華文網

當童話走進婦幼保健院……

我們希望通過不一般,

撫平你因痛而蹙起的眉。

這是築醫台資訊記者對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新大樓的第一印象。

你能想像嗎?如果醫院不是“醫院”的樣子,不再有充斥鼻腔的消毒水味,

不再有滿世界的白色,而是像個樂園一樣充滿了躍動的色彩與神秘的驚喜,你會期待嗎?不是童話故事,現實中就有這樣一家醫院,周邊未婚、已婚、未孕、待產的小姐姐們,都表示要去這裡生寶寶……

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就是這家與眾不同的醫院,該院住院綜合樓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為62592㎡,包含放射科、手術室、分娩室、NICU、OICU、綜合ICU及各個科室的住院部。這家醫院在滿足醫院救死扶傷的基本屬性上,

從視覺、裝飾等方面入手,以一份“不同”的想法,釀造一個充滿愛意、奇妙的世界。

護士站

病房

星空頂CT室

放射科公告欄

產科LDR病房

病房

休閒空間

為更好地瞭解它的與眾不同,築醫台資訊記者有幸採訪到了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新大樓專案設計師李浩瀾,

分享他的設計理念、設計經歷,以及對醫院發展趨勢的看法。

以“病人”視角,思考醫院環境的不足

江蘇省婦幼保健院不是李浩瀾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卻將成為他印象最為深刻、甚至可以說是將影響他後期設計思路的重要項目。一方面,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婦幼類項目,另一方面,該項目設計與以往建成項目不同。而接觸該專案初始時的住院經歷,更是讓他對醫院設計有了更深的感觸和思考。誇張點來說,一次住院經歷,催發了一次從業經歷的新生。

當成為一個局內人去切身體驗,方能真正瞭解到局外人看似完美之下存在的不足與缺陷。2015年10月,設計師李浩瀾身體不適入院,在此期間,他從病患的角度仔細地審視了常規醫院帶給病患及家屬的感受,“疾病對很多人來說是未知的恐懼,尤其是上手術臺前的等待。病患躺在病床上聽著輪子滑動的聲音,心裡都會緊張,這時天花板上刺眼冷光燈更是激發了他們內心的恐懼。腦子裡會不自覺地想像醫生拿著手術刀、染滿血的紗布等場景”。

住院期間,作為患者的李浩瀾發現了眾多設計上的不足,由於設計師不是患者,是站著思考世界的,所以設計師在進行醫院設計時,並未完全站在病患及家屬的角度上進行設計,“比如天花板的燈,很多醫院對構成、對稱、色彩等進行了設計處理,卻無法避免刺目、炫光的問題。部分設計師在追求造型、空間感、個性化的同時,往往會忽視了病患家屬的真實感受”。

由此,李浩瀾在出院後基於婦幼院這一專案定位及病患需求,積極溝通調研身邊女性對於醫院環境的看法。調研結果與他設想的基本吻合,改變醫院環境並將其打造成溫馨、溫暖並且美好的醫院想法便一發不可收拾。

一層大廳掠影

地上投影的小腳丫

李浩瀾表示,“在設計過程中我做了兩件事,一是充分與各個科室的醫生、護士長溝通,把醫護人員變成設計團隊的一部分做到佈局流程上更加合理。二是除了團隊中的女設計師,當時正在懷孕的夫人也被拉進設計團隊做顧問,她以一個普通孕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新鮮觀點,幫助我們更好地設計”。

設計師李浩瀾和妻子的塗鴉

婦幼保健院的“不同”很奇妙

在李浩瀾團隊的努力下,該項目新大樓進行了很多方面的創意和調整,在大堂、病房等地方在基於“不同”理念下,均塗鴉有不同主題的作品,每一幅都飽含深意,如由李浩瀾親自操刀的大堂巨幅圍擋作品蘊含生命之意、新生兒病區入口的《澆灌生命之樹》象徵新生命的起點。

李浩瀾表示白色的手術室容易讓產婦感到恐慌,生產的疼痛和不安由此加劇,“這樣折騰幾個小時會讓產婦無比虛弱,加上病房嘈雜混亂,還容易影響產後恢復。所以,在該項目中,項目團隊在每個病房都進行了主題塗鴉”。在66間病房設計了66幅作品,或大師手稿、或小孩塗鴉,每一幅作品都帶著真誠、樸實的愛心。

設計師李浩瀾和“兒子”對望

《澆灌生命之樹》

在婦幼保健院,沒有醫院滿眼白色、味道刺鼻的常規印象,反而呈現出靈動、溫馨的格調,在女性眼中它像商場一樣自由,在兒童眼中它就是一個兒童樂園。

醫院大堂的作品震撼驚豔,病房作品則溫馨浪漫,且每個病房均有不同的插畫圖案,這些作品在趙奕華院長的召集下完成,彙集了醫院醫護人員、藝術家、畫家、設計師、繪畫愛好者和部分小朋友(最小兩歲)等社會義工,每一幅畫都是他們對未來入住的患者的祝福,希望婦幼患者在見到用心繪成的畫面後能夠舒緩壓力與病痛。

10歲小志願者的創意塗鴉

病房塗鴉創作過程

在與築醫台資訊記者的訪談中,李浩瀾還為我們介紹了66幅作品的完成歷程,“首先自己先畫了兩幅,然後組織大家開會,説明大家確定繪製內容,在房間認領的過程中一度出現一房難求的狀況。

很多小朋友放棄了十一小長假的假期來畫畫,很多醫護人員下班後熬夜來房間畫畫,同時我們也邀請了不少專業人士畫了不少有意思的畫,比如上海藝術家陸人捷的《英雄聯盟》”。

他還表示,婦幼醫院天花板葉子形狀的燈、公共區域的樹、地上投影的小腳丫、電梯口的跳房子遊戲地面圖案、公共區域的遊樂園等,均是其他醫院未曾見到的,這些都使得醫院變得有趣且充滿歡笑。

天花板葉子形狀的燈

除了塗鴉作品外,醫院還在建築佈局設計上進行創新,根據不同人群需求及特性,用創新的手法、用真誠的服務之心,滿足他們的需求,營造自然而又輕鬆的氛圍,每個角落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電梯口的“跳房子”遊戲地面圖案

如通過樹、葉、花相互印襯的新大樓大廳不再與以往一樣給人冷冰冰的印象;在護士台上面的天光設計解決護士不見陽光的狀態;在公共空間設立的咖啡區和茶吧區緩解等待焦慮等情緒。

在食堂則利用豐富的色彩和手繪圖案作為空間不同方向的視覺焦點,用國際速食的審美代替傳統桌椅一體固定形象,取餐點透明乾淨,從本質上改變了人們對常規醫院餐廳的負面印象。

在採訪期間,李浩瀾向築醫台資訊記者介紹了婦幼醫院產房設計的心路歷程。他的太太在2016年5月份進入產房時,他既激動又緊張,在聽到產房時不時傳出新媽媽的嘶吼聲和嬰兒的啼哭聲時,他迫切地想與家人分享喜悅,卻因產房外排排坐的位置上也有很多家屬在等待新生命的誕生,使得他無法輕鬆地與家人分享這一喜訊。

“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不能給家屬一個更自由、更開放的等待空間呢?所以後來就將產房等待區設計成茶吧形式,家屬就可以圍坐一起分享心情,還可以與陌生人進行交流”。

省婦幼新大樓大廳

18樓綜合病區大門

新生兒病區護士站

產房外的等候區

省婦幼康馨餐廳

彩虹色的一樓食堂

食堂

食堂

同時,為確保易於清潔,醫院所採用的“材料都是綠色環保,踢腳線與地面一體,無灰塵死角,打掃起來非常輕鬆”,李浩瀾表示。環保材料的應用,也符合醫療行業所宣導的健康發展趨勢。

“不同”將會成為醫院設計的發展趨勢

技術的進步和醫護病患的需求都在不斷刺激著醫院設計者尋求改變,在基於救死扶傷的前提下不斷優化醫院設計。李浩瀾非常贊同醫聖希波克拉底"瞭解你的病人是什麼樣的人,比瞭解他們患的什麼病更加重要"的觀點,他表示“醫院設計是以人為本的,從人的使用和心理出發,平面佈局的流程上嚴謹再嚴謹,推敲再推敲,風格上卻要不拘泥於醫院本身的風格,根據專科特色做出主題”。

在負責婦幼保健院階段,李浩瀾也曾考察過國內外一些優秀項目,他堅信專科醫院跟綜合醫院相比,由於所屬的專業明確,更容易做出特色,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主題鮮明,色調溫馨的醫院誕生。

在關注病患需求的同時,李浩瀾也呼籲醫院設計從業者能關注到醫護人員的需求,如辦公環境、休息場所等。這一點在李浩瀾為婦幼保健院的護士站設計天光就可窺見,他是一個具有前瞻性及全域性思考的優秀設計者。

築醫台資訊記者結語:

這樣的醫院奇妙嗎?是不是都想去這裡生孩子了?咳咳,首先你要有個男朋友。哈哈哈哈~書歸原文,未知的世界總是值得期待的,因為有這些優秀的醫院建設者的存在,使我們更能感覺到期待的美好。

在此,感謝江蘇省婦幼保健院的趙奕華院長,感謝設計師李浩瀾先生。

誇張點來說,一次住院經歷,催發了一次從業經歷的新生。

當成為一個局內人去切身體驗,方能真正瞭解到局外人看似完美之下存在的不足與缺陷。2015年10月,設計師李浩瀾身體不適入院,在此期間,他從病患的角度仔細地審視了常規醫院帶給病患及家屬的感受,“疾病對很多人來說是未知的恐懼,尤其是上手術臺前的等待。病患躺在病床上聽著輪子滑動的聲音,心裡都會緊張,這時天花板上刺眼冷光燈更是激發了他們內心的恐懼。腦子裡會不自覺地想像醫生拿著手術刀、染滿血的紗布等場景”。

住院期間,作為患者的李浩瀾發現了眾多設計上的不足,由於設計師不是患者,是站著思考世界的,所以設計師在進行醫院設計時,並未完全站在病患及家屬的角度上進行設計,“比如天花板的燈,很多醫院對構成、對稱、色彩等進行了設計處理,卻無法避免刺目、炫光的問題。部分設計師在追求造型、空間感、個性化的同時,往往會忽視了病患家屬的真實感受”。

由此,李浩瀾在出院後基於婦幼院這一專案定位及病患需求,積極溝通調研身邊女性對於醫院環境的看法。調研結果與他設想的基本吻合,改變醫院環境並將其打造成溫馨、溫暖並且美好的醫院想法便一發不可收拾。

一層大廳掠影

地上投影的小腳丫

李浩瀾表示,“在設計過程中我做了兩件事,一是充分與各個科室的醫生、護士長溝通,把醫護人員變成設計團隊的一部分做到佈局流程上更加合理。二是除了團隊中的女設計師,當時正在懷孕的夫人也被拉進設計團隊做顧問,她以一個普通孕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新鮮觀點,幫助我們更好地設計”。

設計師李浩瀾和妻子的塗鴉

婦幼保健院的“不同”很奇妙

在李浩瀾團隊的努力下,該項目新大樓進行了很多方面的創意和調整,在大堂、病房等地方在基於“不同”理念下,均塗鴉有不同主題的作品,每一幅都飽含深意,如由李浩瀾親自操刀的大堂巨幅圍擋作品蘊含生命之意、新生兒病區入口的《澆灌生命之樹》象徵新生命的起點。

李浩瀾表示白色的手術室容易讓產婦感到恐慌,生產的疼痛和不安由此加劇,“這樣折騰幾個小時會讓產婦無比虛弱,加上病房嘈雜混亂,還容易影響產後恢復。所以,在該項目中,項目團隊在每個病房都進行了主題塗鴉”。在66間病房設計了66幅作品,或大師手稿、或小孩塗鴉,每一幅作品都帶著真誠、樸實的愛心。

設計師李浩瀾和“兒子”對望

《澆灌生命之樹》

在婦幼保健院,沒有醫院滿眼白色、味道刺鼻的常規印象,反而呈現出靈動、溫馨的格調,在女性眼中它像商場一樣自由,在兒童眼中它就是一個兒童樂園。

醫院大堂的作品震撼驚豔,病房作品則溫馨浪漫,且每個病房均有不同的插畫圖案,這些作品在趙奕華院長的召集下完成,彙集了醫院醫護人員、藝術家、畫家、設計師、繪畫愛好者和部分小朋友(最小兩歲)等社會義工,每一幅畫都是他們對未來入住的患者的祝福,希望婦幼患者在見到用心繪成的畫面後能夠舒緩壓力與病痛。

10歲小志願者的創意塗鴉

病房塗鴉創作過程

在與築醫台資訊記者的訪談中,李浩瀾還為我們介紹了66幅作品的完成歷程,“首先自己先畫了兩幅,然後組織大家開會,説明大家確定繪製內容,在房間認領的過程中一度出現一房難求的狀況。

很多小朋友放棄了十一小長假的假期來畫畫,很多醫護人員下班後熬夜來房間畫畫,同時我們也邀請了不少專業人士畫了不少有意思的畫,比如上海藝術家陸人捷的《英雄聯盟》”。

他還表示,婦幼醫院天花板葉子形狀的燈、公共區域的樹、地上投影的小腳丫、電梯口的跳房子遊戲地面圖案、公共區域的遊樂園等,均是其他醫院未曾見到的,這些都使得醫院變得有趣且充滿歡笑。

天花板葉子形狀的燈

除了塗鴉作品外,醫院還在建築佈局設計上進行創新,根據不同人群需求及特性,用創新的手法、用真誠的服務之心,滿足他們的需求,營造自然而又輕鬆的氛圍,每個角落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電梯口的“跳房子”遊戲地面圖案

如通過樹、葉、花相互印襯的新大樓大廳不再與以往一樣給人冷冰冰的印象;在護士台上面的天光設計解決護士不見陽光的狀態;在公共空間設立的咖啡區和茶吧區緩解等待焦慮等情緒。

在食堂則利用豐富的色彩和手繪圖案作為空間不同方向的視覺焦點,用國際速食的審美代替傳統桌椅一體固定形象,取餐點透明乾淨,從本質上改變了人們對常規醫院餐廳的負面印象。

在採訪期間,李浩瀾向築醫台資訊記者介紹了婦幼醫院產房設計的心路歷程。他的太太在2016年5月份進入產房時,他既激動又緊張,在聽到產房時不時傳出新媽媽的嘶吼聲和嬰兒的啼哭聲時,他迫切地想與家人分享喜悅,卻因產房外排排坐的位置上也有很多家屬在等待新生命的誕生,使得他無法輕鬆地與家人分享這一喜訊。

“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不能給家屬一個更自由、更開放的等待空間呢?所以後來就將產房等待區設計成茶吧形式,家屬就可以圍坐一起分享心情,還可以與陌生人進行交流”。

省婦幼新大樓大廳

18樓綜合病區大門

新生兒病區護士站

產房外的等候區

省婦幼康馨餐廳

彩虹色的一樓食堂

食堂

食堂

同時,為確保易於清潔,醫院所採用的“材料都是綠色環保,踢腳線與地面一體,無灰塵死角,打掃起來非常輕鬆”,李浩瀾表示。環保材料的應用,也符合醫療行業所宣導的健康發展趨勢。

“不同”將會成為醫院設計的發展趨勢

技術的進步和醫護病患的需求都在不斷刺激著醫院設計者尋求改變,在基於救死扶傷的前提下不斷優化醫院設計。李浩瀾非常贊同醫聖希波克拉底"瞭解你的病人是什麼樣的人,比瞭解他們患的什麼病更加重要"的觀點,他表示“醫院設計是以人為本的,從人的使用和心理出發,平面佈局的流程上嚴謹再嚴謹,推敲再推敲,風格上卻要不拘泥於醫院本身的風格,根據專科特色做出主題”。

在負責婦幼保健院階段,李浩瀾也曾考察過國內外一些優秀項目,他堅信專科醫院跟綜合醫院相比,由於所屬的專業明確,更容易做出特色,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主題鮮明,色調溫馨的醫院誕生。

在關注病患需求的同時,李浩瀾也呼籲醫院設計從業者能關注到醫護人員的需求,如辦公環境、休息場所等。這一點在李浩瀾為婦幼保健院的護士站設計天光就可窺見,他是一個具有前瞻性及全域性思考的優秀設計者。

築醫台資訊記者結語:

這樣的醫院奇妙嗎?是不是都想去這裡生孩子了?咳咳,首先你要有個男朋友。哈哈哈哈~書歸原文,未知的世界總是值得期待的,因為有這些優秀的醫院建設者的存在,使我們更能感覺到期待的美好。

在此,感謝江蘇省婦幼保健院的趙奕華院長,感謝設計師李浩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