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代的這首勸誡詩,言簡意賅,比雞湯好喝

現代的雞湯文看多了,不免有些油膩,文章講述一大堆道理,就為了闡述一個小口號,有一種強行唆使人們去奮鬥的感覺。縱觀時光,中華文化的精深不在話多,讓我們來看看古代詩歌是如何勵志的吧。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篇“雞湯”,妙就妙在行文流暢,非生搬硬套,給人以告誡以人熟悉的場景開始。前四句描述的景象是生氣勃勃,

“青”春美好的光景,讓“園中葵”這種象徵朝氣的植物活躍在讀者的腦海中。“待”則表現了對未來的期盼,充滿期待和不畏艱險的精神。

但秋天的到來,不免惹人傷感。四季的流轉,春花還會再開,可人不是啊,時間會在人的臉,身體留下痕跡。

正如”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頓時一去不返的悲哀讓人不禁感傷。此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告誡作用格外顯眼,讀者醍醐灌頂。詩歌在開頭的天真與之後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理性的緊迫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