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獎徵稿第九十二期」謝村黃酒,我的詩和遠方

路過謝村,腦海中總是會湧現起“謝孫橋”故事。

傳說,

洋縣城西,漢江北岸的謝村古鎮,過去有一姓謝的老翁,晚年得子,看作掌上明珠。他辛勤農耕,養子成人。等到兒子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後,他已癱瘓在床,只能吃不能動了。兒子兒媳眼見這樣一個無用的老人有年沒月的拖累自己,便起了歹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夫妻二人來至床前,欺騙老人說要送他出外看病,隨即將老人裝上獨輪車,徑直推到渠邊,準備連人帶車投入河中。
小孫子尾隨其後,叫住爹娘說:“千萬要把這輛獨輪車留下!”夫妻二人不明其就,說這獨輪車又破又舊,留著何用?小孫子說:“用處大了,以後你們老了,幹不動活了,我也把你們推到這渠裡來”。夫妻二人聽罷大驚,馬上在老人面前磕頭認罪,並將老人拉回家中,盡心孝敬。他們四處求醫,為老人恢復健康;為使老人免除服藥的痛苦,他們以藥釀酒,以酒代藥。這位老人喝酒如服藥,時間一長,
大補元氣,能行能走,一家人共用天倫之樂。

後世人為了啟愚化賢,宣揚孫兒救爺爺的高尚品德,便在當年孫兒尋找爺爺走過的渠邊修了一座壯觀的石拱橋,名曰“謝孫橋”,傳說這就是今天已經叫走了音的“謝村橋”。謝村橋邊,常年香火不斷。人們在此求取功名,

祈禱風調雨順,萬事平安。

聽上輩老人說,橋墩兩邊各有一石牛石馬,甚是壯觀。原上有一片土地非常肥沃。秋冬季節,麥苗長勢喜人。但每天晚上總有牲口啃食的痕跡。有好事之人一連幾夜蹲守,發現是一匹白馬夜間出來覓食,走近之後便沒有了蹤跡。

回想周邊四鄉,沒有喂馬之人。好事者便在麥地撒了大量石灰,第二天,追尋著蹄印,一路走到謝孫橋邊,再也不見影蹤。好事者取來鐵鏨,鏨向橋墩的馬頭。鏨完之後,橋墩石柱上儼然滲出一絲絲紅色血跡。想必是石馬常年經受香火供奉和黃酒薰陶,已然成精。此後,再不見有馬偷吃莊稼。

走近謝村,心脾中總是會滲透著家鄉的味道。

謝村不少人家有祖傳釀酒秘方,所釀黃酒各領風騷。我大舅、小舅都居謝村街上。逢年過節,經常看見父輩們把酒言歡,開壇暢飲。

依稀記得,大舅家做的黃酒味道稍苦,小舅家的黃酒味道較甜。我總是央求媽媽走的時候從小舅家帶一壺黃酒回去慢慢喝。時隔多年,小舅已不在人世,但家中自釀黃酒的手藝卻一直傳承;喝著黃酒,就想起舅舅的音容笑貌。還有貪杯的小表弟,偷偷地喝了3大杯,醉了好幾天的可愛樣子始終縈繞在我的眼前。我時常在想,李白鬥酒詩百篇,是不是就喝了我們的謝村黃酒?要不然哪得文思如泉湧?我如果喝上一鬥酒,能不能也寫上一百首詩?慚愧的是,經常喝醉酒,但終沒有詩篇問世。

“無酒不為節”,是謝村人對自己的黃酒的誇耀;“不喝謝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對謝村黃酒的讚美。謝村黃酒與紹興酒齊名。人稱“南有紹興加飯,北有謝村黃酒”。不論春夏秋冬,不分男女老少,都能飲之。踏入謝村,好客善良的謝村人定會用上乘的家釀原汁黃酒招待你。不同節日有不同的黃酒:新年驅寒迎春酒,端午避暑苦艾酒,中秋暖身桂花酒,重陽會友菊花酒。還有冬青黃酒,因須用經霜冬青子(女貞子)為藥合曲,色紫藍,味郁香,曾為貢品。有通經活血強筋壯骨之功效。流浪在外的遊子,飲上一杯謝村黃酒,頓感神清氣爽,心中不自覺地會翻騰起一股家鄉的味道。

撫摸謝村,指尖上總是會傳遞著千年歷史厚重的溫度。

謝村橋的民間傳說中,引出了“以藥釀酒,以酒代藥”的說法,今天看來並非毫無依據。謝村黃酒是以藥曲為糖化發酵劑,用江米釀制而成的。這種藥曲除了小麥作原料外,尚有養血潤躁的當歸、祛濕的細辛、清熱治癱的黃柏、壯筋強骨的加皮、除寒收汗的白附子、寬中行氣的陳皮、溫補命火的肉桂等十七種中藥為藥曲的原料。相傳最早的藥曲是一戶陳姓人家從遠在幾百里之外的太白山的懸崖上採摘,經九蒸九曬炮製而成的。獨家秘方幾百年來一直傳男不傳女,未曾對外公開。你就是關係再好,他也只會給你藥曲,而不會告訴你藥曲的配製方法。這也就是以前好多作坊都在生產,但正宗的傳世佳釀還是比較少的緣故。從醫學的角度來驗證,今天的謝村黃酒確有健體強身之功能。據第四軍醫大學和西北大學化驗鑒定,謝村黃酒為高糖低度酒,富含17種人體必需而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生理需求的氨基酸,含量高達115633.66mg/L,比啤酒高11倍,比紅葡萄酒高8倍,比紹興加飯酒高出1倍多。此外,還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纈氨酸、氮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其中以甘氨酸含量最高,含量為2285.25mg/L,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含量分別為1631.12mg/L、1327.58mg/L、1100.11mg/L。那麼,當年那位老翁以酒代藥能大補元氣,是否可以說他喝的藥酒,就是最早的謝村黃酒呢?

謝村黃酒產於陝西漢中市洋縣謝村鎮。據舊縣誌說:“洋民好飲食,平壩民多用糯米釀制黃酒,小村店必開酒館或挑至村中賣之,男女沽之”。這表明,洋縣人自古以來便喜愛喝黃酒。早在3000年前,這裡已經能夠生產和飲用類似黃酒的東西。

黃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文化沉積的國粹。在中國歷史上有和“四大發明”並列為第五大發明之說。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遠在西元前14世紀的商王朝時就已開始釀造了,唐朝時馳名京都長安,列為“貢酒”。歷代文人墨客常以詩讚譽謝村黃酒:“此酒只應皇家有,瑤池天宮量也無。”(唐德宗李適);“聞道池亭勝兩川,應須爛醉答雲煙,勸君多揀長腰米,消破亭中萬斛泉。”(宋代蘇軾)。據傳,唐建中年間,德宗皇帝李適逃難時,途經洋州謝村,淺酌此酒,化凶為吉。清“庚子之變”,慈禧太后攜子逃到西安,洋縣地方官和謝村富豪劉氏曾貢“謝村黃酒”,備受慈禧青睞。前十多年前,在謝村鎮範壩村一磚廠內挖出一古墓,裡面陪葬有幾壇黃酒據專家考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小心挖爛一壇,香味立馬傳遍四方。有人曾經嘗過一口,說是醇香無比。此外,還有宋代大畫家文可與大詞人蘇軾、蘇轍兄弟,也曾客宿酒鄉洋州,醉中弄筆,留下千古文章。縱觀歷史,實可謂:“謝村黃酒,千古風流。”

相傳文同的墨竹畫早有盛名,他出任洋州知府後,常有富戶豪紳持絹索畫,但他總是拒之門外。這天,他出外查訪,途經謝村鎮一家黃酒作坊門前,一位鬢髮皆白的老人朝他點頭微笑,熱情的請他到屋裡飲酒。閒聊中才知老人靠釀酒謀生,只因他的作坊地處偏僻小巷,銷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艱難。

文同飲罷一杯黃酒之後,頓覺心清神爽,於是,命隨從取出文房四寶,一陣淡潑濃抹,便畫成了一幅墨竹圖。

說來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畫上落款之際,他表兄蘇東坡也趕到謝村黃酒作坊來了。蘇東坡一邊喝酒,一邊讚歎:佳作,佳作!說罷,操筆在墨竹圖的右下方畫了一頭黃牛,並寫了七絕一首:

漢水修竹賤如蓬

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讒太守

渭濱千畝在胸中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洋州三縣遠近都知道文同和蘇東坡為謝村黃酒題詩賜畫了。人民紛紛前往觀賞。真是門庭若市,生意興隆,謝村黃酒很快就在東川(漢中地區古稱)名聲大震了。從此,作坊主把這幅文人畫高懸中堂,供人觀賞,招徠顧客。但是,不知到了什麼時候,這幅畫卻不見了。

說來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時,竟然在謝村鎮北十裡的大爺山的第48座廟宇前牆壁上,發現了這幅墨竹黃牛圖。洋縣文化館把這幅珍貴的畫裱糊後,夾在畫框裡供人觀賞。

品味謝村,耳朵旁總是會流淌著黃酒清香的遠方。

久負盛名的洋縣謝村黃酒,(因是貢酒,又稱“皇酒”)色黃、醇香、味甜、性溫,具有強壯筋骨、補血益陽的功能。近年來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就連港九客商也多方聯繫,索取產品。根據國營謝村黃酒廠採集的資料來看,謝村黃酒興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二百餘年的釀造歷史。如今,陝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收購了國營謝村黃酒長,在原有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再輔以世界珍禽朱鹮棲息地的糯米為原料,成批量生產,使謝村黃酒的品相達到了歷史新高,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認定的“陝西名牌產品”。“謝村橋牌”商標被陝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陝西省著名商標”。謝村黃酒釀造技藝入選“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名錄。產品先後榮獲國、部、省金銀大獎五十多次,曾出口新加坡、美國等國際市場。是歷代軍、政、商界及文壇名流飲用饋贈之佳品,作為珍貴的民族遺產被世人所推崇,被譽為“液體蛋糕”。這正是:

謝村黃酒長生釀,

色香味醇工藝強。

活血壯骨通經絡,

補中益氣精神爽。

傳統流程再改良,

精益求精向遠方。

洋州人民奔小康,

國內國外美名揚。

作者簡歷:任俊峰,筆名雲中月,陝西洋縣人。教師育人為幸事。喜歡沉思,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點滴。

作者:任俊峰

編輯:王歡

審核:楊帆

我 要 投 稿

小編微信號:379889082

郵箱:auld.langsyne@163.com

點擊查看“ 漢中旅遊有獎徵集公告”

依稀記得,大舅家做的黃酒味道稍苦,小舅家的黃酒味道較甜。我總是央求媽媽走的時候從小舅家帶一壺黃酒回去慢慢喝。時隔多年,小舅已不在人世,但家中自釀黃酒的手藝卻一直傳承;喝著黃酒,就想起舅舅的音容笑貌。還有貪杯的小表弟,偷偷地喝了3大杯,醉了好幾天的可愛樣子始終縈繞在我的眼前。我時常在想,李白鬥酒詩百篇,是不是就喝了我們的謝村黃酒?要不然哪得文思如泉湧?我如果喝上一鬥酒,能不能也寫上一百首詩?慚愧的是,經常喝醉酒,但終沒有詩篇問世。

“無酒不為節”,是謝村人對自己的黃酒的誇耀;“不喝謝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對謝村黃酒的讚美。謝村黃酒與紹興酒齊名。人稱“南有紹興加飯,北有謝村黃酒”。不論春夏秋冬,不分男女老少,都能飲之。踏入謝村,好客善良的謝村人定會用上乘的家釀原汁黃酒招待你。不同節日有不同的黃酒:新年驅寒迎春酒,端午避暑苦艾酒,中秋暖身桂花酒,重陽會友菊花酒。還有冬青黃酒,因須用經霜冬青子(女貞子)為藥合曲,色紫藍,味郁香,曾為貢品。有通經活血強筋壯骨之功效。流浪在外的遊子,飲上一杯謝村黃酒,頓感神清氣爽,心中不自覺地會翻騰起一股家鄉的味道。

撫摸謝村,指尖上總是會傳遞著千年歷史厚重的溫度。

謝村橋的民間傳說中,引出了“以藥釀酒,以酒代藥”的說法,今天看來並非毫無依據。謝村黃酒是以藥曲為糖化發酵劑,用江米釀制而成的。這種藥曲除了小麥作原料外,尚有養血潤躁的當歸、祛濕的細辛、清熱治癱的黃柏、壯筋強骨的加皮、除寒收汗的白附子、寬中行氣的陳皮、溫補命火的肉桂等十七種中藥為藥曲的原料。相傳最早的藥曲是一戶陳姓人家從遠在幾百里之外的太白山的懸崖上採摘,經九蒸九曬炮製而成的。獨家秘方幾百年來一直傳男不傳女,未曾對外公開。你就是關係再好,他也只會給你藥曲,而不會告訴你藥曲的配製方法。這也就是以前好多作坊都在生產,但正宗的傳世佳釀還是比較少的緣故。從醫學的角度來驗證,今天的謝村黃酒確有健體強身之功能。據第四軍醫大學和西北大學化驗鑒定,謝村黃酒為高糖低度酒,富含17種人體必需而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生理需求的氨基酸,含量高達115633.66mg/L,比啤酒高11倍,比紅葡萄酒高8倍,比紹興加飯酒高出1倍多。此外,還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纈氨酸、氮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其中以甘氨酸含量最高,含量為2285.25mg/L,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含量分別為1631.12mg/L、1327.58mg/L、1100.11mg/L。那麼,當年那位老翁以酒代藥能大補元氣,是否可以說他喝的藥酒,就是最早的謝村黃酒呢?

謝村黃酒產於陝西漢中市洋縣謝村鎮。據舊縣誌說:“洋民好飲食,平壩民多用糯米釀制黃酒,小村店必開酒館或挑至村中賣之,男女沽之”。這表明,洋縣人自古以來便喜愛喝黃酒。早在3000年前,這裡已經能夠生產和飲用類似黃酒的東西。

黃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文化沉積的國粹。在中國歷史上有和“四大發明”並列為第五大發明之說。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遠在西元前14世紀的商王朝時就已開始釀造了,唐朝時馳名京都長安,列為“貢酒”。歷代文人墨客常以詩讚譽謝村黃酒:“此酒只應皇家有,瑤池天宮量也無。”(唐德宗李適);“聞道池亭勝兩川,應須爛醉答雲煙,勸君多揀長腰米,消破亭中萬斛泉。”(宋代蘇軾)。據傳,唐建中年間,德宗皇帝李適逃難時,途經洋州謝村,淺酌此酒,化凶為吉。清“庚子之變”,慈禧太后攜子逃到西安,洋縣地方官和謝村富豪劉氏曾貢“謝村黃酒”,備受慈禧青睞。前十多年前,在謝村鎮範壩村一磚廠內挖出一古墓,裡面陪葬有幾壇黃酒據專家考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小心挖爛一壇,香味立馬傳遍四方。有人曾經嘗過一口,說是醇香無比。此外,還有宋代大畫家文可與大詞人蘇軾、蘇轍兄弟,也曾客宿酒鄉洋州,醉中弄筆,留下千古文章。縱觀歷史,實可謂:“謝村黃酒,千古風流。”

相傳文同的墨竹畫早有盛名,他出任洋州知府後,常有富戶豪紳持絹索畫,但他總是拒之門外。這天,他出外查訪,途經謝村鎮一家黃酒作坊門前,一位鬢髮皆白的老人朝他點頭微笑,熱情的請他到屋裡飲酒。閒聊中才知老人靠釀酒謀生,只因他的作坊地處偏僻小巷,銷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艱難。

文同飲罷一杯黃酒之後,頓覺心清神爽,於是,命隨從取出文房四寶,一陣淡潑濃抹,便畫成了一幅墨竹圖。

說來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畫上落款之際,他表兄蘇東坡也趕到謝村黃酒作坊來了。蘇東坡一邊喝酒,一邊讚歎:佳作,佳作!說罷,操筆在墨竹圖的右下方畫了一頭黃牛,並寫了七絕一首:

漢水修竹賤如蓬

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讒太守

渭濱千畝在胸中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洋州三縣遠近都知道文同和蘇東坡為謝村黃酒題詩賜畫了。人民紛紛前往觀賞。真是門庭若市,生意興隆,謝村黃酒很快就在東川(漢中地區古稱)名聲大震了。從此,作坊主把這幅文人畫高懸中堂,供人觀賞,招徠顧客。但是,不知到了什麼時候,這幅畫卻不見了。

說來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時,竟然在謝村鎮北十裡的大爺山的第48座廟宇前牆壁上,發現了這幅墨竹黃牛圖。洋縣文化館把這幅珍貴的畫裱糊後,夾在畫框裡供人觀賞。

品味謝村,耳朵旁總是會流淌著黃酒清香的遠方。

久負盛名的洋縣謝村黃酒,(因是貢酒,又稱“皇酒”)色黃、醇香、味甜、性溫,具有強壯筋骨、補血益陽的功能。近年來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就連港九客商也多方聯繫,索取產品。根據國營謝村黃酒廠採集的資料來看,謝村黃酒興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二百餘年的釀造歷史。如今,陝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收購了國營謝村黃酒長,在原有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再輔以世界珍禽朱鹮棲息地的糯米為原料,成批量生產,使謝村黃酒的品相達到了歷史新高,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認定的“陝西名牌產品”。“謝村橋牌”商標被陝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陝西省著名商標”。謝村黃酒釀造技藝入選“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名錄。產品先後榮獲國、部、省金銀大獎五十多次,曾出口新加坡、美國等國際市場。是歷代軍、政、商界及文壇名流飲用饋贈之佳品,作為珍貴的民族遺產被世人所推崇,被譽為“液體蛋糕”。這正是:

謝村黃酒長生釀,

色香味醇工藝強。

活血壯骨通經絡,

補中益氣精神爽。

傳統流程再改良,

精益求精向遠方。

洋州人民奔小康,

國內國外美名揚。

作者簡歷:任俊峰,筆名雲中月,陝西洋縣人。教師育人為幸事。喜歡沉思,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點滴。

作者:任俊峰

編輯:王歡

審核:楊帆

我 要 投 稿

小編微信號:379889082

郵箱:auld.langsyne@163.com

點擊查看“ 漢中旅遊有獎徵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