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的印記,蔣介石的去世,現在的追悼會,居然如此隆重

1975年4月5日國民政府元首蔣介石在台溘然離世,蔣介石逝世當天,大陸人民日報第四版刊登消息道:“...蔣介石在臺灣病死!”文中用積極客觀的文筆闡述了蔣介石波瀾壯闊的一生,

最文末的最後,有這麼一句話,催人奮進,即:“中國人民要解放臺灣!”

美、英、日等國大使瞻仰蔣介石

蔣介石逝世之後,國民黨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相關人士紛紛出席,追悼會期間,日、美、英等國共計16國大使出席葬禮,送上鮮花、鞠躬、瞻仰蔣介石遺容,現場氣氛冷的有些可怕,

曾擔任英國大使助理的喬治如是說。

早在蔣介石還未逝世之前,毛主席與蔣介石就臺灣回歸祖國一事,交流的十分頻繁,1965年,毛澤東通過章士釗轉達對身處臺灣蔣介石的問候,在信上,毛主席風趣的描繪國共兩黨的關係。

毛主席說:“我們同你們誰也離不開誰,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我們分不開啊。

”毛主席的真摯打動了蔣介石,就國共兩黨關係,指示國民黨副總統陳誠說:“事關重大,我需慎重。”

相比蔣介石之前的手段,這短短8個字,可以看出蔣介石對回歸大陸一事,是抱有一定的希望的,然而就在兩黨準備進行深入交流之時,“十年浩劫”開始了,

國共兩黨的聯繫就此戛然而止。

距今離蔣介石逝世已40年有餘,但在歷史界關於蔣介石的相關報導,從未停過,爭議最多的無非是蔣介石與日本、蔣介石不積極抵抗、蔣介石與張學良等相關問題。

蔣介石從小聰明,但愛打架,15歲之前,先後被學校開除過3次,最後一次被開除後,一心想當軍人的蔣介石前往日本軍校留學,與日本結緣也正是在日本時期,需要指出的是,在那個大時代的背景下,

留學日本是最佳選擇。

第一,日本當時全面西化,且打敗俄國,是亞洲當時最強的軍事國家,第二,日本雖然是西化國家,也是資本國家,但相比歐美較為發達的國家,日本的留學費用極少極少,因此留學日本,成為中國人的首選。

這也是為什麼,

在中國近代史的歷史上,但凡稍微有點名氣的中國人,基本都會娶一位元甚至多位日本籍妻子,當時在日本的街頭上,隨處都能看見,正在鬧革命的中國人。

1931年,日本入侵東三省,駐守在東三省的30余萬東北邊防軍不戰而逃,命令是東北軍司令員張學良下達的,還是國民政府元首蔣介石下達的,以期達到“攘外必先安內?”1995年,張學良接手採訪之時說:“是我下的命令!”但真相真如他所言?

1937年日寇故技重施,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侵華第一槍,當時國民政府宣佈抵抗到底,並於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演講,演講中,蔣介石義正言辭說:“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千古罪人。

如果戰爭一開,我們不分東西南北,不分老與幼,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蔣介石這篇抗戰演書不知出於何人之手,但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戰,蔣介石是沒有任何把握打贏的。

否則也不會在戰爭剛打響之前,就數次提到犧牲、犧牲、還是犧牲的字眼,通過此篇演講,我們也可以略知蔣介石內心是十分猶豫與其抗戰的。但縱觀蔣介石一生,為大陸還是做出了許多非凡貢獻的。

1937年日寇故技重施,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侵華第一槍,當時國民政府宣佈抵抗到底,並於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演講,演講中,蔣介石義正言辭說:“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千古罪人。

如果戰爭一開,我們不分東西南北,不分老與幼,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蔣介石這篇抗戰演書不知出於何人之手,但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戰,蔣介石是沒有任何把握打贏的。

否則也不會在戰爭剛打響之前,就數次提到犧牲、犧牲、還是犧牲的字眼,通過此篇演講,我們也可以略知蔣介石內心是十分猶豫與其抗戰的。但縱觀蔣介石一生,為大陸還是做出了許多非凡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