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肺部防癌專項體檢,刻不容緩!

1月26日,中國體檢人群早期肺癌篩查應用研究課題在北京人衛酒店啟動,本次會議由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共同主辦,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理事長白書忠教授,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強教授,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相關領導、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各省主委、學術帶頭人,全國肺癌臨床專家共100人參加本次大會,新年伊始,眾志成誠,共同在肺癌防控第一道防線“體檢領域”發力。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強教授在會議上指出,

根據2017國家癌症中心資料,我國肺癌症發病形勢嚴峻,肺癌早期多無特異症狀,目前約85%的患者有症狀就診時已經是局部中晚期。在中國,因肺癌而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因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發病死亡人數的總和,成為國內男性與女性癌症第一死亡原因。肺癌早篩早診是改善肺癌預後的根本出路。

曾強教授表示,在體檢領域開展肺癌篩查是回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症開展早診早治工作”的需求,有助於減輕國家晚期肺癌的沉重醫療負擔;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民眾對體檢意識逐步加強,尤其對肺部防癌體檢的意識高漲,然而目前一些體檢中心各種無CFDA證體檢項目魚龍混雜,

打擊民眾對肺部防癌體檢的熱情。在目前如何規範與引導體檢領域的肺部防癌體檢對於健康中國夢的實現尤為重要。低劑量螺旋CT與肺癌七種自身抗體兩種全球先進早期肺癌檢測技術,影像與血液手段共同推進中國體檢人群的肺癌早期發現,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體檢人群肺癌防控策略,是實現以“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癌症防控舉措。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樹才表示,在理想的狀態下,體檢領域發現早期肺癌要求簡單、快捷,從血液中發現早期肺癌是全球肺癌早篩領域一直努力的方向,在眾多分子生物標誌物新技術中,

肺癌自身抗體技術是目前唯一正在美國與歐洲在臨床應用的早期肺癌檢測技術;2017年7月美國胸科醫師學會發表共識,新型生物分子血液檢查將有助於更多篩選出哪些人需要做低劑量螺旋CT,同時對於CT發現的肺小結節肺癌良惡性進行危險分層管理;影像學與新型血液檢查兩種頂尖技術,相互補充,將是全球肺癌早期篩查的未來方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胡潔教授介紹,2015年中國CFDA也批准了國內自主研發的肺癌七種自身抗體產品,只需通過抽取1毫升血液,能夠靈敏高特異地發現早期肺癌,達到全球國際肺癌早期發現領先水準。

全國各個省健康管理學術帶頭人呼籲,肺癌篩查,刻不容緩,每一年的延緩肺癌篩查,將會以犧牲數萬晚期肺癌的病人的生命為代價,發現一例早期肺癌,挽救一個生命,拯救一個家庭。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胡潔教授介紹,2015年中國CFDA也批准了國內自主研發的肺癌七種自身抗體產品,只需通過抽取1毫升血液,能夠靈敏高特異地發現早期肺癌,達到全球國際肺癌早期發現領先水準。

全國各個省健康管理學術帶頭人呼籲,肺癌篩查,刻不容緩,每一年的延緩肺癌篩查,將會以犧牲數萬晚期肺癌的病人的生命為代價,發現一例早期肺癌,挽救一個生命,拯救一個家庭。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