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北省政協委員:宣揚傳統武術,提高武館在滄州形象地位

“滄州是全國傳統武術拳種最多的城市,早在1992年就被原國家体委命名為‘武術之鄉’。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滄州傳統武術將會迎來新的起點,無論是文化氛圍和武術產業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河北省政協委員周軍在河北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遞交了“關於文化強省打造滄州傳統武術”的提案。

2017年12月31日,武術之鄉河北省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練習八極拳的孩子舉辦武會,迎接2018年新年的到來。東方IC 圖

在提案中,他寫道,

“據史料記載,滄州民間武術,源於春秋,興于明,盛於清,至乾隆時,武術之鄉已經形成。源起或流傳滄州的門類、拳械達52種之多,占全國的40%,乃中國武術發源地之一。千百年來,滄州武林精英薈萃,豪俠雲集,形成了濃厚的習武、尚武的民風。”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武術文化的滄州來說,我們對她的武術這一特色文化的宣傳、建設、傳承和發揚工作做得並不盡如人意。

”周軍表示。

他認為,宣傳工作進行時對滄州傳統武術和國家競技武術沒有詳細解析,導致老百姓看不明白。同時,真正的滄州傳統武術的實戰技擊推廣做的不夠多,使得“滄州傳統武術套路不會失傳但滄州傳統武術的實戰技術面臨嚴峻的失傳狀態”。

他還指出,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多的國內外的人士來到滄州,但到滄州後想學習滄州傳統武術,沒有方向,

不知學什麼拳術、不知哪位拳師功夫好、不知哪裡有武館等等。

此外,他還認為網路媒體上傳統武術的內容很少,也很簡單,“不如韓國跆拳道、歐美搏擊的精彩視頻資料和高清的圖文資料那麼豐富”。

據此,他提出建議,將滄州傳統武術的歷史、精神、哲學、社會價值、貢獻、生物學、力學、養生學等資料,由師父、徒弟、師兄弟、同門、武行等進行挖掘整理,同時對傳統武術文化中育人、做人、做事、處事等一系列資料進行匯總,

在市區武館、大中小學校、武術社團和武術組織進行宣傳。

他還建議,在滄州市各大賓館,火車站、汽車站、書店等公眾場合設立詳細的傳統武術文化的介紹資料,通過掃二維碼的形式即刻看到相關的傳統武術的視頻資料。

同時,通過政府、文化局、體育局對武館進行宣傳。“提高武館在滄州的形象位置,才會有更多的生源,武館才能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