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會聲音|如何解決這類職工的切身問題?省政協委員提了5個建議,條條都是好消息……

(會議現場)

“截至2018年1月,全省已建檔城鎮困難職工23.18萬戶、供養人口56.86萬人。

”25日上午,四川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總工會界別建議召集人武曉鵬代表界別向大會作了《關於加強城鎮困難職工幫扶救助的建議》的發言,提出把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工作整體佈局。

困難職工類別

一是就業困難,本人或家庭成員因下崗失業致困的城鎮困難職工人數占全部建檔城鎮困難職工的33%;

二是收入低下,本人或家庭成員因家庭人均收入低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的(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占73%;

三是醫療、住房及子女教育負擔重,其中本人或家庭成員因患大病致困的占37%,無住房的占39.4%(其中享受政府廉租房的僅有2%),子女教育負擔重的占19%。

如何解決困難職工的問題?

(參加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總工會界別討論現場)

總工會界別提出五點建議:

1

把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規劃,納入脫貧攻堅工作整體佈局,與農村精准扶貧攻堅工作統一佈置、統一實施、統一考核,確保2020年我省困難職工與全省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2

建立健全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資金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把保障困難職工基本生活放在優先位置,建立健全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資金保障機制,將工會幫扶中心專項資金和工作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並隨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提高而逐步增加;應根據上級下撥的幫扶資金額度,撥付相應的配套資金。

3

強化對城鎮困難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

將城鎮困難職工群體中符合條件的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同時統籌實施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制度,強化社會救助托底功能。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提高對困難職工群體的補貼標準,保障其基本生活。

4

加大對城鎮困難職工的醫療、教育、住房保障力度。

將因病致困的困難職工納入到國家基本醫療保障範圍,推動建立職工大病保險制度,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準;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逐步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付醫療費用救助比例。大力實施教育助學,切實保障城鎮困難職工子女不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加強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讓城鎮困難職工“住有所居”。

5

加強對城鎮困難職工的就業創業扶持。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城鎮困難職工提升技能。完善落實優惠政策,鼓勵用工單位吸納城鎮困難職工就業。制定扶持城鎮困難職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具體政策。地方政府努力擴大就業容量,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消除城鎮零就業困難家庭。

委員發聲

武曉鵬委員:

建議進一步加強對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構築。加大去產能中關停礦井鋼廠中職工權益的維護力度,特別要關注職工的安置和再就業、社保接續等問題。加大我省職工隊伍培養力度和扎實做好素質提升工程,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

袁聞聰委員:

切實加大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維權工作力度,維權不能靠工會一家,必須整合資源,爭取黨政支持,要夯實基礎、健全機制、整合力量、標本兼治。

丹珍志瑪委員:

天然林停止採伐後,轉為孕育和保護為主,森工企業職工普遍經濟困難,不少職工還住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希望加大幫扶力度,早日幫助他們脫困。

5

加強對城鎮困難職工的就業創業扶持。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城鎮困難職工提升技能。完善落實優惠政策,鼓勵用工單位吸納城鎮困難職工就業。制定扶持城鎮困難職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具體政策。地方政府努力擴大就業容量,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消除城鎮零就業困難家庭。

委員發聲

武曉鵬委員:

建議進一步加強對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構築。加大去產能中關停礦井鋼廠中職工權益的維護力度,特別要關注職工的安置和再就業、社保接續等問題。加大我省職工隊伍培養力度和扎實做好素質提升工程,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

袁聞聰委員:

切實加大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維權工作力度,維權不能靠工會一家,必須整合資源,爭取黨政支持,要夯實基礎、健全機制、整合力量、標本兼治。

丹珍志瑪委員:

天然林停止採伐後,轉為孕育和保護為主,森工企業職工普遍經濟困難,不少職工還住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希望加大幫扶力度,早日幫助他們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