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一仗證明,唐太宗李世民比漢武帝劉徹厲害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輝煌大氣,傲視群雄,屹立於“天下之中”的時代。唐代的對外戰爭和邊疆戰爭之頻繁和戰勝次數之多,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之最。

大唐地圖

根據有關統計,唐代對外戰爭、戰役次數達到空前的140多次,從西元620年到875年,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次對外戰爭或者較大的戰役。所以,只有唐代才能誕生專門的邊塞詩,出現像“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一篇篇壯麗詩篇,飾我漢家男兒之膽色,揚吾大唐帝國之雄威。由於後世歷朝大國氣勢漸漸萎靡,這些文字成為中國古人尚武精神的絕唱。

尤其在初唐,大唐帝國四面出擊,南征北戰,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不僅有今天人們常常提起的大唐暴揍日本的白村江之戰,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先後取得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甚至可能是對印度的軍事勝利。這一次次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大唐三百年基業,使大唐聲威“遠播於殊俗”,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達到初唐到盛唐萬國來朝的政治效果,流傳至今的《步輦圖》、唐陵前的番酋石刻,
都是很好的例證。

下面我們來說說唐代對外戰爭最精彩之戰——唐滅東突厥之戰。要知道,突厥人是土耳其的祖先,“突厥”在土耳其語裡的意思是“勇士”,而土耳其的國名就是“勇士之國”。

頡利可汗影視形象

在中國古代,漢人皇帝的心腹大患,往往來自於北方草原。

突厥是唐初最嚴重的邊患。尤其是東突厥頡利可汗繼位之後,野心勃勃,超過了其前任,先後近20次與唐軍大戰.連續不斷對新興唐帝國進行打擊,讓李淵和李世民父子承受了莫大的羞辱。因此,大唐帝國內部矛盾基本平息,國力充盈之後,李世民的進攻矛頭首先指向這個塞北大患。

629年11月,東突厥騷擾河西甘肅地區,李世民以此為藉口,採納張公瑾的意見,

下旨兵分六路進剿,10萬大軍由李靖統一指揮。次年正月,李靖率3000精銳騎兵趁夜襲占定襄,頡利可汗猝不及防,率大軍後撤。李靖用離間計,使東突厥主力大將帶著當年隋煬帝的皇后——蕭後等率部投降唐軍。頡利可汗在與唐軍柴紹和徐世績(小說裡赫赫有名的徐茂公原型)的戰鬥連續大敗,派使臣與大唐議和,其實是想帶殘部退到草原深處,等到秋天草長馬肥,東山再起。

唐滅東突厥

李世民、李靖料到這只是頡利可汗的緩兵之計,但為了麻痹對方,仍派出使臣。同時,李靖率軍冒著大雪進逼陰山,俘獲突厥前鋒,又派出蘇定方帶200騎兵在濃霧掩護下,悄悄抵近頡利可汗帥帳,突然殺入。頡利可汗再次懵逼,慌亂之下只帶了幾十個親兵,向西逃命。隨後跟進的李靖大軍一舉殲滅東突厥軍隊一萬餘人,俘虜東突厥男女老少十萬有餘,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那頡利可汗一路西逃,怎奈點兒太背,一頭撞上大唐李道宗的部隊。他窮途末路,雖困獸猶鬥,做了一番抵抗,最終還是被唐將張寶相擒獲。頡利可汗被押到長安後,李世民並沒有殺死他,而是封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還讓他在長安快樂的度過了下半生。東突厥多位降將也受到大唐重用,後來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

唐軍想像圖

此戰一舉解除了大唐北面的禍患,洗刷了李淵與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恥辱,還極大震懾了北方草原的其他各小國,削弱了突厥等北方遊牧政權的力量,保證了中原地區的農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大唐帝國也擴張了北方疆域,為後來消滅西突厥政權創造了機會。

漢武帝當年打匈奴那麼費勁,而唐太宗滅突厥輕鬆多了,看來還是李世民厲害一點兒。

參考資料:

1.歐陽修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2.司馬光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3.軍事科學院主編:《中國軍事通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唐滅東突厥

李世民、李靖料到這只是頡利可汗的緩兵之計,但為了麻痹對方,仍派出使臣。同時,李靖率軍冒著大雪進逼陰山,俘獲突厥前鋒,又派出蘇定方帶200騎兵在濃霧掩護下,悄悄抵近頡利可汗帥帳,突然殺入。頡利可汗再次懵逼,慌亂之下只帶了幾十個親兵,向西逃命。隨後跟進的李靖大軍一舉殲滅東突厥軍隊一萬餘人,俘虜東突厥男女老少十萬有餘,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那頡利可汗一路西逃,怎奈點兒太背,一頭撞上大唐李道宗的部隊。他窮途末路,雖困獸猶鬥,做了一番抵抗,最終還是被唐將張寶相擒獲。頡利可汗被押到長安後,李世民並沒有殺死他,而是封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還讓他在長安快樂的度過了下半生。東突厥多位降將也受到大唐重用,後來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

唐軍想像圖

此戰一舉解除了大唐北面的禍患,洗刷了李淵與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恥辱,還極大震懾了北方草原的其他各小國,削弱了突厥等北方遊牧政權的力量,保證了中原地區的農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大唐帝國也擴張了北方疆域,為後來消滅西突厥政權創造了機會。

漢武帝當年打匈奴那麼費勁,而唐太宗滅突厥輕鬆多了,看來還是李世民厲害一點兒。

參考資料:

1.歐陽修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2.司馬光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3.軍事科學院主編:《中國軍事通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