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地南來第一樓——望江樓

《史記,六國年表)載,東周時期,秦厲公在位的第二十六年,

也就是西元前451年,“命左庶長城南郊”。漢中建城垣由此開始,至今已2450年,由於建城歷史悠久,且在兩漢、三國、唐宋、明等朝代地位重要,漢中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眾所公認,名城漢中的標誌性建築為古漢台,即西元前206年,劉邦在漢中為王時的宮廷。“留此一杯土,猶是漢家基”。

北宋詩人張少愚的名句描繪了“漢中開漢業”(南宋詞人辛棄疾詞句)的歷史風雲。西元前206年,項羽、劉邦兩支起義大軍推翻暴秦,劉邦在蕭何的勸諫下來漢中屈就漢王之位,漢中太守田叔在古城東南地面“置名材,立宮室為劉邦建造行宮,

即享有盛名的古漢台,也是漢中市博物館所在地。

古漢台占地14萬平方米,台垣聳立,高達8米,周砌堅石,氣勢宏偉,宛如城堡。

臺上從南至北,依次抬高,形成三處臺地,構築起南、中、北三個各有特色,又渾然一體的建築群落,充分體現出古代帝王宮廷,坐北朝南,開闊向陽,依次登高,“一覽眾山小”的王家氣象。近年市博物館在落架大修桂蔭堂和望江樓時,曾發現繩紋陶片、漢代磚瓦等,而且人工夯土層面痕跡明顯,證明古漢台確系秦末漢初時的建築。東周時所築的城垣之內也不可能有自然形成的如此龐大的高臺,
再是古漢台東南方向不過百余米的去處,便是西漢另一處遺址飲馬池,據說為劉邦駐紮漢中時,供戰馬飲水之地,此池面積萬餘平方米,深達數丈,正好與古漢台面積相仿,可以推測為當時築修漢台所開挖的取土之處,工成之後,形成大池,索性蓄水飲馬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距古漢台一箭之地的西南方向,則另築有南北二台,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地方,
也即大名鼎鼎的拜將壇。與古漢台、飲馬池一起列為西漢三遺址。

望江樓修築在古漢台北面制高臺上,占地200餘平方米,五開間二層,高近18米,加上修在漢臺上總高度達25米,相當於九層樓房的高度。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之中,漢中城區街市民居,均為中國傳統模式,土牆黛瓦,四合院落。街市也均為木板門面,最高兩層木樓建築,一片青灰屋脊,古漢臺上的望江樓便成為整個城區的制高點。登上樓宇,啟窗觀望,市井街區,酒肆商埠,芸芸百家,盡入眼底,尤其城南,地域開闊,無高層民居遮擋,再是古代漢江水充盈,一江大水,浩浩蕩蕩在綠野如玉帶蜿蜒,帆檣如林,漁歌互答,如畫美景盡可憑欄觀賞,這也是望江樓由始稱天漢樓,卻約定俗成改為望江樓的由來。

作者:王蓬

編輯:李瑤

高近18米,加上修在漢臺上總高度達25米,相當於九層樓房的高度。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之中,漢中城區街市民居,均為中國傳統模式,土牆黛瓦,四合院落。街市也均為木板門面,最高兩層木樓建築,一片青灰屋脊,古漢臺上的望江樓便成為整個城區的制高點。登上樓宇,啟窗觀望,市井街區,酒肆商埠,芸芸百家,盡入眼底,尤其城南,地域開闊,無高層民居遮擋,再是古代漢江水充盈,一江大水,浩浩蕩蕩在綠野如玉帶蜿蜒,帆檣如林,漁歌互答,如畫美景盡可憑欄觀賞,這也是望江樓由始稱天漢樓,卻約定俗成改為望江樓的由來。

作者:王蓬

編輯: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