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韓挖機在中國市場份額消退,國產品牌後來者居上

今天咱就看看兩張圖

看圖前先說明幾點

韓國代表的韓國品牌挖機包括鬥山和現代

日本呆便的日本品牌挖機包括小松,日立,神鋼

美國代表的美國品牌挖機僅僅包括卡特彼勒

歐洲代表的歐洲品牌挖機僅僅包括富豪

中國代表的中國品牌挖機包括玉柴,柳工,山河智慧,三一,福田,徐工和廈工

這張圖橫跨2006年至2016年,11年,而這些個變化卻很有意思或者值得玩味。

玩味1,為什麼韓國和日本挖機的銷售在2010年見頂,而中國,美國和歐洲品牌的挖機在2011年見頂?

日本和韓國企業率先獲得行業衰退信號,從而主動調整? 但從2016年看,韓國和日本企業並沒有率先獲得行業復蘇的信號,反而中國和美國品牌挖機獲得快速的銷量上升。

而在2010年和2011年,挖機的總銷量在15.5萬台和15.6萬台,因此在總量並無增長的市場中,

鋼鐵君更傾向于認為是韓國和日本挖機在2011年無增長的市場中被中國,美國和歐洲挖機企業搶走了大量市場份額。

玩味2 美國企業,或者說卡特彼勒,在這次大衰退中相比較其它國家品牌挖機保持了很強的抗週期性

在此次大衰退中,用2015年最差年份的銷售數量比其最好年份銷售數量,各個國家品牌的挖機在中國市場均有大幅的下降。

其中韓國,日本和歐洲下跌幅度高達80%,中國品牌挖機下降幅度為64%,而卡特彼勒挖機在中國的下降幅度僅僅39%,遠遠小於其他競爭對手。

我相信卡特彼勒在大衰退中的卓越表現主要來自於其品牌美譽度和產品卓越的品質表現。

第二張圖 各國品牌挖機市場佔有率變化

從此圖可以看出,中國品牌挖機市場份額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在2016年已經接近50%的份額,美國品牌挖機(卡特彼勒) 市場份額在2007稍有下滑,並直到2011年數年間維持在7%後,一直保持上升趨勢,2016年更是高達16%的市場份額。

而韓國和日本品牌挖掘機市場卻一路下滑,

從35%左右下滑至20%和10%,大部分市場份額被中國品牌廠商和美國品牌廠商吃掉。並多年無任何翻身機會。

從此市場結果來看,中國品牌挖機的激進市場策略和低價確實為其帶來真切地市場份額和客觀銷售數位。雖然激進的市場策略和低價競爭飽受詬病,但中國企業總體收益,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15%上升至2016年的49%。

由此可見,激進的銷售和低價對於市場追隨者而言是實現超越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不論是中國的家電,中國的手機,還是工程機械。

韓系和日系的大幅下滑,那麼他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

而在此,不得不在此稱讚卡特彼勒在中國市場的卓越表現,能夠在外資品牌挖機大幅調是市場之際而獲取更多的份額,展現出逆週期特性。

不論是中國的家電,中國的手機,還是工程機械。

韓系和日系的大幅下滑,那麼他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

而在此,不得不在此稱讚卡特彼勒在中國市場的卓越表現,能夠在外資品牌挖機大幅調是市場之際而獲取更多的份額,展現出逆週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