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煤炭行業最新政策匯總 2017煤炭行業淨利大增去產能效果顯著

2017年煤炭行業政策頻發,核心圍繞去產能、保障供應、穩定價格、加強安全、環保檢查、限制煤炭進口等各方面發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煤炭供需、價格和進口。下面來盤點下2017年煤炭行業都出臺了哪些政策。

一、2016年政策救活煤炭行業發展

(一)上篇:政策頻出推動煤炭行業去產能、調結構發展

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部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列為五大重點任務。煤炭行業作為傳統產能的代表,2016年初,國務院及發改委等相關部委陸續出臺相應的去產能政策,打響了煤炭供給側改革的第一槍。這一年煤炭行業的政策密集出臺,

主要圍繞“化解過剩產能,做好職工安置”等問題做出政策保障,在政策的保障和大刀闊斧的促進下,2016年我國共有1000家煤礦推出市場。煤炭業發展“產能過剩、污染嚴重、經營亂象”等問題得到較好的遏制。2016年末,中國煤炭價格指數160點,比2015年末增長44.1點。化解過剩產能的政策讓習慣了緊跟政策導向的煤炭行業起死回生。

圖表1:2016年我國煤炭行業政策匯總(一)

(二)下篇:抑制供給減少引發的煤價上漲,釋放先進產能

經過上半年煤炭領域去產能政策大刀闊斧的推進,在供給集聚減少,需求端轉型未配套滿足的情況下,2016年以來,煤炭價格迎來大幅度的增加,至2016年11月達到近期煤價的最高值650元/噸。為抑制煤價的過快上漲,及促進煤炭業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的有效發展,

國家相關部門又積極召開會議並出臺政策,推動行業的規範化發展。

圖表2:2016年我國煤炭行業政策匯總(二)

二、2017年政策加碼,深化去產能促進綠色發展

(一)國家篇:去產能+優勢產能釋放同步推進

2017年國家政策加碼,

國家各部委出臺了一系列關於煤炭行業的產能政策調整,以國家能源局和發改委為代表的國家機構,針對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保障煤炭需求,控制煤炭能源消費總量需求的基礎上減少污染排放的政策目標。與2016年“不容置疑去產能”的政策主體相比,2017年國家政策在“去產能”的基礎上,發佈多個產能釋放檔。

2017年4月21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煤礦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

要求在建煤礦專案應嚴格執行減量置換政策或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

2017年6月15日印發《關於做好符合條件的優質產能煤礦生產能力刻定工作的通知》允許部分先進產能煤礦按照減量置換的原則核定生產能力。6月30日印發《做好2017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保障重點時段重點地區電煤穩定供應。多項政策頻繁加碼,有效的推動了2017年優勢產能的釋放。

圖表3:2017年以來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最新政策匯總(一)

圖表4:2017年以來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最新政策匯總(二)

(二)地方篇:代表性省份政策頻出,煤炭產量下降明顯

2016年全年累計原煤產量336398.5萬噸,和2015年相比,同比下降8.71%。分省份看,以內蒙古、山西、陝西三個省份煤炭產量位居前列。三個省份2016年煤炭產量分別為83827.9萬噸、81641.5萬噸和51151.4萬噸;2017年以來,幾大產煤省份積極出臺政策和規劃,化解省內煤炭產能過剩及能源浪費和污染等問題,在國家及省內調結構、去產能的政策發展推動下,2016年幾大產煤大省的煤炭產量均較上年有所下降。

圖表5:煤炭生產代表性省份政策分析(一)

圖表6:煤炭生產代表性省份政策分析(二)

三、政策助力12家煤企利潤大增,大批“僵屍企業”將退場

目前有12家煤企發佈2017年業績預告,受益於煤價大漲,這12家煤企淨利潤集體大增。其中陝西煤業公司淨利潤較上年增加72.45-78.45億元,預計同比增加263%-285%,為12家煤炭企業淨利潤增加值最多的企業;以山東、山西、河北和湖南等省份進一步推動煤炭去產能結構發展,由統計資料分析看,在經過2016及2017年煤炭政策去產能、調結構、先進產能釋放等多項政策的助推下,行業向好發展。

圖表7:2017年我國煤企業績匯總

圖表8:2018年代表省份煤礦發展目標(單位:處,萬噸,億噸)

以上資料和匯總內容均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圖表3:2017年以來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最新政策匯總(一)

圖表4:2017年以來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最新政策匯總(二)

(二)地方篇:代表性省份政策頻出,煤炭產量下降明顯

2016年全年累計原煤產量336398.5萬噸,和2015年相比,同比下降8.71%。分省份看,以內蒙古、山西、陝西三個省份煤炭產量位居前列。三個省份2016年煤炭產量分別為83827.9萬噸、81641.5萬噸和51151.4萬噸;2017年以來,幾大產煤省份積極出臺政策和規劃,化解省內煤炭產能過剩及能源浪費和污染等問題,在國家及省內調結構、去產能的政策發展推動下,2016年幾大產煤大省的煤炭產量均較上年有所下降。

圖表5:煤炭生產代表性省份政策分析(一)

圖表6:煤炭生產代表性省份政策分析(二)

三、政策助力12家煤企利潤大增,大批“僵屍企業”將退場

目前有12家煤企發佈2017年業績預告,受益於煤價大漲,這12家煤企淨利潤集體大增。其中陝西煤業公司淨利潤較上年增加72.45-78.45億元,預計同比增加263%-285%,為12家煤炭企業淨利潤增加值最多的企業;以山東、山西、河北和湖南等省份進一步推動煤炭去產能結構發展,由統計資料分析看,在經過2016及2017年煤炭政策去產能、調結構、先進產能釋放等多項政策的助推下,行業向好發展。

圖表7:2017年我國煤企業績匯總

圖表8:2018年代表省份煤礦發展目標(單位:處,萬噸,億噸)

以上資料和匯總內容均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