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經火爆一時的VR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現在的科技圈,AI(人工智慧)和VR(虛擬實境)已經漸漸成為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的英文縮寫。你可能沒有體驗過VR,但一定聽說過。

如今,VR越來越多地走進日常生活,身臨其境的“在場”特點,被廣泛地運用於教育、醫療、房地產等各個垂直行業中。之前網上報導過一則新聞,在“6.26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活動中,廣州南沙、梅州等地通過用VR技術模擬體驗“吸毒”,參與的青少年大呼:很麻、很痛、很難受。

通過VR,直觀而強烈的視覺衝擊,配合電流刺激能帶給青少年接近真實的生理反應以及巨大的心理震撼,

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吸毒絕非什麼酷或者爽快的事情,發誓終身不沾毒☆禁☆品,正可謂事半功倍。

但是這款在國外火爆到難以置信的科技,為什麼在到了中國卻跌入穀底呢?

過去的2016年被稱為VR發展元年,但在這短短一年內,VR市場遭遇了資本的先熱後冷,發展也並沒達到預期,甚至有部分企業深陷於變現的困境之中。

隨著資本對VR投資越來越謹慎,

之後又有HTC、三星、索尼等巨頭相繼在中國市場推出VR產品,而國內如小米、華為等也進入到VR市場的賽道,一下讓VR創業者前進的道路變窄,其中大部分沒有核心技術的小公司甚至還沒出貨就已宣佈死於胎中,於是就傳出所謂的VR寒冬論。

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VR產品的認可上還有待提高,用戶對VR的需求還沒有被激發出來,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內,VR市場仍不會全面爆發。

這對於剛剛成立的VR創業公司來說,是個殘忍的消息。因為在這個不確定的市場裡,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是否能活過明天。事實上,網上有一個被多次引用的資料是,2015年有兩三百家做VR頭盔的公司,現在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

其實在暴漲暴跌的“VR市場泡沫”的背後,

不僅是來自資方的壓力,更多的是技術、內容、硬體等諸多方面的局限,性價比不對等的VR產品顯然難以在並不成熟的消費市場掀起漣漪。

今年6月初,蘋果宣佈Mac新品加入支援VR開發功能。這如同給市場冷淡的VR打了一針強心劑。國際資料公司IDC連夜發報告認為,在接下來的6-18個月內會刺激VR市場,再次活躍VR廠商,並預測VR設備在2021年的出貨量會達1億台,但這一資料在2016年時僅為1千萬台。

也就是說,在VR領域裡,內容將成為關鍵的角色。內容將成為推動VR商業模式的關鍵力量。大家都知道,VR的顯示效果是顛覆式的創新,它不僅僅使人的觀看形式變了,從整個拍攝、製作、傳輸一系列都變了,這是一場類似從馬車到汽車的革命,全都變了。

因此想要推動VR的發展,所有內容創作公司,都必須堅持開放和共融的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動行業的發展。小編還是十分期待,在未來VR能進入我們的生活。

因此想要推動VR的發展,所有內容創作公司,都必須堅持開放和共融的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動行業的發展。小編還是十分期待,在未來VR能進入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