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瀘州扶貧新招獲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肯定

黃新初:脫貧攻堅 瀘州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拔掉“窮根”,瀘州再發力。

在4月11日舉行的瀘州市《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彙報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認為,瀘州探索創新的扶貧方式為全省脫貧攻堅提供了借鑒,

其中的“壓軸戲”鎖定“推進金融扶貧”、“培育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開展電商扶貧”……

烏蒙山片區脫貧探新路(資料圖)

扶貧基金:貧困戶有錢辦事了

當前,瀘州已在每個區縣各設立300萬元教育扶貧救助基金、衛生扶貧救助基金,

每個貧困村設立30萬元產業扶持基金。全市還在設立6000萬元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基礎上,引進浦發銀行與市屬國有企業共同注資,成立全省首支扶貧項目基金——瀘州浦發扶貧投資發展基金,眼下已投入兩期資金56.8億元,支援烏蒙山片區縣重點扶貧專案37個。

這就是“4+1”扶貧基金,推進金融扶貧的瀘州模式。

在此基礎上,瀘州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業基本保險、種植業補充保險、精准扶貧規劃專案特色農業保險全覆蓋。

有錢辦事了,貧困戶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就高了。

在產業扶持基金幫助下,敘永縣正東鎮普市村53歲的村民張春國去年中旬擴大了養雞養豬規模。不到半年,張春國家人均年收入提高到上萬元,成功脫貧。

發展集體經濟找准特色產業,鼓了村民錢袋子 楊濤 攝(配圖)

農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增收門路多

培育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瀘州探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公司化運營、股份化改造、多元化發展的“一改三化”模式。

去年2月開始,敘永縣後山鎮三斗米村先後成立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責任有限公司和富邦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專合社再以每股10元標準吸納村民入股,

並按“支部+專合社+集體公司+企業+農戶”模式,將村民特別是貧困戶養殖的雞、豬、牛,以及種植的蔬菜、大米、核桃等在市內外銷售。

截至去年底,該村參股股民達369戶,其中貧困戶參股150戶,其餘19戶貧困戶均在專合社務工創收。去年專合社實現銷售收入1300余萬元,淨利率達10%。

為加快村民脫貧步伐,三斗米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主動“擴容”:名下除已註冊成立涉及建築、旅遊的兩家公司外,

還計畫籌建物流、餐飲娛樂、電商等多家公司,為即將“進軍”鄉村旅遊市場“厲兵秣馬”。

網路配圖

電商扶貧:本土產品走出深山有了“捷徑”

開展電商扶貧,瀘州探索“互聯網+農業”新模式,設立電子商務進農村專項資金,堅持“市級補助、區縣為主”思路,實施農村電子商務鎮村級網點全域覆蓋工程。

4月10日,古藺縣古藺鎮建國村,去年建成的電子商務服務站門口人頭攢動,一大早村民就將自家飼養的土雞等產品拿到這裡“售賣”。說是售賣,實質是通過電商服務站“代賣”,村民將出售的土特產品資訊提供給服務站工作人員,由其幫助掛網銷售。

網上代賣產品、網上代買商品、代辦快遞業務和開展便民服務,這是古藺縣在全縣26個鄉鎮規劃建設的117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的基本功能。通過“農戶+專合社+電商公司”和“農戶+農資電商+農技電商+平臺電商”的模式,再通過縣級電商運營中心、鄉(鎮)村兩級電商服務站,本土產品走出深山有了“捷徑”。

記者 羅森波

實施農村電子商務鎮村級網點全域覆蓋工程。

4月10日,古藺縣古藺鎮建國村,去年建成的電子商務服務站門口人頭攢動,一大早村民就將自家飼養的土雞等產品拿到這裡“售賣”。說是售賣,實質是通過電商服務站“代賣”,村民將出售的土特產品資訊提供給服務站工作人員,由其幫助掛網銷售。

網上代賣產品、網上代買商品、代辦快遞業務和開展便民服務,這是古藺縣在全縣26個鄉鎮規劃建設的117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的基本功能。通過“農戶+專合社+電商公司”和“農戶+農資電商+農技電商+平臺電商”的模式,再通過縣級電商運營中心、鄉(鎮)村兩級電商服務站,本土產品走出深山有了“捷徑”。

記者 羅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