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你如何幫助寶寶觀察世界

導讀:三到六歲的寶寶,必須要具備較好的觀察能力,以迎接未來的小學生活。

幫孩子觀察世界

寶寶對世界充滿好奇,除了睡覺,他們的小眼睛總是一刻不停地看呀看,就像個攝影機一樣,想把整個世界都記錄下來。

觀察是寶寶增長知識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觀察能力是人們思維、想像、理解、表達等能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從小注意觀察能力的培養,就能為寶寶智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由於年齡限制,3-6歲寶寶的觀察通常不夠細緻,

缺乏目的性。為了讓寶寶的觀察更加高效,讓寶寶真正學會觀察,這裡介紹一些適合寶寶的觀察方法。

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的觀察方法有順序觀察法和重點觀察法。

1. 順序觀察法指由外到內、由上到下、由人到物、由左到右。

這種觀察的方法,能使寶寶全面地、不遺漏地、細緻地觀察事物的每個部分。

許多家長喜歡帶著寶寶去幼稚園遊玩,在和寶寶看某種陌生的動物時,

不妨試一試順序觀察法,讓寶寶對這種動物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

比如和寶寶第一次在動物園裡見到了小熊貓,可以從小熊貓的頭部至腳部一步步按順序仔細觀察:頭是圓圓的,耳朵是尖的,臉上有白色的斑紋,全身都有毛,是棕紅色的,四條腳比較短,有一條長尾巴,毛很蓬鬆,並且有棕色和白色相間的環紋……在觀察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

讓她的視線隨著大人的語言提示而移動。

2. 提前確定一個觀察的重點,有目的的進行觀察。

這對培養孩子抓主要問題,抓中心環節,掌握大局都有好處。在採用重點觀察法之前,最好由爸爸媽媽帶著寶寶一起預先對需要觀察的物件進行一個全面初步觀察,

然後從中選取一兩個最突出、最能代表該事物的要點,進行重點觀察。

仍然以觀察小熊貓為例,在採用順序觀察法觀察了這種小動物的整體情況之後,可以抓住它最有特點的兩處進行重點觀察,比如臉上的白色斑紋,主要是分佈于眼睛的周圍、嘴巴周圍以及耳朵邊緣;它的長尾巴大約與身體等長,毛很蓬鬆,上面的斑紋是棕色和白色相間的環狀,一共有九節……

此外,還可以啟發寶寶對家庭成員和熟悉的親朋好友採用重點觀察法,比如重點觀察最能反映某個親友性格特徵的部位、或者外形上的某一特點,或者較有特色的衣著,或者與眾不同的舉止動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