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甘肅冬春季旅遊宣傳系列之 七天七夜靈感之旅

從1月16日開始,為期一周的百名旅遊達人及網紅體驗團相繼深入敦煌及省內一些旅遊景區,現場領略甘肅絲路旅遊的獨特魅力,同步開展網上宣傳推介,這是“如意甘肅遊·冬春更精彩”線上線下網路宣傳行銷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將陸續推出此次活動的精彩內容。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樂途“七天七夜靈感之旅”,分享旅遊達人靈感之作。

千年朝聖莫高窟,是為了佛前那一滴淚

走進大甘肅,是帶著十分敬意。寒冬的莫高窟,那麼安靜,那麼神聖。在夏季我曾經來過,那時只看了四個石窟。這一次,一下子看了12個石窟之多。這一朝聖就是一千年。靜靜敬慕著每一座石窟,

在敬意中膜拜,在膜拜中敬畏。因為,我清晰地記得你在佛前的那一滴眼淚.....

莫高窟是我千年的一次等候。任憑大漠,任憑狂沙,石窟,佛像,壁畫,飛天……依舊在。在我的印象中,敦煌,莫高窟,壁畫,就是在茫茫戈壁大漠之中的一座文化大庫。

是中華博大精深、無以倫比的藝術。

我在敦煌的文化產品展示區查閱了一下資料,對於敦煌是這樣記載,“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說實在的,記得幾年前初見敦煌,我根本沒有體味到,這句關於敦煌其名經典注解,一直到了每日甘肅網的那次活動再次來到敦煌時,

那種盛大輝煌的磅礴氣勢一直使我靈魂出竅,從此,喜歡敦煌甚至超越了故宮。是的,敦煌,它是那麼的名不副實,而且,那麼輝煌。

在觀看紀錄片時,我翻拍下了敦煌紀錄片中的這個瞬間,一下子把我拉回了西元366年。法名樂尊的僧人雲遊到敦煌。

他看到鳴沙山上金光萬道,好象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出現,樂尊和尚心想:“這裡肯定是聖地!”於是,就請人在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佛窟。以後,經過歷代的修建,洞窟不斷增多,到七世紀唐朝時,莫高窟已有一千多個佛洞了,因此,莫高窟又被稱為“千佛洞”。

莫高窟,已久久的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凝固了。斷崖峭壁上,順依山勢,開山鑿石,建成大大小小、疏密適中的長長一排洞窟,形如蜂房鴿舍,層次井然鮮明、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岩壁正中,一座貼倚山體而建的簷角飛翹七層閣樓,成為最為顯眼的標誌性建築,將岩壁一分為二,隨行的達人說,還想再看一次,敦煌氣度非凡,敦煌蔚為壯觀。

於是,我一個個洞窟查勘、聆聽,甚至,忙裡偷閒地跟隨另外一支參觀團,在觀看12個洞窟的同時,多看了幾個洞窟。甚至,我獨自跑到第二層、第三層,看到了平時參觀者看不到的影像。

我靜靜地在這裡傾聽、靜觀——只有到了在甘肅,只有在敦煌,只有進入了莫高窟,你才能夠體味到那麼偉大的石窟藝術,在一片片黃沙中燦爛了千年。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我在這裡,莫高窟,真正瞭解了四大菩薩,在敦煌壁畫的經變故事、彩塑中,為什麼排在第一位的是大智文殊,第二位是大行普賢,第三位是大悲觀世音,第四位是大願地藏王。仔細想想這個排序,像不像我們一生或這一年遇到的所有事?人的經歷其實就是閱歷,多了之後,我,明白了。

敦煌,何其大也,何其盛也!歷經十個朝代,留下的這492個洞窟,45000多平方米的壁畫,2000多身彩塑,我努力用心去一一地觸摸。佛前,有時等你何止500年。但,有時,也許就是一瞬,那一次,我就這樣真正地看到了你眼角的清淚......

這是二層的一幅壁畫,風風雨雨一千年,不改色。每一次進石窟,都覺得似乎來過,又從未抵達。人世間有很多美好的相逢,你我總是感慨相逢恨晚,但其實也有一些相逢是相逢恨早。

我在這靜靜的一尊尊佛像面前,忽然懂了!行走,就是修行。其實,人生在世,無論做什麼,都是一種修行。心靜寂,腳行走,旅行其實就是修佛。只要有行走就會有困難和挫折。前進中的挫折、委屈、苦難、不公平全壓在你身上時,你還行走嗎?人要心懷慈悲之心。大悲恰恰是基於人生的悲愴,悲憫之心以包容開啟我們向前走的力量。

敦煌莫高窟裡的大漠飛天我們早已從不同的角度看了許多。這樣的生活場景你看過沒?西部的風物,沒有小橋流水的優美,但是這裡有過多少奇觀!這麼有淳樸的民風。他們具有的樸實熱情好客奔放等等優良的精神之外,你到了甘肅蘭州,你會發現蘭州的女子又不失南方的那種細膩和溫潤。

這是我看到的一尊最美的佛像。那麼純粹。佛說,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佛讓我們,愛人愛己,惜弱憫卑,以恩泯仇,以德化怨。處世,常懷愛心,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的最簡單道理。

到了莫高窟,我不想去說教那些文物保護、藝術價值之類的話了。因為,到了甘肅,你會明白什麼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你更會徹徹底底地明白莫高有三絕:洞窟、壁畫、彩塑。是的,莫高一魂,飛天傳神。

觀看這尊最偉大的睡佛,一般都會安排在最後,還有一尊最高的石刻大佛都在這莫高窟,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文化,是何其偉大與神秘。

轉自:樂途

於是,我一個個洞窟查勘、聆聽,甚至,忙裡偷閒地跟隨另外一支參觀團,在觀看12個洞窟的同時,多看了幾個洞窟。甚至,我獨自跑到第二層、第三層,看到了平時參觀者看不到的影像。

我靜靜地在這裡傾聽、靜觀——只有到了在甘肅,只有在敦煌,只有進入了莫高窟,你才能夠體味到那麼偉大的石窟藝術,在一片片黃沙中燦爛了千年。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我在這裡,莫高窟,真正瞭解了四大菩薩,在敦煌壁畫的經變故事、彩塑中,為什麼排在第一位的是大智文殊,第二位是大行普賢,第三位是大悲觀世音,第四位是大願地藏王。仔細想想這個排序,像不像我們一生或這一年遇到的所有事?人的經歷其實就是閱歷,多了之後,我,明白了。

敦煌,何其大也,何其盛也!歷經十個朝代,留下的這492個洞窟,45000多平方米的壁畫,2000多身彩塑,我努力用心去一一地觸摸。佛前,有時等你何止500年。但,有時,也許就是一瞬,那一次,我就這樣真正地看到了你眼角的清淚......

這是二層的一幅壁畫,風風雨雨一千年,不改色。每一次進石窟,都覺得似乎來過,又從未抵達。人世間有很多美好的相逢,你我總是感慨相逢恨晚,但其實也有一些相逢是相逢恨早。

我在這靜靜的一尊尊佛像面前,忽然懂了!行走,就是修行。其實,人生在世,無論做什麼,都是一種修行。心靜寂,腳行走,旅行其實就是修佛。只要有行走就會有困難和挫折。前進中的挫折、委屈、苦難、不公平全壓在你身上時,你還行走嗎?人要心懷慈悲之心。大悲恰恰是基於人生的悲愴,悲憫之心以包容開啟我們向前走的力量。

敦煌莫高窟裡的大漠飛天我們早已從不同的角度看了許多。這樣的生活場景你看過沒?西部的風物,沒有小橋流水的優美,但是這裡有過多少奇觀!這麼有淳樸的民風。他們具有的樸實熱情好客奔放等等優良的精神之外,你到了甘肅蘭州,你會發現蘭州的女子又不失南方的那種細膩和溫潤。

這是我看到的一尊最美的佛像。那麼純粹。佛說,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佛讓我們,愛人愛己,惜弱憫卑,以恩泯仇,以德化怨。處世,常懷愛心,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的最簡單道理。

到了莫高窟,我不想去說教那些文物保護、藝術價值之類的話了。因為,到了甘肅,你會明白什麼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你更會徹徹底底地明白莫高有三絕:洞窟、壁畫、彩塑。是的,莫高一魂,飛天傳神。

觀看這尊最偉大的睡佛,一般都會安排在最後,還有一尊最高的石刻大佛都在這莫高窟,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文化,是何其偉大與神秘。

轉自:樂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