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剛需時代過去了,大批人將從“有住房”退到“有房住”!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從房貸利率開始。

上面這張圖是2016年1-12月份的全國主要城市首套房貸利率走勢圖,

當年12月末,房貸利率維持在4.45%。

融360的資料,2017年12月份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已達5.38%,上浮達9.8%。而2016年12月份,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只有4.45%。

再看看這張圖,從2017年5月份開始,全國首套房貸利率迅速拉升,到2017年12月已經達到了5.38%。

這意味著,

晚一年買房,房貸支出正好上浮20%。即使房價不漲,你的購房成本也至少上浮超過15%以上。

此外,截止到2017年12月,這10個城市的首套房貸利率是最高的。

排名第一的是鄭州,首套房平均利率是5.77%,比基準利率高17.76%,如果放在2016年,這甚至已經明顯超過了2套房的貸款利率了。


而且這種勢頭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從2017年到2018年1月份,全國主要熱門城市房貸市場呈現出房貸利率上漲和房貸週期拉長的態勢。

不只是房貸利率,如果將其他成本加入進來,比如什麼茶水費、裝修款、車位費、湊全款動用民間過橋借貸等,這就更無法估算了。

整個2017年,買房都要額外掏一筆“買路錢”,這10個城市中的武漢、南京在2017年名聲在外。

武漢是茶水費疊加裝修款,而且後者已經合法化。

當地開發商普遍綁定裝修款,而且高得離譜,房管部門已無力禁止開發商取消捆綁裝修款,最後只得搞了一個裝修款指導價。結果現在是開發商茶水費暗裡地繼續收,而裝修款則統一走標準的上限。

南京不必說了,全款也不一定買得到房,全款的95%以上都不是真正買房自住的,靠工資積蓄和家裡贊助的首付款的首套房購房者在這些炒房大軍面前已經全面潰退。

價格將長期失真

國家統計局定期公佈的房價資料沒有問題,但它只反映了終端的網簽資料,而老百姓買房則如“過五關斬六將”一般才得以網簽,這麼多關都得付錢通關,這些成本是不會反映在資料中的。

靠一些非市場化的手段得到的價格,效果的確很明顯,但很難停下來。

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作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統計,是關於北京法拍房的。

通過這個統計,我們能一窺真實的市場行情。

2017年4月以前,北京的法拍房是不受限購約束的,誰都可以買,在2017年4月以前,很多不具備在京購房資格的人大量參與法拍房的競拍,這些法拍房最終的成交價格相比同地段的房價,最高溢價近30%,平均溢價為15%左右。而2017年4月份以後,法拍房也納入限購,大量不符合資格的人迅速離場,成交價迅速下行,與周邊同地段房價相比,低15%左右。

之所以做這張圖,是因為以2017年4月為分界線,在這之前的價格由市場主導,而在這之後則不是。

雖然這只是一個維度的預測,但這樣的一種對比,從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一旦政策退出,房價會漲到什麼程度。而這張圖給出的結果就是,對於北京這種級別的城市來說,一旦購房資格擴圍,房價將立刻上漲30%。

價格可以做出來,但長期這樣搞,結果就是市場離我們越來越遠,一旦放開,價格如何走,將更難判斷。我們有過這方面的考慮嗎?可能有,但不敢嘗試。目前房地產政策方面的努力,總結起來就一個字:拖,將麻煩趕遠一點。其實長效機制和房地產稅不也是在拖麼?一個松一個緊,都不敢邁出第一步。

租房大概率會強化階層差異

整個2017年,沒有人提過什麼保剛需保自住,而是說租房,說得很巧妙,滿足居住需求,而不提對購房市場的影響。中國人被房價傷得太深了,以至於任何一項措施出來,大家都習慣性問一句,房價會下跌嗎?沒有人敢回答,或許根本就沒有這個意思。

關於租房,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它的確是住有所居,但中國人不習慣租房,準確地說是不甘心,在這個以房論英雄的國度,別人靠買房成了千萬億萬富翁,憑啥到我這就只能租房,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被別人甩出十萬八千里?

一群手裡有房的人勸你去租房,向你描述租房多麼美好,租房壓力小,租房更自由……畫面太那個什麼,我都不敢腦補。

“有住房”已經聊不下去了,“有房住”還在努力過程中。

誰知道未來會不會租房30年,最後不得不回歸故土呢?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為2170.7萬人,比2016年減少2.2萬人。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應該還會努力保持下去吧。

之所以做這張圖,是因為以2017年4月為分界線,在這之前的價格由市場主導,而在這之後則不是。

雖然這只是一個維度的預測,但這樣的一種對比,從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一旦政策退出,房價會漲到什麼程度。而這張圖給出的結果就是,對於北京這種級別的城市來說,一旦購房資格擴圍,房價將立刻上漲30%。

價格可以做出來,但長期這樣搞,結果就是市場離我們越來越遠,一旦放開,價格如何走,將更難判斷。我們有過這方面的考慮嗎?可能有,但不敢嘗試。目前房地產政策方面的努力,總結起來就一個字:拖,將麻煩趕遠一點。其實長效機制和房地產稅不也是在拖麼?一個松一個緊,都不敢邁出第一步。

租房大概率會強化階層差異

整個2017年,沒有人提過什麼保剛需保自住,而是說租房,說得很巧妙,滿足居住需求,而不提對購房市場的影響。中國人被房價傷得太深了,以至於任何一項措施出來,大家都習慣性問一句,房價會下跌嗎?沒有人敢回答,或許根本就沒有這個意思。

關於租房,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它的確是住有所居,但中國人不習慣租房,準確地說是不甘心,在這個以房論英雄的國度,別人靠買房成了千萬億萬富翁,憑啥到我這就只能租房,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被別人甩出十萬八千里?

一群手裡有房的人勸你去租房,向你描述租房多麼美好,租房壓力小,租房更自由……畫面太那個什麼,我都不敢腦補。

“有住房”已經聊不下去了,“有房住”還在努力過程中。

誰知道未來會不會租房30年,最後不得不回歸故土呢?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為2170.7萬人,比2016年減少2.2萬人。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應該還會努力保持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