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白的詩,就是這麼霸氣

自從司馬遷寫了遊俠列傳,俠義的精神就開始在文人的筆下慢慢的蕩漾開來,雖然封建王朝對於俠持否認的態度,可以中國的歷史如果沒有了俠,那該是如何的單調無趣。

李白少年時代就是四處遊學,這種遊學更是一種遊俠,他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自然也就對人有更重要的認識。李白的朋友非常多,上到廟堂之上的達官顯貴,下到市井之中的三教九流,不關你是方外的道士和尚,還是遠方而來的外國人,都能夠和李白成為朋友。西元744年李白游齊州時,寫下了今天要說的這首詩,並且影響了後人的文學創作。

全詩如下: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樑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這首詩是不是有很多詞語很熟悉,首先俠客行是不是聯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太玄經是不是金庸筆下最高深的武林秘笈?當然了,金庸就是借助這首詩才寫出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俠客們騎著白馬象流星一般的風馳電掣,手中的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十步之內殺死一人千里關隘卻不留下姓名。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他們將自己深深的掩藏了起來。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和信陵公子魏無忌一起喝酒,與信陵君門下的食客朱亥侯嬴一起大塊吃肉。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果然是李白,沒有酒就不能夠說自己是李白了。三杯下肚之後,義氣壓倒五嶽,酒後眼花耳熱,氣吞虹霓。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樑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當年信陵公子魏無忌為了拯救趙國,

手下的食客朱亥錐曬殺了魏國大將。而侯嬴因為年老不能跟隨魏無忌為自刎。身為俠士就應該這樣慷慨,粉身碎骨都不怕。怎麼能夠像書生一樣,頭髮都白了,還在寫太玄經。

李白肯定是讀過史記的,沒有讀過史記,這首詩是沒有辦法理解的。而且李白歌頌了俠士,更是在說自己,此時的詩人青春年少,豪氣干雲。而且大唐國力在這個時候達到了鼎盛,是人的自豪感也有一部分來自於國家。

而且李白自己本身也是一名俠士,他自己說過;“十五好劍術,遍于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幹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李白這首詩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

而且李白歌頌了俠士,更是在說自己,此時的詩人青春年少,豪氣干雲。而且大唐國力在這個時候達到了鼎盛,是人的自豪感也有一部分來自於國家。

而且李白自己本身也是一名俠士,他自己說過;“十五好劍術,遍于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幹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李白這首詩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