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省人大代表原連莊:家庭農場是土地流轉中比較好的方式

大河網訊“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我最關心的還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增收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我感到‘適度’這個詞說的特別好。

”1月27日,省人大代表、新鄉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原連莊在“融媒問政”會客廳接受大河網記者專訪時說,土地流轉是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但是也應該注意,有些土地流轉經營者,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而有些土地流轉經營者不瞭解市場,盲目擴大種植規模,造成糧食或蔬菜滯銷,賠得血本難回,同時,讓農民利益受損。

 問題|土地流轉經營現悲喜兩重天

“通過土地流轉,使土地形成規模化集約經營,相對於家庭承包、將土地化整為零、千家萬戶各自為政的自主耕種來說,更有利於先進農業機械和高新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於土地生產效益的進一步提升,有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與就業。

”原連莊說,土地流轉是新時期中國農村土地經營管理的新舉措,是在土地集體所有制前提下,改變一家一戶自耕自食的小農經濟模式,探索農村土地經營管理新模式的重要途徑。

但是,從全國各地的土地流轉經營情況來看,不難發現,同樣經營流轉土地的家庭或組織,經營效果卻有天壤之別。不乏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成功的土地流轉經營者,由於經營有方,

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土地流轉雙方各得其利,該分紅的定期分紅,該交納租金的定期足額交納租金,雙方皆大歡喜。土地轉出家庭徹底脫離了土地,或沉心靜意地打工,或專心致志地搞企業,或一心一意地做生意,真正達到了土地流轉經營的目的。然而,失敗的土地流轉經營者,由於經營不善,不但沒有獲得土地流轉經營帶來的高效益,反而賠得血本難回,望田興歎,
如墜深淵。同時,也使得土地轉出方應該得到的土地租金,卻如同紙上談兵,成了一紙空文。更有甚者,土地轉入方私自撕毀合同,使土地流轉經營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使得已經參與流轉的土地,成為趕出家門的媳婦。土地轉出方騎虎難下,進退兩難。於是,土地流轉雙方糾紛四起,甚至對簿公堂。

原因|經營者不懂農業盲目擴大

土地流轉經營中,為什麼會出現悲喜兩重天的這樣一個局面呢?原連莊經過深入調查發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土地流轉的成本太高,一些土地經營者並不懂得農業生產,盲目自信,過高的估計了農業的生產的收入,用很高的價流轉土地,導致虧本經營。不按科學規律辦事,盲目擴大土地規模,導致經營不善,以失敗而告終。

其次,是缺乏現代化農業機械、高新農業技術和新品種支撐。用原始的、粗放的經營理念來參與現代化的市場競爭,致使生產經營存在很大風險。缺乏抵禦和防範自然災害的能力。沒有良好的儲存條件、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就會導致在自然災害面前束手無策。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市場行情把握得不准,對行情判斷有誤,還有一些手中有幾個錢的“精明”農民和一些想發土地財的“大佬”們,為了套取國家的經濟補助。不論青紅皂白,一哄而上搞起了土地流轉經營,結果導致土地流轉經營效益不佳,給土地流轉雙方造成損失。

看法|家庭農場式土地流轉成功率較高

原連莊認為,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中國老百姓的飯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如同“命根子”一般。所以,解決好土地問題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土地流轉經營者在資金實力不十分雄厚、經營管理能力和水準不十分具有優勢的情況下,要盡可能選擇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轉經營土地比較合適。這樣,可以使土地轉出方與土地轉入方形成“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的合作共盈關係,形成“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化解或減少土地流轉經營風險由土地流轉經營者單方面承擔的壓力,又能實現土地流轉經營的規模化集約經營。

“從目前成功的土地流轉經營經驗來看,以家庭農場為組織形式,土地流轉經營面積,一般以幾十畝到一二百畝為宜。”原連莊說,由於這些家庭農場在選擇作物品種、技術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經驗,並且流轉的土地面積,可以憑藉自己的家庭勞動力能夠操勞過來或基本能夠操勞過來,只需要日常少量雇工或在忙不過來時雇工,且土地能夠按照自己的計畫進行種植,遇到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變化風險,也能夠有效地抵禦和防範,因而,不會輕易出現過大的經營風險。

此外,土地流轉經營者還選擇適宜的種植經營方向,確保有現代化農業機械、高新農業技術和新品種的先進生產力支撐,提高抵禦、防範自然災害的能力,及時、準確估測和把握市場變化,要克服土地流轉的盲目性。

建議|加強頂層設計 制定政策 因地制宜

原連莊說,土地流轉經營是我國新時期出現的新問題,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比如:以前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糧食儲存和機械設備的放置都不是太大問題,而大面積的土地流轉,倉儲問題便成了糧食生產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問題。究竟多大生產面積需要配置多大的倉儲面積,都需要政府作出合理的規劃。同時,土地流轉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和收益,一切為了套取國家補貼和投機取巧的土地流轉活動應該予以制止。因此,她建議省政府及省直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政策,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防止盲目流轉給各雙方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制止、打擊套取國家補貼和投機取巧的土地流轉活動。

致使生產經營存在很大風險。缺乏抵禦和防範自然災害的能力。沒有良好的儲存條件、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就會導致在自然災害面前束手無策。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市場行情把握得不准,對行情判斷有誤,還有一些手中有幾個錢的“精明”農民和一些想發土地財的“大佬”們,為了套取國家的經濟補助。不論青紅皂白,一哄而上搞起了土地流轉經營,結果導致土地流轉經營效益不佳,給土地流轉雙方造成損失。

看法|家庭農場式土地流轉成功率較高

原連莊認為,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中國老百姓的飯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如同“命根子”一般。所以,解決好土地問題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土地流轉經營者在資金實力不十分雄厚、經營管理能力和水準不十分具有優勢的情況下,要盡可能選擇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轉經營土地比較合適。這樣,可以使土地轉出方與土地轉入方形成“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的合作共盈關係,形成“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化解或減少土地流轉經營風險由土地流轉經營者單方面承擔的壓力,又能實現土地流轉經營的規模化集約經營。

“從目前成功的土地流轉經營經驗來看,以家庭農場為組織形式,土地流轉經營面積,一般以幾十畝到一二百畝為宜。”原連莊說,由於這些家庭農場在選擇作物品種、技術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經驗,並且流轉的土地面積,可以憑藉自己的家庭勞動力能夠操勞過來或基本能夠操勞過來,只需要日常少量雇工或在忙不過來時雇工,且土地能夠按照自己的計畫進行種植,遇到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變化風險,也能夠有效地抵禦和防範,因而,不會輕易出現過大的經營風險。

此外,土地流轉經營者還選擇適宜的種植經營方向,確保有現代化農業機械、高新農業技術和新品種的先進生產力支撐,提高抵禦、防範自然災害的能力,及時、準確估測和把握市場變化,要克服土地流轉的盲目性。

建議|加強頂層設計 制定政策 因地制宜

原連莊說,土地流轉經營是我國新時期出現的新問題,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比如:以前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糧食儲存和機械設備的放置都不是太大問題,而大面積的土地流轉,倉儲問題便成了糧食生產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問題。究竟多大生產面積需要配置多大的倉儲面積,都需要政府作出合理的規劃。同時,土地流轉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和收益,一切為了套取國家補貼和投機取巧的土地流轉活動應該予以制止。因此,她建議省政府及省直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政策,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防止盲目流轉給各雙方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制止、打擊套取國家補貼和投機取巧的土地流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