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攔江書院」薦書:通人性而逍遙

1

『攔江書院』周日薦書

福 利

老規矩

留言點贊前3名

送下期薦書書目一本

《 莊 子 》

霧老師:攔江書院的寶寶們大家好!這次我們又見面了,高興今天我們邀請到廣州的霧友也是我們攔江書院的院士——甯采臣。寧采臣騎著自行車穿越了中國從廣州一直來到北京,途中足足兩個月。

寧采臣:霧老師,我看到桌面上有兩本《莊子》,這次推的書是《莊子》?

霧老師:對,本周我們推出的書是《莊子》,《莊子》也是我們國學體系的一部分。為什麼推、如何推這本書呢?我們給大家備了兩本書參考書。

寧采臣:一個是《莊子-現代版》,作者是流沙河。

霧老師:這本一般不一定能買得到。這一本是我們現代人的一種解讀方式。這一本是奧修版的《莊子心解》。

寧采臣:印度思想家?

霧老師:對,奧修是印度思想家。我們是希望從這兩個角度,讓大家瞭解一下莊子的思想體系、智慧本身,它能讓我們體悟的更深一些。

寧采臣:莊子是屬於道家方面的思想家,

從老子那邊繼承下來的?

霧老師:老莊嗎!他一直是這麼一個體系,但是我們一直在講智慧,我們從智慧的這個角度我們不分這些體系。分這些體系幹什麼呢?重要的是說些什麼呢?

寧采臣:反而分了體系就把自己限制死了。

霧老師:對!我們日常讀書終究不是做學問。

寧采臣:對,對。最後還是要拿來用的。

霧老師:既然是拿來用的,哪管它是道家、儒家、佛家,能用就是有價值,

這就夠了。

寧采臣:那為什麼老師要推這兩本書呢?

霧老師:推這兩本書呢,是因為時間。你想,現在是什麼時間呢?要春節了。春節之前,大家心裡呢即悠閒,又煩亂。為什麼煩亂呢?因為太悠閒了,所以煩亂。為什麼悠閒?因為太煩亂,所以悠閒。這就是我們說的人性自然生出的一種糾結的力量,你悠閒者必煩亂。

寧采臣:畢竟想的事多。

霧老師:對,煩亂者必悠閒。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來讀讀《莊子》來淨化淨化我們的心。

或者說是如何打發一下春節這個孤寂的日子。所以我們推出這兩本書。

寧采臣:老師,打發日子我們好理解,那為什麼說《莊子》能淨化心靈呢?

霧老師:因為《莊子》它是最古老的心靈雞湯。你看我們剛才說的老莊,我們看老子,老子的《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什麼意思呢?沒人跟你說。那你看這個《莊子》呢?他不跟你說這個,它上來給你講個故事。你比方說,

裡邊《逍遙遊》講的一個人要有大心胸、大格局。看這個世界不能局限於眼前,而是要拓展到無限的宇宙,只有在這個無限的宇宙當中才能做到逍遙遊。但是它不跟你講一堆廢話。它上來就給你講一堆故事。

寧采臣:這個就很貼近生活了。

霧老師:你比方說“望洋驚歎”的河伯,類似于井底之蛙似的。河伯覺得自己的地盤夠大的了,到了海邊一看,哇!海這麼大。小格局見過大格局,你才知道自己如何去想。所以莊子這個人,是戰國這個年代的一個大心靈雞湯家。他搞了無數個心靈雞湯,厚厚的心靈雞湯。大火讀起來,即覺得裡邊深奧無比,又回思無窮。但是不知道如何應用於生活之中。

寧采臣:心靈雞湯就有這個問題。

霧老師:對,其實這就是我們接下來的話題了。就是你讀《莊子》如何把心靈雞湯應用于現實。這個厲害在什麼地放呢?首先我們說,什麼是心靈雞湯?它是把生活中的原理抽出來,而這個原理是抽象的。當我們說的時候,那你是沒有感覺的。比方說一個人做事要有度,如果太過,就像孔子說的:矯枉過正,過猶不及。但是這麼說完之後,怎麼就是矯枉過正,怎麼就過猶不及呢?那我又該怎麼做呢?我們所說的全都是抽象的詞。

寧采臣:都是過度理性化的。

霧老師:對。而《莊子》裡邊,他給你講兩個故事,他講第一個故事,莊子在走路,看到路邊的樹歪七扭八的樹,沒被砍,直的樹被砍了。為啥直的樹被砍了?

寧采臣:因為有用。

霧老師:對,有用就先滅了你。然後莊子告訴學生:孩子們,做人不能有用,有用就會被砍的。

寧采臣:要像那歪七扭八的樹。

霧老師:大夥就想,一定要歪七扭八。晚上到了一家借宿,借宿後大夥開火要殺鵝,殺鵝要殺那只?殺那只不會下蛋的,為啥?因為他沒用。莊子告訴大家:做人要有用,沒用會被殺。弟子瘋了,問老師:老師你白天說做人不能有用,晚上說必須有用。到底怎麼辦?莊子就給你講清楚了:有時候有用是危險的,有時候是沒用是危險的。你必須要介於有用與無用之間。砍無用的時候你有用,砍有用的時候你沒用,這就得了?你怎麼能這麼固執呢?

寧采臣:不要拘泥於一個字,一句話。

霧老師:對。你回到《道德經》上,他就會說:曲則全,枉則直。這麼一堆話。他是讓你做事要周轉一下,要想到這麼一個第三步。而這裡邊《莊子》一系列則通過故事來講。然後呢?你注意,那麼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應用了吧。我們現在學一個技能也好,做一件事也好,那我們知道這個事肯定有好的一面,也肯定有不好的一面。你比方說你騎自行車,兩個多月穿行中國,好的一面是磨練你的意志,那壞的一面呢?

寧采臣:太累了,太冷了。

霧老師:豈止是太累、太冷了。兩個月不跟漂亮姑娘在一起。那麼下次穿越中國你該怎麼騎?

寧采臣:帶個漂亮姑娘一起。

霧老師:你看是不是!這就把我們這本書就給應用起來了。

寧采臣:霧老師這麼一說,除了抽象的這個我明白了,感性的認識我也明白了。

霧老師:對。我們講從《莊子》完成這麼兩個過程。第一,從現實中從具象到抽象,然後再從抽象到具象。這就是我們說的心靈雞湯的這麼一個過程。而你讀這個心靈雞湯的時候,你完不成這個過程。從雞湯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象這才能回到自身。

寧采臣:這兩本書確實對我們閱讀《莊子》幫助很大了。

霧老師:這兩本書並不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因為剛才說了,你要達到這個目的不一定從《莊子》入手。《莊子》這本書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了。但是,它在《論語》、《道德經》裡都排不上號。想過沒有它為什麼排不上?

寧采臣:是不是因為它說的東西是不是太抽象了?抽象過度了?

霧老師:再抽象它也沒有《道德經》抽象。之所以排不上,是因為我們剛才說的,在大家應用這個體系的時候,它太具象了。而《道德經》裡邊的原理它可以永恆的貫穿下去。而這個東西你還需要一個重新恢復原理的這麼一個過程。這麼一個過程大家不一定能夠完成。所以我們推薦這兩本書。一本是流沙河先生的。他把這本書用現在的語境重新給翻譯成白話文。那麼我們過年的時候這裡邊的文字就可以讓你心領神會的一笑。

寧采臣:就有點像小說的感覺,就是一個個的故事。

霧老師:對。這是中國人的解讀方式。我們再來看看印度人的解讀方式。然後你琢磨一下子,原來一本書,兩種不同的人,他解讀的方式不一樣的。

寧采臣:中國人和印度人的解讀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霧老師:那麼你就知道,不光是書是這樣,我們說話做事,在不同的人那裡反應都是不一樣的。你注意沒有,閱讀它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嘛。孔子怎麼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習是什麼意思?實踐!我們讀一切書的目的。

寧采臣:都是為了實踐,都是為了習。

霧老師:對,用我們常說的就是,都是為了忽悠。什麼是忽悠呢?就是能讓自己把道理講明白,能讓自己的自由度擴大,能讓自己的幸福感增強。能做到這些,即使不讀,我們也說都讀了。但是如果說你讀了都做不到。我們只能說……

寧采臣:還不如不讀,白讀了。

霧老師:是的。是這樣的,語言文字跟我們心裡隔了一層。有一句話說的是:我愛你,與你無關。聽到過這句話吧。現在是我發火,與事情無關。只是因為這個事情刺激我的心裡產生了憤怒。儒家、道家、佛家所有這些都是講修心。為什麼講修心呢?說白了我們的心靈雞湯萬古千秋不會變的一句話:你牛了,環境就弱了。你不行……

寧采臣:環境也會欺負你,誰都來欺負你,其實就內心的修行不夠,內心的力量太弱了。

霧老師:對的。所以才會一個人發火。我們看的各種影片,主人公一般都是英雄,英雄都有一個特點,不發火。他最後的憤怒一定要拍死對手。但是前邊他怎麼受到羞辱,他都不發火。但是如果這些發生在我們身上,還沒有羞辱呢,對方眼睛剛剛看我們,我們就毛了。所以很多人在電視劇裡就活不過一集半。凡是發脾氣的都活不過一集半。所以我們讀這本書,包括我們在學校學的技術、數學、物理。這些都是讓我們強大,讓我們能力強大起來。當我們強大起來的時候,周圍的這些事兒就不是事兒了。那你還會有那種內心的煩躁之類的嗎?大學生去答小學生的題會煩躁嗎?

寧采臣:當然不會了。

霧老師:那小學生回答大學生的題呢?

寧采臣:那是相當煩躁了。

霧老師:你看對吧。這就是我們讀書的目的。還有修心的目的。這也是你能從《莊子》這本書裡就能感覺到。《逍遙遊》、《大宗師》、《養生主》這個話題有什麼特點?大!特別的大!因為凡是讓人痛苦的思維都是小的都是內向的,我們稱之為封閉的。比方說,我恨你。這個恨是一種封閉思維。

寧采臣:是一種內心的,內部的思維。

霧老師:對!他越是恨就越是封閉的,越痛苦。但大呢?剛剛你踹了我一腳,踹就踹吧。我忙著去做別的呢。所以《莊子》給我們一種大的格局大的心胸。尤其春節的時候。春節過年的時候你心胸小了不行。會有多少人過來問你:結婚了嗎?有對象了嗎?生小孩了沒有?孩子考了多少分呀?你心胸放不開不行的。這是一本春節答三姑六婆問題解。

寧采臣:應付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的一本最適合的書,真是應景了。太棒了。

霧老師:謝謝攔江書院的各位同學們,謝謝!再見。

所以莊子這個人,是戰國這個年代的一個大心靈雞湯家。他搞了無數個心靈雞湯,厚厚的心靈雞湯。大火讀起來,即覺得裡邊深奧無比,又回思無窮。但是不知道如何應用於生活之中。

寧采臣:心靈雞湯就有這個問題。

霧老師:對,其實這就是我們接下來的話題了。就是你讀《莊子》如何把心靈雞湯應用于現實。這個厲害在什麼地放呢?首先我們說,什麼是心靈雞湯?它是把生活中的原理抽出來,而這個原理是抽象的。當我們說的時候,那你是沒有感覺的。比方說一個人做事要有度,如果太過,就像孔子說的:矯枉過正,過猶不及。但是這麼說完之後,怎麼就是矯枉過正,怎麼就過猶不及呢?那我又該怎麼做呢?我們所說的全都是抽象的詞。

寧采臣:都是過度理性化的。

霧老師:對。而《莊子》裡邊,他給你講兩個故事,他講第一個故事,莊子在走路,看到路邊的樹歪七扭八的樹,沒被砍,直的樹被砍了。為啥直的樹被砍了?

寧采臣:因為有用。

霧老師:對,有用就先滅了你。然後莊子告訴學生:孩子們,做人不能有用,有用就會被砍的。

寧采臣:要像那歪七扭八的樹。

霧老師:大夥就想,一定要歪七扭八。晚上到了一家借宿,借宿後大夥開火要殺鵝,殺鵝要殺那只?殺那只不會下蛋的,為啥?因為他沒用。莊子告訴大家:做人要有用,沒用會被殺。弟子瘋了,問老師:老師你白天說做人不能有用,晚上說必須有用。到底怎麼辦?莊子就給你講清楚了:有時候有用是危險的,有時候是沒用是危險的。你必須要介於有用與無用之間。砍無用的時候你有用,砍有用的時候你沒用,這就得了?你怎麼能這麼固執呢?

寧采臣:不要拘泥於一個字,一句話。

霧老師:對。你回到《道德經》上,他就會說:曲則全,枉則直。這麼一堆話。他是讓你做事要周轉一下,要想到這麼一個第三步。而這裡邊《莊子》一系列則通過故事來講。然後呢?你注意,那麼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應用了吧。我們現在學一個技能也好,做一件事也好,那我們知道這個事肯定有好的一面,也肯定有不好的一面。你比方說你騎自行車,兩個多月穿行中國,好的一面是磨練你的意志,那壞的一面呢?

寧采臣:太累了,太冷了。

霧老師:豈止是太累、太冷了。兩個月不跟漂亮姑娘在一起。那麼下次穿越中國你該怎麼騎?

寧采臣:帶個漂亮姑娘一起。

霧老師:你看是不是!這就把我們這本書就給應用起來了。

寧采臣:霧老師這麼一說,除了抽象的這個我明白了,感性的認識我也明白了。

霧老師:對。我們講從《莊子》完成這麼兩個過程。第一,從現實中從具象到抽象,然後再從抽象到具象。這就是我們說的心靈雞湯的這麼一個過程。而你讀這個心靈雞湯的時候,你完不成這個過程。從雞湯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象這才能回到自身。

寧采臣:這兩本書確實對我們閱讀《莊子》幫助很大了。

霧老師:這兩本書並不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因為剛才說了,你要達到這個目的不一定從《莊子》入手。《莊子》這本書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了。但是,它在《論語》、《道德經》裡都排不上號。想過沒有它為什麼排不上?

寧采臣:是不是因為它說的東西是不是太抽象了?抽象過度了?

霧老師:再抽象它也沒有《道德經》抽象。之所以排不上,是因為我們剛才說的,在大家應用這個體系的時候,它太具象了。而《道德經》裡邊的原理它可以永恆的貫穿下去。而這個東西你還需要一個重新恢復原理的這麼一個過程。這麼一個過程大家不一定能夠完成。所以我們推薦這兩本書。一本是流沙河先生的。他把這本書用現在的語境重新給翻譯成白話文。那麼我們過年的時候這裡邊的文字就可以讓你心領神會的一笑。

寧采臣:就有點像小說的感覺,就是一個個的故事。

霧老師:對。這是中國人的解讀方式。我們再來看看印度人的解讀方式。然後你琢磨一下子,原來一本書,兩種不同的人,他解讀的方式不一樣的。

寧采臣:中國人和印度人的解讀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霧老師:那麼你就知道,不光是書是這樣,我們說話做事,在不同的人那裡反應都是不一樣的。你注意沒有,閱讀它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嘛。孔子怎麼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習是什麼意思?實踐!我們讀一切書的目的。

寧采臣:都是為了實踐,都是為了習。

霧老師:對,用我們常說的就是,都是為了忽悠。什麼是忽悠呢?就是能讓自己把道理講明白,能讓自己的自由度擴大,能讓自己的幸福感增強。能做到這些,即使不讀,我們也說都讀了。但是如果說你讀了都做不到。我們只能說……

寧采臣:還不如不讀,白讀了。

霧老師:是的。是這樣的,語言文字跟我們心裡隔了一層。有一句話說的是:我愛你,與你無關。聽到過這句話吧。現在是我發火,與事情無關。只是因為這個事情刺激我的心裡產生了憤怒。儒家、道家、佛家所有這些都是講修心。為什麼講修心呢?說白了我們的心靈雞湯萬古千秋不會變的一句話:你牛了,環境就弱了。你不行……

寧采臣:環境也會欺負你,誰都來欺負你,其實就內心的修行不夠,內心的力量太弱了。

霧老師:對的。所以才會一個人發火。我們看的各種影片,主人公一般都是英雄,英雄都有一個特點,不發火。他最後的憤怒一定要拍死對手。但是前邊他怎麼受到羞辱,他都不發火。但是如果這些發生在我們身上,還沒有羞辱呢,對方眼睛剛剛看我們,我們就毛了。所以很多人在電視劇裡就活不過一集半。凡是發脾氣的都活不過一集半。所以我們讀這本書,包括我們在學校學的技術、數學、物理。這些都是讓我們強大,讓我們能力強大起來。當我們強大起來的時候,周圍的這些事兒就不是事兒了。那你還會有那種內心的煩躁之類的嗎?大學生去答小學生的題會煩躁嗎?

寧采臣:當然不會了。

霧老師:那小學生回答大學生的題呢?

寧采臣:那是相當煩躁了。

霧老師:你看對吧。這就是我們讀書的目的。還有修心的目的。這也是你能從《莊子》這本書裡就能感覺到。《逍遙遊》、《大宗師》、《養生主》這個話題有什麼特點?大!特別的大!因為凡是讓人痛苦的思維都是小的都是內向的,我們稱之為封閉的。比方說,我恨你。這個恨是一種封閉思維。

寧采臣:是一種內心的,內部的思維。

霧老師:對!他越是恨就越是封閉的,越痛苦。但大呢?剛剛你踹了我一腳,踹就踹吧。我忙著去做別的呢。所以《莊子》給我們一種大的格局大的心胸。尤其春節的時候。春節過年的時候你心胸小了不行。會有多少人過來問你:結婚了嗎?有對象了嗎?生小孩了沒有?孩子考了多少分呀?你心胸放不開不行的。這是一本春節答三姑六婆問題解。

寧采臣:應付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的一本最適合的書,真是應景了。太棒了。

霧老師:謝謝攔江書院的各位同學們,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