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語文有時就是要“死記硬背”!這兩位特級教師的說法,真值得深思……|精選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這篇文章授權轉載自“e學堂”(ID:ext100)微信公號。

學語文,需要“死記硬背”嗎?

有的人說,只要理解了意思,不需要背會課文也行。

也有的人說,背那些課文有什麼用,生活上用不到,過幾年不也都忘了嗎?

但是國內語文界兩位從教數十年的著名特級教師卻不約而同地提出同一個觀點:學語文,一定要記!要背!

很多人都說在互聯網時代,什麼都能通過搜尋引擎獲得,

孩子不再需要記憶那麼多東西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趕緊請出兩位老師:

黃玉峰

語文特級教師

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

01

學語文,就是要死記硬背!

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 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的。

該背的就得背,小時候你不背,難道等長大了記憶力衰退了再背嗎?

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學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因為節奏感在裡面呀。

寫文章好的人,懂得什麼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奏感把控好,同時,道理也能夠講清楚。

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

許多讀到的內容,借過來借過去,就活了呀,東西越多越活,當你寫文章用詞的時候,這些東西自己就會跳出來了,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怎麼能想得出來呢?

02

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

創造性是怎麼來的呢?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現在創造出來,你怎麼創造出來?因為看得多,

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所以文學就是這麼回事情——

首先,是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裡程式設計;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就像生孩子一樣,你沒有懷孕怎麼生孩子?一定要先接受東西,才有可能生出來東西。

你學一篇文章先記住它就是了,幹嘛要去分析“這篇文章哪句詞語好不好”呢?幹嘛要成天考慮“我記得多了到底對不對”呢?

猶太人有句話,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他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複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係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03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麼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發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裡,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關鍵是我們不可以阻礙、壓抑孩子的思考。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第二位特級教師送給孩子學好語文的三樣法寶,其中最重要的一樣,也是“背”!

李鎮西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

01

學好語文就靠這“三把鑰匙”

所謂“三把鑰匙”,其實就是三個字:讀、寫、背。如果還要加三個字,那就是——多讀,多寫,多背!

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複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係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03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麼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發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裡,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關鍵是我們不可以阻礙、壓抑孩子的思考。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第二位特級教師送給孩子學好語文的三樣法寶,其中最重要的一樣,也是“背”!

李鎮西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

01

學好語文就靠這“三把鑰匙”

所謂“三把鑰匙”,其實就是三個字:讀、寫、背。如果還要加三個字,那就是——多讀,多寫,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