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家電業的三大突圍方向:智慧製造、新商業、海外建設

家電業的智慧化現象在近幾年來非常普遍,其幕後原因在於製造已經與家電交集頻繁,

幾乎主流家電企業都與智慧化搭界。其中,產品的智慧化就更是走在前面。也就是說,不論是從智慧製造層面還是智慧產品層面,家電產品都已經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這股趨勢,將對廚電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隨著互聯網在由表及裡的與各個行業跨界,特別是互聯網加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家電產業的變革也越來越複雜。

家電產業確實又到了一個戰略選擇的關口,是通過自身的變革取得與時代節奏一致,還是通過外部跨界來打破原有的平衡,都是家電產業值得關注的而一個戰略考量。

以彩電起家的海信,除彩電外,冰箱、空調、智慧家居、智慧城市都有涉獵;以冰箱、洗衣機擅長的海爾,在白電領域是齊頭並進,洗衣機、空調、廚電在行業都不差。

空調領域特點更是明顯,格力、美的名列TOP2,

格力原本一直以專業化為傲,現在也不得不向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設備、手機領域挺近;美的在家電領域多元化早就成名,現在通過全球資源整合,又進入到智慧型機器人領域;洗衣機領域,強勢品牌無非是海爾、小天鵝,海爾本身就是綜合家電品牌,小天鵝則已經被納入到美的旗下。

可以這樣講,幾乎在家電領域TOP3品牌中,再難以找到獨立的專業化品牌。可見,在經濟發展多元化的背景下,

家電領域單獨的專業化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成長,唯有通過多元化才能找到繼續成長的空間。

不難發現,近幾年家電產業的變化令人咂舌,早十年誰會想得到,曾經以專業化標榜的企業,現在都已經開始跨界多元化。可以這樣說,在當今大家電品類中TOP3的品牌,幾乎都是綜合性家電品牌,甚至有的已經跨界到機械製造、新能源汽車、手機等領域。

而未來,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互聯網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家電企業發展方向的特點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方向一,加速與智慧製造、智慧產品的融合

互聯網也好,物聯網也罷,發展與變化的速度令人匪夷所思。看不清形勢的稍有遲鈍,情況就會有萬千之變。廠商要麼眼疾手快,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點,要麼乾脆穩下心來,等待塵埃落定後的穩妥。而在互聯網時代,與家電融合最具特徵的就是智慧化。

智慧化製造已經與家電交集頻繁,幾乎主流家電企業都與智慧化搭界。海爾在智慧製造上領先佈局,在全球已經有包括冰箱、洗衣機、空調、中央空調等8個互聯工廠,其智慧化製造的能力已等到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讚賞;美的則是通過資本的運作,收購了德國著名機器人公司庫卡部分股權,實現美的在製造上進行智慧化改造的領先;格力在智慧化製造上,走的是自主研發自主製造的道路,以保證在智慧化製造上避免受制於人;格蘭仕潛心多年,實際上就是通過製造的智慧化改造上實現突破。

傳統家電企業如此,新興家電企業也不甘落後,像廚電企業方太,吸塵器企業萊克智慧化製造的程度也頗有特色。

產品的智慧化就更是走在前面。實際上,在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交互中深有體會,以往傳統的家電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提升的現時,唯有產品升級才能得到新興使用者群體的認可,這也就決定了家電產品的發展方向——智慧化。

家電產品趨向智慧化,來自兩個方面的動力:一方面是國內消費升級帶來的需求趨向高端。雖然說,智能不能說一定是高端,但高端產品一定是智慧化的。目前不論是具有電子屬性的電視行業,還是物理屬性的白電產品,都在向智慧方向發展,特別是彩電的智慧化已經高達90%以上。

另一方面則是技術能力的水到渠成。如果十年前談論智慧化,恐怕也只是理論上的前瞻而已,因為在技術上還不能支撐大規模的智慧化產品,也沒有相應的與外部聯通的條件。現在情況已經不同,通訊已經實現4G普及,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聯通已經不存在障礙。可以說,互聯網的普及才成造了智慧家電生存的沃土與溫床。

因此,不論是從智慧製造層面還是智慧產品層面,都已經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未來的家電如果還與智慧脫鉤,那將是毫無前途的。只有從製造上的智慧化與產品的智慧化,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漸對高端產品需求增加的需求,自身才具有生存的生命力。

方向二,與新的商業模式的融合

任何一個商業形態都不可能是隨意出現,任意的發展,它都是與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發展水準相適應的。古代的小農經濟時代,商業流通形態主要就是貨郎擔、集市貿易;蒸汽機時代,前店後場成為主要商業形態;電氣化時代,商業形態已經進化到以大型百貨商場為主;到了工業的規模化時代,對應的連鎖賣場、**系統則成為新的商業形態,而到了互聯網時代,孕育出的更為潮流的電商商業模式,並且是多種商業形態並存,形成相互的補充。

那麼即將到了的物聯網時代,又會有什麼樣管道模式呢?現在已經有人已經提了出來,並且躍躍欲試,那就是最近的熱詞——新零售。到底什麼是新零售,至今沒有一個大佬給出一個準確地定義,每個人提出的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面,但卻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當然,能夠提出新的零售概念的絕非一般企業,都是行業的巨無霸,都希望是自己來主導。因此,當馬雲的阿裡提出新零售,京東就不可能跟在後面也吆喝新零售,而是自己又提出一個概念“**零售”。蘇寧當然也是當仁不讓,也提出一個智慧零售的概念。而實際上,不論是新零售、還是跨界零售,或者是智慧零售,其本質都是一致的。

不過,新零售並不等同於O2O,也不是單純的回歸商業本質,更不是各種概念的堆砌。新零售概念一提出,就打動了行業,特別是流通業,關鍵在於現在的流通模式有短板,新零售戳到了痛點。有人已經提出,新零售不僅是交易方式的變革,行銷手段的改變,更是商業組織的**,系統流程的**。實質上就是通過創新回歸以人為本的一次商業**。

回望最近的商業形態變革,都是從不起眼的小處開始起步,最終起到了蝴蝶效應而帶動行業解決問題。

家電連鎖的出現,在於國美、蘇寧的崛起和跑馬圈地;家居連鎖的成型,在於紅星、居然之家等的行業洗牌;電商網購的出世,在於阿裡、京東的快速問鼎。但他們是不是新零售的代表,現在還無法確定。不過值得期待的是,現有的商業模式都不能帶領行業完成物聯網時代的歷史使命,變革是唯一的突破口。

方向三,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提速海外市場

征戰海外市場,先知先覺的企業早已開始佈局。不說早些年TCL收購湯姆遜的國際化嘗試,就近幾年來,海爾在海外收購始終就沒有停過手,先收購了紐西蘭國寶級品牌斐雪派克,後收購美國GE進入北美市場,還把日本三洋在當南亞的資產納入旗下。目前海爾旗下已經有海爾、卡薩帝、統帥、GE、斐雪派克、日本AQUA等6大品牌征戰海外。

再看美的,也是家電產業國際化的一把好手。也收購義大利美的很早就開始海外佈局,2007年美的第一個海外基地在越南建成投產,2010年,海外全資控股子公司收購埃及Miraco公司,佈局非洲;2011年,收購建立巴西、阿根廷生產基地,拓展南美洲市場……

這些佈局讓美的佔領了全球家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17年半年報,美的幾乎有一般收入來自海外,當然這要包括庫卡機器人的收益。

中國市場之大,製造能力之強,令人全球矚目與垂涎。市場之大在於,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消費需求能力令人感歎,幾乎各種家電產品幾乎都佔據半壁江山。任何一個跨國家電品牌,如果沒有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就很難在全球市場說規模如何等情。

製造能力之強在於,在全球市場整合之時,很多跨國企業並不看好屬於居家消費的家電品,紛紛把製造能力轉移到中國,而中國恰好出於經濟騰飛階段,順手接住了這樣的產業轉移。雖然是付出了當時的引進、學習、吸收、消化的成本,畢竟走到了自主研發、成長壯大的路上,到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家電製造基地。

既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家電製造基地,那麼市場緊緊鎖定在國內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產能的繼續釋放,而影響到產業的良性發展。尋找新的市場可見已經是時不我待,近幾年主流家電品牌加速國際化步伐就是最好的例證。

走的是自主研發自主製造的道路,以保證在智慧化製造上避免受制於人;格蘭仕潛心多年,實際上就是通過製造的智慧化改造上實現突破。

傳統家電企業如此,新興家電企業也不甘落後,像廚電企業方太,吸塵器企業萊克智慧化製造的程度也頗有特色。

產品的智慧化就更是走在前面。實際上,在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交互中深有體會,以往傳統的家電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提升的現時,唯有產品升級才能得到新興使用者群體的認可,這也就決定了家電產品的發展方向——智慧化。

家電產品趨向智慧化,來自兩個方面的動力:一方面是國內消費升級帶來的需求趨向高端。雖然說,智能不能說一定是高端,但高端產品一定是智慧化的。目前不論是具有電子屬性的電視行業,還是物理屬性的白電產品,都在向智慧方向發展,特別是彩電的智慧化已經高達90%以上。

另一方面則是技術能力的水到渠成。如果十年前談論智慧化,恐怕也只是理論上的前瞻而已,因為在技術上還不能支撐大規模的智慧化產品,也沒有相應的與外部聯通的條件。現在情況已經不同,通訊已經實現4G普及,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聯通已經不存在障礙。可以說,互聯網的普及才成造了智慧家電生存的沃土與溫床。

因此,不論是從智慧製造層面還是智慧產品層面,都已經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未來的家電如果還與智慧脫鉤,那將是毫無前途的。只有從製造上的智慧化與產品的智慧化,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漸對高端產品需求增加的需求,自身才具有生存的生命力。

方向二,與新的商業模式的融合

任何一個商業形態都不可能是隨意出現,任意的發展,它都是與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發展水準相適應的。古代的小農經濟時代,商業流通形態主要就是貨郎擔、集市貿易;蒸汽機時代,前店後場成為主要商業形態;電氣化時代,商業形態已經進化到以大型百貨商場為主;到了工業的規模化時代,對應的連鎖賣場、**系統則成為新的商業形態,而到了互聯網時代,孕育出的更為潮流的電商商業模式,並且是多種商業形態並存,形成相互的補充。

那麼即將到了的物聯網時代,又會有什麼樣管道模式呢?現在已經有人已經提了出來,並且躍躍欲試,那就是最近的熱詞——新零售。到底什麼是新零售,至今沒有一個大佬給出一個準確地定義,每個人提出的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面,但卻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當然,能夠提出新的零售概念的絕非一般企業,都是行業的巨無霸,都希望是自己來主導。因此,當馬雲的阿裡提出新零售,京東就不可能跟在後面也吆喝新零售,而是自己又提出一個概念“**零售”。蘇寧當然也是當仁不讓,也提出一個智慧零售的概念。而實際上,不論是新零售、還是跨界零售,或者是智慧零售,其本質都是一致的。

不過,新零售並不等同於O2O,也不是單純的回歸商業本質,更不是各種概念的堆砌。新零售概念一提出,就打動了行業,特別是流通業,關鍵在於現在的流通模式有短板,新零售戳到了痛點。有人已經提出,新零售不僅是交易方式的變革,行銷手段的改變,更是商業組織的**,系統流程的**。實質上就是通過創新回歸以人為本的一次商業**。

回望最近的商業形態變革,都是從不起眼的小處開始起步,最終起到了蝴蝶效應而帶動行業解決問題。

家電連鎖的出現,在於國美、蘇寧的崛起和跑馬圈地;家居連鎖的成型,在於紅星、居然之家等的行業洗牌;電商網購的出世,在於阿裡、京東的快速問鼎。但他們是不是新零售的代表,現在還無法確定。不過值得期待的是,現有的商業模式都不能帶領行業完成物聯網時代的歷史使命,變革是唯一的突破口。

方向三,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提速海外市場

征戰海外市場,先知先覺的企業早已開始佈局。不說早些年TCL收購湯姆遜的國際化嘗試,就近幾年來,海爾在海外收購始終就沒有停過手,先收購了紐西蘭國寶級品牌斐雪派克,後收購美國GE進入北美市場,還把日本三洋在當南亞的資產納入旗下。目前海爾旗下已經有海爾、卡薩帝、統帥、GE、斐雪派克、日本AQUA等6大品牌征戰海外。

再看美的,也是家電產業國際化的一把好手。也收購義大利美的很早就開始海外佈局,2007年美的第一個海外基地在越南建成投產,2010年,海外全資控股子公司收購埃及Miraco公司,佈局非洲;2011年,收購建立巴西、阿根廷生產基地,拓展南美洲市場……

這些佈局讓美的佔領了全球家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17年半年報,美的幾乎有一般收入來自海外,當然這要包括庫卡機器人的收益。

中國市場之大,製造能力之強,令人全球矚目與垂涎。市場之大在於,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消費需求能力令人感歎,幾乎各種家電產品幾乎都佔據半壁江山。任何一個跨國家電品牌,如果沒有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就很難在全球市場說規模如何等情。

製造能力之強在於,在全球市場整合之時,很多跨國企業並不看好屬於居家消費的家電品,紛紛把製造能力轉移到中國,而中國恰好出於經濟騰飛階段,順手接住了這樣的產業轉移。雖然是付出了當時的引進、學習、吸收、消化的成本,畢竟走到了自主研發、成長壯大的路上,到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家電製造基地。

既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家電製造基地,那麼市場緊緊鎖定在國內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產能的繼續釋放,而影響到產業的良性發展。尋找新的市場可見已經是時不我待,近幾年主流家電品牌加速國際化步伐就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