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方兩會話環保丨山西省省長樓陽生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早日重現山西藍天綠地美好風光(山西環保發佈)

日前,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

山西省委書記、大會執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駱惠甯主持會議。省長樓陽生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以最堅定的決心、最嚴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早日重現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美好風光。

2017年,山西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新改善。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與2013年相比,2017年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下降8.3%,

PM2.5下降23.4%,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五水同治”。地表水優良斷面比例比2012年上升7.5個百分點,重度污染斷面比例下降4.3個百分點。實施“兩山七河”生態治理工程,五年完成營造林2205.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2萬平方公里,以汾河谷地為中心的地下水位連續10年回升。狠抓節能降耗,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預計累計下降19%。

在今後五年工作總體目標要求中,樓陽生提出,要在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23.5%以上。主要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約束性指標是: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3.9%。環境品質改善指標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

完成國家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在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

樓陽生強調——

落實國土空間規劃

開展全省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合理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三條紅線”和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做好國土空間規劃修編和文本報批工作,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修編各市縣城鄉總體規劃。

推進“兩山七河”生態修復治理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太行山、呂梁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450萬畝營造林、52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95萬畝退耕還林任務。全面推進“七河”生態修復治理,重點抓好汾河治理,“控汙、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早日讓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一河一湖一策”推進全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

加快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完成大水網後續掃尾工程,推進小水網工程建設,改進水利工程運行調度,保證河道生態基流。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推進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礦區生態修復治理。

下大力氣治理環境污染

深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嚴格控制散燒燃煤污染,積極穩妥推進清潔取暖工程。加大道路交通污染治理力度。對重點污染行業開展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改造,深入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強化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推動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開展清水行動,推進“五水同治”,全面實施175個水環境治理重點工程,開展“控源頭、保清流”專項行動,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落實治汙主體責任,加快城鎮汙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儘快消除太原市等主要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淨土行動,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加強城鄉垃圾分類處置,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

推進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嚴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大力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節能。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優化水資源全域化配置。抓好工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積極推進朔州國家級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

加快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在確保環境品質穩定達標前提下,在省域內科學合理配置環境容量。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統籌推進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工作。繼續抓好省級環保督察,逐步推行市級環保督察。探索在禁止開發區域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科學規劃建設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探索糞汙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方法,建立村莊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機制,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和美麗宜居鄉村。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深入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強化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推動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開展清水行動,推進“五水同治”,全面實施175個水環境治理重點工程,開展“控源頭、保清流”專項行動,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落實治汙主體責任,加快城鎮汙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儘快消除太原市等主要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淨土行動,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加強城鄉垃圾分類處置,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

推進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嚴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大力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節能。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優化水資源全域化配置。抓好工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積極推進朔州國家級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

加快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在確保環境品質穩定達標前提下,在省域內科學合理配置環境容量。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統籌推進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工作。繼續抓好省級環保督察,逐步推行市級環保督察。探索在禁止開發區域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科學規劃建設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探索糞汙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方法,建立村莊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機制,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和美麗宜居鄉村。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