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衡水20年前的春節才叫過年,現在頂多叫放假!

印象裡,過年就放寒假、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到處串門接壓歲錢。

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在我們對這份的期待是越來越小了。或者,與其說是期待那熱鬧的春節,倒不如說如今的我們更期待的是這個長假。也就是這越來越淡的年味,讓我們越發懷念。20年前的春節,就是一年最有盼頭的節日:吃大肉、穿新衣、壓歲錢...

再過10多天就過年了可是一點也沒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好像少了小時候的那種儀式感和期待感!今天衡妹就帶大家穿越回過去,

找找曾經兒時的年味!

貼對聯

20年前:對聯都是自己寫,一定要找毛筆字寫的好的來寫,貼出來才氣派!提前幾天寫好了貼門上,還要在旁邊掛上紅燈籠。

現在:寫對聯的越來越少了,都是去超市買印好的對聯,除夕當天才拿出來貼上。

辦年貨

20年前:過年喜歡吃瓜子花生、炒米、爆米花、牛軋糖…前前後後買齊要大半個月。

現在:過年前去超市、商場,各種糖果、炒貨、堅果、巧克力、糕點…一次就買齊了。

大掃除

20年前:快過年了,全家總動員大掃除,帶起口罩、手套,打揚塵、掃地擦桌子,屋頭裡裡外外、哢哢腳腳都要收拾乾淨,窗玻璃擦乾淨。

現在:給屋裡做個大掃除哪兒還能發動一大家子動手,大家都是各忙各的見不到人!

年夜飯

20年前:爸媽一早就出門買菜做出一大桌豐盛的菜。每回想到年夜飯就流口水,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雞、鴨、魚、鹽蛋...

現在:基本上就是下館子,

燙火鍋、吃中餐在外面解決了。

看春晚

20年前:吃完年夜飯全家人圍到起電視機看趙忠祥老師主持的春晚,那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趙本山、陳佩斯、趙麗蓉...

現在:一群人拿起手機搖一搖搶紅包!看了一晚上春晚都不曉得演了啥子。

壓歲錢

20年前:大人都是專門走銀行去換新錢。來包壓歲錢,娃子們一個一個地拜年發壓歲錢。10塊、20塊,錢雖然不多,但是只要拿到手就興奮慘了!

現在:現金都不用準備,直接用微信、支付寶發個紅包。

穿新衣

20年前:只有在過年,才有新衣服穿。記得有年春節,我媽給我買了件新衣服我高興了好久,穿的不新了都捨不得脫下來。

現在:只要有錢,天天都有新衣服穿,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服那麼興奮了。

年夜飯氣氛

20年前:以前吃年夜飯,一家老小都齊聚桌前其樂融融。燒一大桌子菜雖然辛苦,但心裡卻很開心。

現在:現在去飯店吃年夜飯越來越多,雖然吃得好又省力,但是大家都低頭看手機,一家人相聚的氛圍越來越淡了。

回老家

20年前:家裡誰有輛麵包車,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那時候一大家子回老家,8、9個人擠在一輛荷載6-7人的麵包車上再正常不過。第二排過人的地方經常還要加個小板凳坐人。

現在:一家沒有個小轎車開回去仿佛都不好意思了。現在一過年,村裡就停滿了過年探親的汽車,這在20年前實在是不敢想像的吧?雖然現在一家人坐一輛車,但是,誰還會想起那年大家擠在一輛車裡說笑的熱鬧呢?

包餃子

20年前:每逢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的場面一定少不了!

現在:超市裡面現成的,什麼餡兒的餃子都有。以前吃不到的,現在也能很簡單的實現了。大家過年也省得麻煩,買了速凍,下水一煮,分分鐘就能吃上了。

殺豬

20年前:那時候過年在村頭經常會圍著一圈人看殺豬。那時候,切好的豬肉分好,過年吃的肉都指望著這頭豬了。“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童謠過去在北方農村廣為流傳。過去殺豬在北方的農家算是一件大事。進入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

現在:只要你想買,在超市幾乎沒有你買不來的肉,豬蹄、豬肘、豬腰子...各大牌子也比比皆是,你挑都挑不過來。況且,現在的衡水人,誰還圍觀殺豬呢?

除了這些被改變了的年俗,還有一些你還記得嗎?

以前最愛的是家中這些特色“零食”

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了給一塊,每次總是藏一兜,趁著爸媽忙碌的時候偷偷吃,硬糖軟糖酥糖各種的都有。雖然現在能嘗到各種進口零食,但是最還是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那簡單的味道!

新年不許說粗話不許掃地不許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媽媽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你可以調皮放縱都不會被一頓胖揍,沒事,過年嘛!只是有一個禁忌,尤其不能說“死”字,那多不吉利。

正月裡不能剪頭

北方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不好,所以北方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裡剪頭。

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平時不敢想的金額的壓歲錢!

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十塊錢,但對我們來說那也是鉅款啊!放在兜裡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紅包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麼時候還我?

那時最喜歡正月裡的親戚大聚會

過年的時候家裡的親戚都會回來,姑姑姑父騎著自行車帶著好幾個孩子,平時不常見的哥哥姐姐都能見,結交超級多的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裡跑外,嘰嘰喳喳的才叫過年!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摔炮、大地紅、串天猴、還有一種叫二踢腳,威力很大。壞壞的小男孩總是拿鞭炮往別的孩子身上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劈裡啪啦的響,小時候圍著鞭炮歡蹦亂跳的我們,好像就在昨天…

長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擁擠,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飯菜誰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生活越來越好,可那份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以前我們很期待過新年,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只有在春節才能吃上、穿上期盼了一年的東西。但現在,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了。保留傳統春節思想的人還有多少?我們以後的春節將變成什麼樣?你印象中那個年代,過年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一群人拿起手機搖一搖搶紅包!看了一晚上春晚都不曉得演了啥子。

壓歲錢

20年前:大人都是專門走銀行去換新錢。來包壓歲錢,娃子們一個一個地拜年發壓歲錢。10塊、20塊,錢雖然不多,但是只要拿到手就興奮慘了!

現在:現金都不用準備,直接用微信、支付寶發個紅包。

穿新衣

20年前:只有在過年,才有新衣服穿。記得有年春節,我媽給我買了件新衣服我高興了好久,穿的不新了都捨不得脫下來。

現在:只要有錢,天天都有新衣服穿,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服那麼興奮了。

年夜飯氣氛

20年前:以前吃年夜飯,一家老小都齊聚桌前其樂融融。燒一大桌子菜雖然辛苦,但心裡卻很開心。

現在:現在去飯店吃年夜飯越來越多,雖然吃得好又省力,但是大家都低頭看手機,一家人相聚的氛圍越來越淡了。

回老家

20年前:家裡誰有輛麵包車,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那時候一大家子回老家,8、9個人擠在一輛荷載6-7人的麵包車上再正常不過。第二排過人的地方經常還要加個小板凳坐人。

現在:一家沒有個小轎車開回去仿佛都不好意思了。現在一過年,村裡就停滿了過年探親的汽車,這在20年前實在是不敢想像的吧?雖然現在一家人坐一輛車,但是,誰還會想起那年大家擠在一輛車裡說笑的熱鬧呢?

包餃子

20年前:每逢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的場面一定少不了!

現在:超市裡面現成的,什麼餡兒的餃子都有。以前吃不到的,現在也能很簡單的實現了。大家過年也省得麻煩,買了速凍,下水一煮,分分鐘就能吃上了。

殺豬

20年前:那時候過年在村頭經常會圍著一圈人看殺豬。那時候,切好的豬肉分好,過年吃的肉都指望著這頭豬了。“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童謠過去在北方農村廣為流傳。過去殺豬在北方的農家算是一件大事。進入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

現在:只要你想買,在超市幾乎沒有你買不來的肉,豬蹄、豬肘、豬腰子...各大牌子也比比皆是,你挑都挑不過來。況且,現在的衡水人,誰還圍觀殺豬呢?

除了這些被改變了的年俗,還有一些你還記得嗎?

以前最愛的是家中這些特色“零食”

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了給一塊,每次總是藏一兜,趁著爸媽忙碌的時候偷偷吃,硬糖軟糖酥糖各種的都有。雖然現在能嘗到各種進口零食,但是最還是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那簡單的味道!

新年不許說粗話不許掃地不許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媽媽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你可以調皮放縱都不會被一頓胖揍,沒事,過年嘛!只是有一個禁忌,尤其不能說“死”字,那多不吉利。

正月裡不能剪頭

北方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不好,所以北方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裡剪頭。

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平時不敢想的金額的壓歲錢!

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十塊錢,但對我們來說那也是鉅款啊!放在兜裡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紅包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麼時候還我?

那時最喜歡正月裡的親戚大聚會

過年的時候家裡的親戚都會回來,姑姑姑父騎著自行車帶著好幾個孩子,平時不常見的哥哥姐姐都能見,結交超級多的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裡跑外,嘰嘰喳喳的才叫過年!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摔炮、大地紅、串天猴、還有一種叫二踢腳,威力很大。壞壞的小男孩總是拿鞭炮往別的孩子身上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劈裡啪啦的響,小時候圍著鞭炮歡蹦亂跳的我們,好像就在昨天…

長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擁擠,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飯菜誰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生活越來越好,可那份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以前我們很期待過新年,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只有在春節才能吃上、穿上期盼了一年的東西。但現在,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了。保留傳統春節思想的人還有多少?我們以後的春節將變成什麼樣?你印象中那個年代,過年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