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會時間」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 “民生成績單”點亮青海發展進程

1月26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省扶貧開發局、教育廳、人社廳、大通縣長寧鎮黨委、省住建廳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圍繞省長王建軍所做《政府工作報告》發佈我省民生發展方面的相關資訊。

新聞發佈會由大會副秘書長、宣傳組組長向清凱主持。

省扶貧開發局介紹了我省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積極努力和巨大成效;

省教育廳介紹了我省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著力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部分指標全國領先的顯著成效;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介紹了我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方針,不斷織密社會保障網的成功探索;

西寧市大通縣長寧鎮以鮮活生動的事實展示了我省不斷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為群眾帶來的巨大利好;

省住建廳介紹了我省大力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農牧民危舊房改造項目,讓居者有其屋的生動實踐成果。

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馬豐勝

發佈扶貧攻堅成效

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馬豐勝說

2017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深化的關鍵之年。2017年,我省實現了525個貧困村退出、15.8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底的10.3%下降到8.1%,7個貧困縣有望順利實現摘帽。

2016、2017年兩年累計13個貧困縣摘帽,929個貧困村退出,27.7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5.1個百分點。可以說,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我省離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越來越近。全省上下不斷強化責任落實,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大力發展綠色扶貧產業,持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著力推進教育和健康扶貧,深入開展行業扶貧,全面深化社會扶貧,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今後三年,全省還將有29個貧困縣、693個貧困村、2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要分批次告別貧困,與全國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省教育廳副廳長薛建華講述教育惠民故事

省教育廳副廳長薛建華說

從2017年春季開學起,將西寧、海東兩市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殘疾學生及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納入15年免費教育。

在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基礎上,取消義務教育學校社會實踐及校外活動收費專案,並將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50元,落實提標資金3427萬元,全省義務教育階段66.33萬學生受益。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生活補助制度,投入1.1億元,覆蓋46個縣(市、區、行委),惠及2.1萬名鄉村教師……省教育廳副廳長薛建華說,2017年,全省教育系統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提高品質和促進公平為核心,攻堅克難,精准施策,深化改革,解決突出問題,補齊發展短板,努力創先爭優,全省教育工作扎實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57%,小學毛入學率達到106.47%,其中少數民族學齡兒童毛入學率達到106.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2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3.99%。全省教育投入實現新突破,全年全省教育項目建設投入達到30.08億元,實施了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創“十三五”以來新高。

省人社廳副廳長聶殿光

發佈社會保障兜底民生成果

省人社廳副廳長聶殿光說

2017年,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方針,深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各項待遇水準,多項指標繼續走在西部或全國的前列,各族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我省結合省情,經過積極探索,建立了以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統收統支”為核心的省級統籌制度,形成了制度、繳費、待遇、基金、預算、規程的“六統一”。單位和個人養老保險費直接繳入國庫,支出由省級財政專戶直接劃入省級經辦機構,逐級下撥各級社保經辦機構,實行社會化發放的制度模式發放,確保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目標任務提前完成,率先實現全省職工和城鄉居民異地就醫資訊系統與國家平臺的對接,全國首家完成預付金撥付,率先開展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參保人員在全國各省市實現異地就醫無障礙直接結算。截至2017年底,我省上傳參保人員資訊7.29萬條,發生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業務3105例,切實解決了異地就醫人員“跑腿、墊支”問題,以實際行動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繼續實施醫保救助脫貧攻堅行動計畫,將我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醫療保險起付標準由5000元調整為3000元,降低貧困人口門診特慢病准入門檻,減化了申報程式和手續,建立了貧困人口參保和待遇兌現“綠色通道”,進一步提高了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待遇水準。開展脫貧攻堅行動計畫“回頭看”,及時將貧困人口納入醫保範圍。全省19.55萬人次貧困人口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2.97億元、3382人次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1767萬元,極大地減輕了貧困人口就醫負擔……

大通縣長寧鎮黨委書記張玉倉

講述基層醫改成效

大通縣長寧鎮黨委書記張玉倉說

王建軍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五年來,國家綜合醫改試點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各族群眾健康保障水準不斷提升。長寧鎮就是一個綜合醫改給老百姓帶來健康和幸福的縮影,他向給大家講述了長寧鎮醫改的故事。

大通縣長寧鎮總人口39861人,承擔著地區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2016年10月20日,大通縣衛計局將縣鄉村醫療機構的管理許可權整體移交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實行“總院—分院—衛生院—村衛生室”四級垂直管理模式。醫院實行了先住院後結算,一站式服務模式,全面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及耗材實行網上集中採購且實行零差率銷售,制定了較為完善的人事分配制度。2017年,門診16541人次,住院417人次,全鎮農民電子健康檔案基本覆蓋,衛生院和村衛生室HIS系統與公共衛生系統互聯互通,所有資源動態管理、健康資訊共用,繼續推行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諸如藥物零差率、先住院後結算、一般診療費、減免取暖費、優化診療環境等措施,切實方便了患者,減輕了患者負擔。2017年僅在藥品方面讓利患者13.1萬元,住院取暖費方面讓利0.2萬元。轄區內逐步形成了“首診在基層,大病重病才轉診”的就醫觀念,既方便了患者,減輕了患者負擔,也分擔了二、三級醫院的住院壓力,又支撐了醫保基金的合理支出。

省住建廳副廳長白宗科

發佈美麗鄉村建設和棚改進展

省住建廳副廳長白宗科說

全省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農牧區危房改造以及城鎮棚戶區改造讓更多高原人居者有其屋,家園更美麗。我省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始於2014年,每年選擇300個村,以建設“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高原美麗鄉村為目標,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通過完善水、電、路、網、廣場等基礎設施,全面改造危舊住房,配置垃圾收儲轉運設施,大力實施“三清、五改、治六亂”為重點的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截至2017年,累計投入各類專案資金107.7億元,對全省1200個村莊實施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廣大農牧民群眾通過親身參與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親眼目睹了村莊的新變化,親身體驗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帶來的新便捷,堅定了他們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信心,現在可以經常聽到農牧民談論最多的就是村莊面貌、住房條件和生活水準發生了新的變化,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極大的得到提高。全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咬定目標,強化責任落實,提前安排專案,暢通融資管道,著力抓開工、抓進度、抓品質,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順利推進,成效顯著。2017年,全省棚戶區改造新開工56323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01%,完成投資155億元。全省各地主動作為,採取降低准入門檻、提前預分配、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等方式,加快公共租賃住房的分配入住,1.89萬戶城鎮中低收入家庭、進城轉戶農牧民、新就業職工等住房困難群體通過公租房解決了住房問題,公租房分配入住率達92.76%,列全國前列。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赤那

來源 |青海新聞網

全省教育系統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提高品質和促進公平為核心,攻堅克難,精准施策,深化改革,解決突出問題,補齊發展短板,努力創先爭優,全省教育工作扎實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57%,小學毛入學率達到106.47%,其中少數民族學齡兒童毛入學率達到106.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2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3.99%。全省教育投入實現新突破,全年全省教育項目建設投入達到30.08億元,實施了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創“十三五”以來新高。

省人社廳副廳長聶殿光

發佈社會保障兜底民生成果

省人社廳副廳長聶殿光說

2017年,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方針,深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各項待遇水準,多項指標繼續走在西部或全國的前列,各族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我省結合省情,經過積極探索,建立了以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統收統支”為核心的省級統籌制度,形成了制度、繳費、待遇、基金、預算、規程的“六統一”。單位和個人養老保險費直接繳入國庫,支出由省級財政專戶直接劃入省級經辦機構,逐級下撥各級社保經辦機構,實行社會化發放的制度模式發放,確保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目標任務提前完成,率先實現全省職工和城鄉居民異地就醫資訊系統與國家平臺的對接,全國首家完成預付金撥付,率先開展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參保人員在全國各省市實現異地就醫無障礙直接結算。截至2017年底,我省上傳參保人員資訊7.29萬條,發生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業務3105例,切實解決了異地就醫人員“跑腿、墊支”問題,以實際行動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繼續實施醫保救助脫貧攻堅行動計畫,將我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醫療保險起付標準由5000元調整為3000元,降低貧困人口門診特慢病准入門檻,減化了申報程式和手續,建立了貧困人口參保和待遇兌現“綠色通道”,進一步提高了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待遇水準。開展脫貧攻堅行動計畫“回頭看”,及時將貧困人口納入醫保範圍。全省19.55萬人次貧困人口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2.97億元、3382人次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1767萬元,極大地減輕了貧困人口就醫負擔……

大通縣長寧鎮黨委書記張玉倉

講述基層醫改成效

大通縣長寧鎮黨委書記張玉倉說

王建軍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五年來,國家綜合醫改試點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各族群眾健康保障水準不斷提升。長寧鎮就是一個綜合醫改給老百姓帶來健康和幸福的縮影,他向給大家講述了長寧鎮醫改的故事。

大通縣長寧鎮總人口39861人,承擔著地區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2016年10月20日,大通縣衛計局將縣鄉村醫療機構的管理許可權整體移交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實行“總院—分院—衛生院—村衛生室”四級垂直管理模式。醫院實行了先住院後結算,一站式服務模式,全面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及耗材實行網上集中採購且實行零差率銷售,制定了較為完善的人事分配制度。2017年,門診16541人次,住院417人次,全鎮農民電子健康檔案基本覆蓋,衛生院和村衛生室HIS系統與公共衛生系統互聯互通,所有資源動態管理、健康資訊共用,繼續推行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諸如藥物零差率、先住院後結算、一般診療費、減免取暖費、優化診療環境等措施,切實方便了患者,減輕了患者負擔。2017年僅在藥品方面讓利患者13.1萬元,住院取暖費方面讓利0.2萬元。轄區內逐步形成了“首診在基層,大病重病才轉診”的就醫觀念,既方便了患者,減輕了患者負擔,也分擔了二、三級醫院的住院壓力,又支撐了醫保基金的合理支出。

省住建廳副廳長白宗科

發佈美麗鄉村建設和棚改進展

省住建廳副廳長白宗科說

全省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農牧區危房改造以及城鎮棚戶區改造讓更多高原人居者有其屋,家園更美麗。我省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始於2014年,每年選擇300個村,以建設“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高原美麗鄉村為目標,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通過完善水、電、路、網、廣場等基礎設施,全面改造危舊住房,配置垃圾收儲轉運設施,大力實施“三清、五改、治六亂”為重點的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截至2017年,累計投入各類專案資金107.7億元,對全省1200個村莊實施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廣大農牧民群眾通過親身參與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親眼目睹了村莊的新變化,親身體驗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帶來的新便捷,堅定了他們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信心,現在可以經常聽到農牧民談論最多的就是村莊面貌、住房條件和生活水準發生了新的變化,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極大的得到提高。全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咬定目標,強化責任落實,提前安排專案,暢通融資管道,著力抓開工、抓進度、抓品質,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順利推進,成效顯著。2017年,全省棚戶區改造新開工56323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01%,完成投資155億元。全省各地主動作為,採取降低准入門檻、提前預分配、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等方式,加快公共租賃住房的分配入住,1.89萬戶城鎮中低收入家庭、進城轉戶農牧民、新就業職工等住房困難群體通過公租房解決了住房問題,公租房分配入住率達92.76%,列全國前列。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赤那

來源 |青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