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其高超的藝術技巧,令人望塵莫及!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蘇軾的一首名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雖然蘇軾的樂觀豁達,讓他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渡過生活中的困難。但蘇軾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寂寞恐怕是他人無法理解的。

這首詞中,蘇軾便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自己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全詞如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儼然一幅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畫面,而在這幅畫面中,“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只見詞人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那孤飛的鴻雁。寧靜幽寂的氣氛下,也反映了詞人孤高的心境。這兩句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

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充滿了詩意之美,使得孤獨的形象更加具體感人。

下闋則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去尋覓,尋覓那些過往,反而找來了更多的孤獨。偏偏這種時候是沒有人理解詞人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鴻雁遭遇不幸,懷抱幽恨,在寒枝間飛來飛去,卻不肯棲息,最後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寒冷的夜晚。這裡鴻雁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是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表達了自己此刻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

蘇軾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並且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物件化,

可見其高超的藝術技巧。黃庭堅曾說此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詞中表現出的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沒有高妙的藝術技巧,是不可能寫成的。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