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提高消費者心目中產品的價值,才是讓你賺大錢的秘密

不要以為你的東西是好東西,就一定能賣出個好價錢。消費者不買帳,那都是白搭。只有讓消費者提升對產品價值的認知,感覺好,才是真的好,才能讓你賣出大價錢,這也是賺大錢的秘密。

怎麼才能提升產品價值呢?

產品價值不僅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顧客是怎麼認為的

1、提升消費體驗,讓顧客提升價值評價

也就是說,讓顧客得到產品應有價值的同時,還得到另外的東西,比如感覺舒服、享受、受尊重、溫暖、有意思、有特色、佔便宜、划算、物有所值、大品牌……顧客就願意掏大價錢購物。

甚至對商品並不太滿意的情況下,也願意買單。比如,顧客在超市里買東西,本來只想買一件幾塊錢的生活用品,卻發現商家在搞優惠活動,如果此時多買點就能佔便宜,往往就會買大量的東西,有些東西甚至不需要。

如果兩個店門口都站著服務人員,其中一個臉部沒表情,只是機械地吆喝著,另一個臉上洋溢著真誠的微笑,

眼睛向每位路過的人聚集。後一個店能招攬的顧客要比前者高兩倍以上。如果在吃飯的時候,不僅嘗到了美味,還得到了服務員特殊的服務,比如説明顧客照顧孩子,顧客走時送上擦好的鞋子等等,顧客就會鈍化產品價格的敏感度,願意多付一些錢。

作為經營者,產品研發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怎麼提升顧客的消費體驗,這不是一個好產品就能包含的。

價格可能會遠遠偏離價值,正偏離或負偏離

2、給顧客幾次小優惠大於一次性給一個大優惠

優惠一般不會大到讓顧客難以忘懷的程度,你能不能想起有什麼優惠足夠大讓你認可一個品牌無法忘記的?基本上沒有。顧客對一個品牌或產品的印象,往往是多次強化,

不斷反復刺激,形成慣性思維形成的。那也就是說,與其搞一次大優惠,不如多次小優惠。通過多次小優惠,不斷刺激消費者神經,吸引顧客注意力,讓品牌在顧客思想上不斷烙印,最終達到難以忘懷的目的。顧客一旦對品牌有了一定的認可度,那價格的溢出效果就會比較明顯。

如果上升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收益分割效應,收益分割後被顧客感知到的價值要大於合併在一起的價值。

3、賺顧客幾次錢,不如賺一次大錢

跟上面第二點正好相反,如果你賺顧客幾次錢,顧客覺得受損、被坑的感覺會不斷積累,反感情緒也會不斷積累,對品牌的好感度也會下降。而如果把賺顧客幾次的錢打包成一個,那顧客只要下一次決心就可以了,虧損、被坑的感覺只是一過性的,印象不是很深,品牌好感度得到了較好的維護。這從銷售理論上叫損失合併效應。也就是顧客損失分割後的痛苦,要大於合併後相同損失的痛苦。

比如,你在組織遊客旅遊的過程中,每到一個景點,都鼓動顧客消費,顧客每次都要下決心,每次感覺都被你賺到了,慢慢就會形成抵觸情緒。而如果你能銷售全程套票,那顧客只要下一次決心即可。由於套票總價高,你還可以拿出一部分做優惠活動,那顧客不僅不會覺得被坑,還會覺得賺到了。

顧客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4、賺顧客大利後,給點小利回饋,會大大緩解顧客虧損的焦慮心理

當你賺顧客一把大利後,顧客心裡難免會有肉痛的感覺,嚴重的甚至會感覺有被宰而痛心的感覺,心裡在滴血。如果你再給一點優惠返利,那顧客就會有被補償的心理。雖然不能完全彌補心理創傷,但會感覺得到了安慰。這就像打個巴掌,給個甜棗。與其賺顧客3000元,不如賺他3100元,然後返100元給顧客。這就像你從顧客口袋裡掏出100元,再給他,他會感覺心理得到安慰。你也可以把商品價格抬高一些,然後讓顧客還價,但這個還價不要還得太多,否則,顧客會認為既然能讓這麼多,自己肯定吃大虧。商家讓價,要讓得割肉一樣的感覺,讓得實在勉強,顧客為難了店家才會心滿意足。

5、賺了大利後,就不要在乎小利,得不償失

賺了大利,又賺小利,這不是聰明的做法。有的商家會認為,既然大錢都付了,顧客還在乎那個小錢嗎?是不太在乎,但是卻有讓顧客有噁心的感覺,“這商家也太小氣了,什麼錢都掙,我都交了那麼多錢了,這點錢就不能省了嗎?”如果你確實在乎那個小利,那還不如把那個小利合併到前面那個大利裡面去。比如商家賣一個空調給你,安裝費、上樓費、上門費又要收費,那就會讓顧客很不舒服。還不如直接把這些小錢也打入空調費裡,後面所有費用免費。

銷售就是展示價值的藝術

6、讓顧客擁有該商品,然後顧客會主動提升商品價值

一旦東西屬於顧客,並用了一段時間,顧客就會主動維護該商品的品牌價值。他不願意別人懷疑他的眼光,不願意讓自己的東西淪為便宜貨。所以,當向別人評價這件商品的時候,他會說“真的不錯!”“用起來順手!”“值得買!”對於商家來說,不如給顧客一點試用裝,讓其作為試用用戶。不如讓顧客分期付款,或讓顧客先付定金,讓顧客先得到這件東西。顧客拿到商品後,就會主動把好的方面講出來。當然,你的產品要確實過硬,如果品質太差,就會激發顧客吐槽,反而會損傷口碑。

7、多賣給積極心態的顧客,少賣消極心態的顧客

多賣給積極心態的顧客

8、讓顧客覺得商品稀有、短缺

物以稀為貴,一旦顧客覺得這是限量版,馬上要賣完了,他們就會自動提升該商品的價值。比如顧客在某商家在賣商品時,哪怕東西很多,庫存很多,也不要輕易地表現出來。要充分地利用時間的緊迫性,數量的稀有性,讓顧客增加不買即虧的焦慮心理。

9、消耗顧客的精力和時間,顧客會自動把這些價值加到商品上去

時間和精力本身是有價值的。顧客如果在某件商品上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和精力,那一方面說明他對該商品比較中意,另一方面他已經對這個商品進行了賦能和賦值。你想啊,一位顧客在挑選一件衣服時,反複試穿,反復比較,花費了個把小時,那說明他很喜歡,這件衣服在他眼裡價值已經比較高了。商家不要輕易報出商品的價格,而是讓顧客在知道價格前儘量消耗時間和精力,讓其為商品賦能和賦值,最後商家才報出價格。對於那些花費大把時間和精力的顧客,可以適當提高一些價格,顧客往往也就咬牙接受了。

10、把高價值的東西分段展現

價值要能充分展現出來

11、多引導顧客進行積極的思考

顧客往往會習慣性地找商品的毛病,比如買衣服會說,式樣過時了、衣服上有線頭、尺碼有點小等等,以利於自己與商家進行談判,這是一種負面的慣性思維。商家應當多引導顧客正面思維,“我們店每年都會出新品,設計師團隊很龐大”、“我們每年都參加法國巴黎的時裝秀”、“尺碼小一點,這能突出您的身材啊”、“衣服上有線頭,那是因為賣的多,這件衣服還沒來得及整理。”不要在負面缺陷方面進行深入討論,更不要與顧客辯論,而要展示正面積極的東西,讓顧客看到價值。

12、消除顧客敵對心理,跟顧客交朋友,在互動交流中推出價值

顧客往往把商家當成敵對的一方,認為商家就是為了從他們身上賺取暴利,無商不奸,無奸不商。顧客對商家處處防範,防止被狠宰一刀。商家不要指望一次性賣出多麼高價的東西,就算是賣,也把利潤空間透明化,讓顧客覺得商家賺得不多,或不得已而為之。比如,“公司規定這個價格,我們也沒辦法啊!公司給行銷員的折扣點,只有2個點。”“我可以拿進貨單給您看,給您的價格基本上就是成本價了。”“您可以到網上去查,網上的價格和我們這個是一樣的。”顧客瞭解了這些,緩解了資訊不對稱帶來的焦慮。而更高明的行銷,是把顧客逛店的過程,變成商家與顧客交流的過程、共同審美的過程、交朋友的過程。往往一個厲害的行銷員,通過一次與顧客的交流,讓顧客把他當成了朋友,互加了微信。以後,漫長的時間裡,行銷員可以通過微信推出打折資訊,介紹新產品,公司的宣傳視頻等等。那顧客對產品的價值就會逐漸積累起來,二次、三次……銷售就會不斷產生,忠實顧客、老顧客就形成了。

也就是顧客損失分割後的痛苦,要大於合併後相同損失的痛苦。

比如,你在組織遊客旅遊的過程中,每到一個景點,都鼓動顧客消費,顧客每次都要下決心,每次感覺都被你賺到了,慢慢就會形成抵觸情緒。而如果你能銷售全程套票,那顧客只要下一次決心即可。由於套票總價高,你還可以拿出一部分做優惠活動,那顧客不僅不會覺得被坑,還會覺得賺到了。

顧客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4、賺顧客大利後,給點小利回饋,會大大緩解顧客虧損的焦慮心理

當你賺顧客一把大利後,顧客心裡難免會有肉痛的感覺,嚴重的甚至會感覺有被宰而痛心的感覺,心裡在滴血。如果你再給一點優惠返利,那顧客就會有被補償的心理。雖然不能完全彌補心理創傷,但會感覺得到了安慰。這就像打個巴掌,給個甜棗。與其賺顧客3000元,不如賺他3100元,然後返100元給顧客。這就像你從顧客口袋裡掏出100元,再給他,他會感覺心理得到安慰。你也可以把商品價格抬高一些,然後讓顧客還價,但這個還價不要還得太多,否則,顧客會認為既然能讓這麼多,自己肯定吃大虧。商家讓價,要讓得割肉一樣的感覺,讓得實在勉強,顧客為難了店家才會心滿意足。

5、賺了大利後,就不要在乎小利,得不償失

賺了大利,又賺小利,這不是聰明的做法。有的商家會認為,既然大錢都付了,顧客還在乎那個小錢嗎?是不太在乎,但是卻有讓顧客有噁心的感覺,“這商家也太小氣了,什麼錢都掙,我都交了那麼多錢了,這點錢就不能省了嗎?”如果你確實在乎那個小利,那還不如把那個小利合併到前面那個大利裡面去。比如商家賣一個空調給你,安裝費、上樓費、上門費又要收費,那就會讓顧客很不舒服。還不如直接把這些小錢也打入空調費裡,後面所有費用免費。

銷售就是展示價值的藝術

6、讓顧客擁有該商品,然後顧客會主動提升商品價值

一旦東西屬於顧客,並用了一段時間,顧客就會主動維護該商品的品牌價值。他不願意別人懷疑他的眼光,不願意讓自己的東西淪為便宜貨。所以,當向別人評價這件商品的時候,他會說“真的不錯!”“用起來順手!”“值得買!”對於商家來說,不如給顧客一點試用裝,讓其作為試用用戶。不如讓顧客分期付款,或讓顧客先付定金,讓顧客先得到這件東西。顧客拿到商品後,就會主動把好的方面講出來。當然,你的產品要確實過硬,如果品質太差,就會激發顧客吐槽,反而會損傷口碑。

7、多賣給積極心態的顧客,少賣消極心態的顧客

多賣給積極心態的顧客

8、讓顧客覺得商品稀有、短缺

物以稀為貴,一旦顧客覺得這是限量版,馬上要賣完了,他們就會自動提升該商品的價值。比如顧客在某商家在賣商品時,哪怕東西很多,庫存很多,也不要輕易地表現出來。要充分地利用時間的緊迫性,數量的稀有性,讓顧客增加不買即虧的焦慮心理。

9、消耗顧客的精力和時間,顧客會自動把這些價值加到商品上去

時間和精力本身是有價值的。顧客如果在某件商品上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和精力,那一方面說明他對該商品比較中意,另一方面他已經對這個商品進行了賦能和賦值。你想啊,一位顧客在挑選一件衣服時,反複試穿,反復比較,花費了個把小時,那說明他很喜歡,這件衣服在他眼裡價值已經比較高了。商家不要輕易報出商品的價格,而是讓顧客在知道價格前儘量消耗時間和精力,讓其為商品賦能和賦值,最後商家才報出價格。對於那些花費大把時間和精力的顧客,可以適當提高一些價格,顧客往往也就咬牙接受了。

10、把高價值的東西分段展現

價值要能充分展現出來

11、多引導顧客進行積極的思考

顧客往往會習慣性地找商品的毛病,比如買衣服會說,式樣過時了、衣服上有線頭、尺碼有點小等等,以利於自己與商家進行談判,這是一種負面的慣性思維。商家應當多引導顧客正面思維,“我們店每年都會出新品,設計師團隊很龐大”、“我們每年都參加法國巴黎的時裝秀”、“尺碼小一點,這能突出您的身材啊”、“衣服上有線頭,那是因為賣的多,這件衣服還沒來得及整理。”不要在負面缺陷方面進行深入討論,更不要與顧客辯論,而要展示正面積極的東西,讓顧客看到價值。

12、消除顧客敵對心理,跟顧客交朋友,在互動交流中推出價值

顧客往往把商家當成敵對的一方,認為商家就是為了從他們身上賺取暴利,無商不奸,無奸不商。顧客對商家處處防範,防止被狠宰一刀。商家不要指望一次性賣出多麼高價的東西,就算是賣,也把利潤空間透明化,讓顧客覺得商家賺得不多,或不得已而為之。比如,“公司規定這個價格,我們也沒辦法啊!公司給行銷員的折扣點,只有2個點。”“我可以拿進貨單給您看,給您的價格基本上就是成本價了。”“您可以到網上去查,網上的價格和我們這個是一樣的。”顧客瞭解了這些,緩解了資訊不對稱帶來的焦慮。而更高明的行銷,是把顧客逛店的過程,變成商家與顧客交流的過程、共同審美的過程、交朋友的過程。往往一個厲害的行銷員,通過一次與顧客的交流,讓顧客把他當成了朋友,互加了微信。以後,漫長的時間裡,行銷員可以通過微信推出打折資訊,介紹新產品,公司的宣傳視頻等等。那顧客對產品的價值就會逐漸積累起來,二次、三次……銷售就會不斷產生,忠實顧客、老顧客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