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斯柯達柯珞克首試:左右突擊,小熊快跑

撰文、攝影:柳笛@新車評

這個故事還要從試駕會選車開始。

柯珞克在咱們這兒有兩種動力總成,1.2T和1.4T。以大眾集團的套路,主推1.4T車型是必然。但從消費者的立場走,1.2T的價格一定更接底氣。選車的時候,很糾結。聽過產品說明後,忽然覺得斯柯達在銷售策略的制定上,1.4T的導向性並不明顯。根據已知消息,ESP、胎壓監測、定速巡航自動啟停全系標配,

配置實用匯出1.2T低配可買,整個邏輯還是清晰的。所以,這次試駕,我們來聊聊1.2T的柯珞克到底是個什麼水準。

1.2T夠力嗎?

理論上來說,這台EA211的1.2T發動機取代的是1.6L自然吸氣的位置。不管是大眾集團自己,還是豐田、日產,類似的趨勢在未來幾年會更加清晰。

所以,說這台發動機,就有兩個維度了。一是跟過去比,一是跟現在比。

1.2T(85kW、200Nm)相對1.6L自然吸氣發動機,參數升級有限。最終引起駕駛特性的變化,更多跟扭矩輸出特性有關。渦輪增壓發動機,扭矩平臺來的更早。中低速行車,一腳油門下去,柯珞克顯然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加速更加積極。紅綠燈跟思域並排起步,心裡也不怎麼虛。我甚至會覺得,0-60km/h這一段的加速能力,

1.2T跟高配上的1.4T相差不大。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中高速再加速能力的弱勢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也不想抓著這塊短板不放。所以,首試發展到這裡,我想引入第一個車型——逍客對比一下。柯珞克和逍客同樣有1.2T的發動機,單純比參數,兩台發動機(柯珞克:85kW、200Nm;逍客:86kW、190Nm)差不多。

我開過手動擋1.2T的逍客,不管是低速的回應性還是中高速的加速能力,都要強過柯珞克。這種結果,應該跟變速箱有著極大的關係。柯珞克配的7速幹式雙離合換擋邏輯非常偏重燃油經濟性,變速箱對油門的深度變化不敏感,有時候油門多踩三分之一,變速箱不降擋或者只降一擋,速比的微調,對加速的增益杯水車薪。從主觀上,柯珞克不如逍客的印象就落下了。

歸結到導購層面,我是想推薦1.4T的車型,最直接的理由,還是加速能力會好不少。現在柯珞克的價格還沒發佈,個人猜測一下,區間大致在13-19萬。具體到1.4T,起步售價估計估計不便宜了。以斯柯達的品牌形象,拿一個小型車+的車對標日系緊湊級SUV,不容易。何況,一汽大眾的T-ROC眼見著就要來了。而如果斯柯達柯珞克的定價策略能夠打破合資品牌的常規套路,直面現實,那麼事情或許就有比較大的轉機。

我在視頻裡建議斯柯達主推1.2T,完全是一番赤誠。如果1.2T可以有一個版本配了新一代的MIB中控系統,算上終端優惠把裸車價控制在13萬出頭。放低姿態,主攻繽智佔領的市場,還是有希望火一波的。

柯珞克的優勢在哪?

要火,還是要有品牌力做支撐的。柯珞克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加長,列個表對比一下空間。

自主品牌真心強尺寸是柯珞克把自己定位為緊湊級的原因,畢竟實測空間資料已經可以跟日產奇駿平起平坐了。軸距加長,一針見效。有兩點可以贊一下柯珞克的座椅設計,一是坐墊夠高、夠大,妥妥承托出大腿;二是前排座椅底下給後排乘客留出了放腳空間,大長腿也可以伸的很舒展。而且,我說的空間優勢,除了乘坐空間,後備箱空間也在其中。不誇張的說,柯珞克的尾箱容積也是跨級的,拿出來跟奇駿比也不會慫。在視頻的留言區,我看有網友問柯珞克跟繽智比有什麼優勢?我著實思考了一下,比隔音比濾震,真的是欺負本田了。柯珞克的空間比繽智還好用,才是最大的優勢,你說對不。

自主品牌真心強

我在上面的空間對比裡,留下了小線索——傳祺GS3。

柯珞克開起來的感覺還是不錯的,底盤有點往運動風格走,這點我一下子想起了傳祺的GS3。中低速行駛,兩款車的濾震感受很像,都保留了少許了路感;只是路況稍差或者高速階段,GS3沒有柯珞克那麼扎實和貼地。但是宏觀來看,傳祺的底盤調校水準已經很接近斯柯達了,至少有了8成功力。如果再加上動力、NVH、轉向手感這些方面,對GS3的評價,真的要在8成之上了。

一方面,我很驕傲于國產品牌的進步。回到公司討論起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同感,不少人都是在試駕合資品牌時找到了自主車型的後勁。我現在在給朋友推薦車時,十三四萬以下的SUV的統統國產一線品牌優先,一個標誌、一個牌子沒必要強求。就像是1.2T的柯珞克對比傳祺GS3,機械素質差距不是特別大,配置水準天上地下。實實在在的,買個中高配的GS3是現實的選擇,而買柯珞克則更需要情懷加成。另一方面,不管怎麼定價,總是夾在GS3、博越這樣的中國品牌SUV和大眾T-ROC、奇駿中間的。最準確的出路,就是憑著空間優勢,打同樣以空間出名的繽智(就像前面說的,柯珞克的隔音、濾震還是可以吊打繽智的),然而廠家的競品目標,是逍客、指南者、天逸。有底氣是好的,只是落在現實裡,還是要對消費者的價格接受能力理性評估才對。

【斯柯達柯珞克1.2T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乘坐空間超好;尾廂空間極好;配置實用。

主要短板:動力稍弱。

【新車評推薦等級(初評)】

說明:新車未上市,尚未代表新車評對該車的充分評價,敬請知悉。

一汽大眾的T-ROC眼見著就要來了。而如果斯柯達柯珞克的定價策略能夠打破合資品牌的常規套路,直面現實,那麼事情或許就有比較大的轉機。

我在視頻裡建議斯柯達主推1.2T,完全是一番赤誠。如果1.2T可以有一個版本配了新一代的MIB中控系統,算上終端優惠把裸車價控制在13萬出頭。放低姿態,主攻繽智佔領的市場,還是有希望火一波的。

柯珞克的優勢在哪?

要火,還是要有品牌力做支撐的。柯珞克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加長,列個表對比一下空間。

自主品牌真心強尺寸是柯珞克把自己定位為緊湊級的原因,畢竟實測空間資料已經可以跟日產奇駿平起平坐了。軸距加長,一針見效。有兩點可以贊一下柯珞克的座椅設計,一是坐墊夠高、夠大,妥妥承托出大腿;二是前排座椅底下給後排乘客留出了放腳空間,大長腿也可以伸的很舒展。而且,我說的空間優勢,除了乘坐空間,後備箱空間也在其中。不誇張的說,柯珞克的尾箱容積也是跨級的,拿出來跟奇駿比也不會慫。在視頻的留言區,我看有網友問柯珞克跟繽智比有什麼優勢?我著實思考了一下,比隔音比濾震,真的是欺負本田了。柯珞克的空間比繽智還好用,才是最大的優勢,你說對不。

自主品牌真心強

我在上面的空間對比裡,留下了小線索——傳祺GS3。

柯珞克開起來的感覺還是不錯的,底盤有點往運動風格走,這點我一下子想起了傳祺的GS3。中低速行駛,兩款車的濾震感受很像,都保留了少許了路感;只是路況稍差或者高速階段,GS3沒有柯珞克那麼扎實和貼地。但是宏觀來看,傳祺的底盤調校水準已經很接近斯柯達了,至少有了8成功力。如果再加上動力、NVH、轉向手感這些方面,對GS3的評價,真的要在8成之上了。

一方面,我很驕傲于國產品牌的進步。回到公司討論起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同感,不少人都是在試駕合資品牌時找到了自主車型的後勁。我現在在給朋友推薦車時,十三四萬以下的SUV的統統國產一線品牌優先,一個標誌、一個牌子沒必要強求。就像是1.2T的柯珞克對比傳祺GS3,機械素質差距不是特別大,配置水準天上地下。實實在在的,買個中高配的GS3是現實的選擇,而買柯珞克則更需要情懷加成。另一方面,不管怎麼定價,總是夾在GS3、博越這樣的中國品牌SUV和大眾T-ROC、奇駿中間的。最準確的出路,就是憑著空間優勢,打同樣以空間出名的繽智(就像前面說的,柯珞克的隔音、濾震還是可以吊打繽智的),然而廠家的競品目標,是逍客、指南者、天逸。有底氣是好的,只是落在現實裡,還是要對消費者的價格接受能力理性評估才對。

【斯柯達柯珞克1.2T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乘坐空間超好;尾廂空間極好;配置實用。

主要短板:動力稍弱。

【新車評推薦等級(初評)】

說明:新車未上市,尚未代表新車評對該車的充分評價,敬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