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約20%的痛風患者會出現這種腎損害,防治方法很簡單!

痛風性腎結石(也稱為尿酸性腎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痛風性腎損害。臨床統計結果顯示,10%~25%的痛風患者有痛風性腎結石,比正常人高出200倍,部分患者的尿路結石甚至出現於痛風關節炎發病之前,

繼發性痛風患者痛風性腎結石的發病率更高。

痛風所致的腎結石約80%是尿酸性的,其他的是尿酸和草酸鈣的混合性結石。痛風性腎結石較小者,可隨尿排出而無症狀,或有輕微的腰酸背痛症狀;較大者梗阻尿路,則可引起腎絞痛、血尿、腎盂腎炎、腎盂積水等,也會進一步加重痛風和高尿酸血症。

痛風性腎結石的危險因素

1、性別與年齡。年齡超過65歲的痛風患者,其痛風性腎結石的發病率是其他人的2倍。男性痛風性腎結石的發病率高於女性;

2、種族。美國白種人痛風性腎結石發病率為9%,非白種人發病率為35%,頻率差為26%。美國苗族人是由老撾移民到美國的一個中國少數民族,該人群的痛風性腎結石占泌尿系結石的比例超過了50%。

我國痛風性腎結石占泌尿系結石發病率的8%~10%,與美國白種人發病率接近;

3、飲食。高動物蛋白的攝入及高嘌呤飲食,可導致血尿酸水準升高,痛風性腎結石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

4、疾病。痛風性腎結石的形成與一些疾病相關,比如原發性痛風患者中約有20%患者痛風性腎結石,而繼發性痛風可達40%甚至更高。代謝因素會直接影響痛風性腎結石的發病,比如糖尿病患者與肥胖症患者痛風性腎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5、其他。處於炎熱室外環境工作的工人腎結石的發病率為8%,而標準室溫下工作的工人發病率僅為0.9%。

痛風性腎結石的關鍵因素

1、低尿量。低尿量(<2L/d )增加了尿液中腎結石成分的飽和度,容易導致各種腎結石的形成,

其中包括尿酸性結石。由於尿酸的溶解度是有限的,高濃度尿酸鹽會導致尿酸鹽沉積。任何原因引起尿量減低,比如大量出汗,慢性腹泄等都能會導致尿酸性腎結石的形成;

2、高尿酸尿症。高尿酸尿定義為尿液的尿酸排泄量超過700mg/d。多種遺傳與環境因素可增加尿液尿酸的排泄。URAT1基因突變所導致的功能降低或缺失,將使近端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明顯增加,

原尿中尿酸的濃度明顯增加,血尿酸水準明顯低下。飲食不均衡(高嘌呤飲食)和一些藥物(如苯溴馬隆)的使用會導致尿酸過度排泄,阻礙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也是引起高尿酸尿的常見原因;

3、低尿pH。過度酸性尿是尿酸性腎結石形成最重要的機制。事實上,如果尿酸沒有達到一定水準且在機體內沒有出現低尿pH時,高尿酸尿也不足以導致痛風性腎結石的產生。酸性環境促使更多的尿酸鹽轉變為相對不溶解的尿酸,從而導致尿酸鹽結晶沉積。

導致酸性尿的條件包括堿流失(如慢性腹泄)、尿酸生成增加、內源性酸性物質生成增加、以及通過胃腸道攝入過多酸性物質。腹泄會導致碳酸氫鈉鹽的丟失,腹泄還會減少尿量及增加尿飽和度,從而促進結石的形成。劇烈運動產生大量乳酸以及大量排汗也會導致尿液pH的降低。含有大量動物蛋白的飲食會增加人體酸負荷,導致尿液酸度增加而引發高尿酸血症。

同時,酸性尿與原發性痛風無關。研究發現,痛風患者中無論有無腎結石,其92%以上尿液pH均低於5.6。另一項關於痛風患者腎結石的研究發現,腎結石患者的尿液pH平均為5.4,而非腎結石患者的尿液pH平均為5.6。

痛風性腎結石的防治

從以上痛風性腎結石的關鍵因素我們可以看出,要防治痛風性腎結石,大量飲水,增加尿量、鹼化尿液及降尿酸治療是必要的措施。對於已經存在痛風性腎結石的患者,中藥排石也是不錯的選擇,常用的單味中藥包括金錢草和車前子等。而對於結石體積較大,較難通過藥物溶解時,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從而導致尿酸鹽結晶沉積。

導致酸性尿的條件包括堿流失(如慢性腹泄)、尿酸生成增加、內源性酸性物質生成增加、以及通過胃腸道攝入過多酸性物質。腹泄會導致碳酸氫鈉鹽的丟失,腹泄還會減少尿量及增加尿飽和度,從而促進結石的形成。劇烈運動產生大量乳酸以及大量排汗也會導致尿液pH的降低。含有大量動物蛋白的飲食會增加人體酸負荷,導致尿液酸度增加而引發高尿酸血症。

同時,酸性尿與原發性痛風無關。研究發現,痛風患者中無論有無腎結石,其92%以上尿液pH均低於5.6。另一項關於痛風患者腎結石的研究發現,腎結石患者的尿液pH平均為5.4,而非腎結石患者的尿液pH平均為5.6。

痛風性腎結石的防治

從以上痛風性腎結石的關鍵因素我們可以看出,要防治痛風性腎結石,大量飲水,增加尿量、鹼化尿液及降尿酸治療是必要的措施。對於已經存在痛風性腎結石的患者,中藥排石也是不錯的選擇,常用的單味中藥包括金錢草和車前子等。而對於結石體積較大,較難通過藥物溶解時,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