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磅!這些重大利好來了,與你息息相關~

廣東進入“兩會時間“以來

教育問題是網友關注的一大熱點

“二孩”入園小高峰來襲,廣東如何應對?

入園難問題如何解決?

下一輪廣東高等教育怎麼發展?

今天,這些問題都有了官方回應

都有哪些亮點?

趕緊來看看

↓↓↓

教育

1

全省高校三大團組

“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

今日。

“根據多年的經驗,每一千人口需要幼稚園的學位有40個,義務教育小學階段需要80個,初中需要40個。”景李虎表示,《意見》要求以縣為單位,對每個鄉鎮、行政村、街道、社區、居民社區、大型樓盤都要進行學位預測,

根據人口、年齡、育齡婦女的數量等等,準確地預測未來五年幼稚園和小學學位的需求,提前做好準備。

“我們特別注意到在老城區可能困難會多一些,因為老城區的建築密度非常之高,要通過‘三舊’改造和建築功能的一些置換,來增加幼稚園和中小學學位的供給。假如還不行,我們希望高中往城外遷,初中稍稍遷得遠一些,把小學和幼稚園留在老城區的中心,

因為大家知道,幼稚園和小學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弱,只能就近入讀。通過梯次置換校舍的辦法,讓老城區幼稚園和小學的學位得到保證”。景李虎說

科技

區域綜合創新能力評價,

廣東首次第一

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介紹,廣東的科技創新在企業創新和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三個指標上全國第一。

2017年科技部發佈的關於區域綜合創新能力評價當中,

廣東首次位列第一。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評價,在位列第一裡廣東的優勢十分明顯,包括企業創新和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三個指標位列第一,這是廣東社會創新環境生態好、市場機制好的一個充分體現。

但王瑞軍也直言,廣東科技創新“第一”的優勢也不穩固、不明顯。還有知識創造、知識獲取兩個指標廣東比先進發達的省份落後,存在明顯的短板。

王瑞軍表示,下一步廣東還要努力深化改革,

進行“兩個轉變”。一是從科技管理向創新治理轉變;二是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這兩個轉變非常重要,這幾年廣東的科技創新能夠取得一定成績,跟這兩個轉變有很大關係。”

將制定發佈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政策包

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介紹,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是打造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一個“牛鼻子”,今年會出臺非常重要的措施,包括將制定發佈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政策包。

科技創新企業增大存量,如何進一步整合創新要素、創新資源,形成一個集聚效應,這就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目的。王瑞軍說,要把廣深的“雙引擎”,再加上東莞,整體上形成“一廊十核多節點”空間格局,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集聚高層次人才,集聚國內外科技先進成果,把這些創新型企業更好地集聚,最後形成全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創新發展地區。

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集聚高層次人才,集聚國內外科技先進成果,把這些創新型企業更好地集聚,最後形成全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創新發展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