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鵬汽車為何會呼籲取消新能源補貼?|小丹尼

“儘快放開造車資質,並取消政府的新能源汽車補貼。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年會上做出驚人的言論。

這聽上去挺奇怪的,甚至有些矛盾:企業都巴不得去要政府補貼呢,小鵬汽車怎麼反倒是呼籲政府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

< 難道送上門的錢都不要?有意思了 >

其實道理很簡單。

《孫子兵法》中曾提到:

“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不能完全理解打仗用兵的害處,就不能完全清楚打仗用兵的利處。

比如說,美國攻打阿富汗,對美軍的害處是什麼呢?

美國距離阿富汗遙遠,需要不斷長途供應軍需補給,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的學者獨立核算,15年的戰爭花費了5.6萬億美元。

5.6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若是平攤到每位美國納稅人頭上,平均每人花費2.4萬美元。

所以攻打就需要速戰速決,可以在當地解決的食物等補給就在當地解決。《孫子兵法》中將其形容為:“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在當地通過掠奪敵人的補給1鐘糧草,相當於從自己大本營運送20鐘糧草。


1

→ 對於小鵬汽車 ←

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有什麼害處

簡單的說:政府的補貼,為其主要競爭對手輸送的炮彈,要比補貼給自己的多得多。所以小鵬汽車這次呼籲取消政府補貼,其實根本目的是:

< 自損八十,殺敵一千 >

>>>> >>>>

政府補貼到底為其競爭對手輸送了多少炮彈?

首先需要明確小鵬汽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

前兩天我受邀參加了小鵬汽車第一款量產車G3在北京798舉辦的首次試駕會,

G3屬於中型5座SUV,基本可以確定價格控制在30萬元以內,所以小鵬G3的目前主要競爭對手不是特斯拉,不是蔚來,而是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

>>>> >>>>

為什麼主要競爭對手是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

除了價格區間交集,我在上篇文章《

不是豐田認慫,只是關乎生存

》中提到過:

“對比一下我國年銷量7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屬於“散兵作戰”,沒有形成合力。截止到去年年末,只有頭部車企的前兩名(比亞迪、北汽)的年銷量超過或接近10萬輛。從第三名開始,年銷量開始迅速跌落到3萬輛左右。”

最新的資料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了2017年國內汽車產銷資料,新能源車生產79.4萬輛,銷售77.7萬輛,在車市中整體占比2.7%。

>>>> >>>>

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到底誰是老大?

有趣的是,1月9日北汽新能源召開業績會,宣佈2017年其純電動車產銷量突破10萬輛,成為行業第一;數日後,比亞迪公佈銷售資料,新能源車總銷量(含插電混動車及商用車銷售資料)破11萬,也說自己是行業第一。

兩家公司巧妙地運用漢字遊戲,在不同的維度上都當了第一,皆大歡喜,呵呵。

>>>> >>>>

政府補貼到底為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輸送了多少炮彈?

首先看看比亞迪 ↓↓↓↓↓

雖然比亞迪沒有公佈具體數字,但是估算僅僅是在2016年,比亞迪收到的政府補貼就超過了100億元。

引用自葉檀財經時晨晨同學的分析:

2016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大幅增長69.85%至9.6萬輛,銷量蟬連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8.6萬輛,增速達65.41%,純電動大巴銷量超1萬輛,同比增長120.68%。

根據財報,比亞迪2016年計入營業外收入(2017年及以後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大概7億。但是這只是政府補助,它跟大家常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

舉個例子,比如一輛新能源汽車賣20萬,消費者付13萬,剩下7萬政府掏錢補貼消費者(車企),這7萬就是大家常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先計入應收賬款科目,最終計入營業收入科目。

這部分補助有多少?比亞迪始終沒公佈,一直是個謎。

實誠的宇通客車公佈了補貼。2016年,宇通客車總營收358億,其中新能源汽車營收187億,新能源汽車補貼99.54億,占整體新能源汽車業務比重高達53%。

根據宇通客車的標準,粗略估計一下,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第一的比亞迪得到的政府補貼金額也可能超過100億。

再來看看北汽集團旗下北汽新能源 ↓↓↓↓↓

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在2017年比亞迪和北汽兩家獨大,實際上他們兩家在2016年的EV車型銷量也處於同一量級。2016年北汽新能源增長速度超行業總體增速,實現淨利潤 18688.39萬元,為2013年以來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可以想像:僅僅是在2016年,北汽新能源收到的政府補貼也絕對不少,雖然缺少電動大巴車型的北汽新能源收到補貼會比比亞迪少一些。

< 百億是什麼概念 >

作為目前互聯網背景新能源汽車公司中最有名的——蔚來汽車,之前我在文章《

蔚來汽車的代工廠江淮汽車,到底什麼來路?

》提到過:蔚來汽車投資人包括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厚樸、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愉悅資本、Baillie Gifford、Lone Pine等數十互聯網大佬或知名機構。

那麼,蔚來汽車的融資總額是多少呢?

根據crunchbase資料庫資訊:蔚來累計融資21億美金,相當於132億元人民幣。

蔚來汽車廢了這麼大勁,背靠那麼多大佬,到現在累計融到132億元,原來比亞迪和北汽早在2016年從政府補助拿到的錢就差不多了。

蔚來汽車還是活的最好的互聯網背景新能源汽車公司,再看看我們本文談到的主角——小鵬汽車,雖然背靠的是阿裡巴巴、小米系、富士康、GGV等大腿,累計融資多少呢?

根據crunchbase資料庫資訊:小鵬汽車累計融資3.6億美金,約23億元。

雖然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發佈全員內部信透露,小鵬汽車將在2018年過年前完成50億左右的融資。然而,小鵬汽車累計融資額,距離比亞迪在2016年就收到的政府補貼百億量級,還是差距不少。

如果小鵬汽車彈藥不足,很難用胳膊擰過大腿,畢竟造車是重資產、複雜程度高的行業,比如一部中檔汽車粗略需要5000多零部件,其中涉及了大量上下游銜接的問題。

蔚來和小鵬汽車在行業裡混的非常好的,事實上在過去4年裡,中國有300多家新造車企業,如果還是按照原來補貼方式繼續下去,馬太效應將更加明顯,估計300多家新造車企業能勉強活下來的不超過20家。

這回你應該知道為什麼小鵬汽車會呼籲取消新能源補貼了吧。

其實絕對不只是小鵬汽車想這麼呼籲,還有其他300多家新造車企業呢。大樹之下,寸草不生,寸草之心,必生敵意。

1

2

未來補貼方式是否會有變化

比如工信部部長苗圩在1月20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表示:

>>>> >>>>

而補貼支援充電設施建設和服務不一樣,在我國投資建設充電設施,未來基本不可能只是針對某一品牌汽車充電,而是屬於“公共設施”。而且目前的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雖然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共建成公共樁21.4萬個,同比增長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但是現在車樁比只有3.5:1,充電設施的佈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反映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3

如果資金彈藥不足

→ 未來顛覆的出路會在哪裡 ←

橋水公司的創始人Ray Dalio在其著名的《Principles》中提到: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現實如何運行,以及如何應對現實。”

那麼,作為擁有互聯網基因的汽車公司,如果資金彈藥不充裕,未來的顛覆出路會是在哪裡呢?

特斯拉Elon Musk在被問到“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的問題時回答到:

“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資料、軟體和演算法。”

長遠來看,互聯網汽車如果要比傳統汽車取得顯著優勢,肯定是在這些領域,而且互聯網汽車的顛覆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快。

>>>> >>>>

為什麼互聯網汽車的顛覆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快?

看下邊這張圖就知道了,尤其請注意右下角:

如果按照所需技能的高低和用戶需求的緊迫性這兩個維度來劃分目前的職業,你可以看到和我們最為緊密相關的兩大行業:計程車和快遞,出現在圖片的右下角,即所需技能最低、用戶需求最緊迫。

所需技能最低、用戶需求最緊迫的行業,就是互聯網顛覆最快的。

相信你能想像到互聯網汽車的未來

有好戲看了

The End

公眾號回復 汽車 加入 小丹尼的智慧汽車討論群

小丹尼

中國互聯網協會特聘青年專家

朗迪諮詢合夥人,曾就職於紐交所上市公司戰略投資部

英國愛丁堡大學Msc ,去過40多個國家

目前正在做戰略、品牌和資本運營諮詢

主要研究新能源&智慧汽車行業

Strategy & Branding & FA

關於新能源&智慧汽車,你可能還喜歡看:

最保守的豐田,做了最激進的決定

不是豐田認慫,只是關乎生存

蔚來汽車的代工廠江淮汽車,到底什麼來路?

看懂特斯拉,“核心競爭力”到底指什麼?

>>>> >>>>

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到底誰是老大?

有趣的是,1月9日北汽新能源召開業績會,宣佈2017年其純電動車產銷量突破10萬輛,成為行業第一;數日後,比亞迪公佈銷售資料,新能源車總銷量(含插電混動車及商用車銷售資料)破11萬,也說自己是行業第一。

兩家公司巧妙地運用漢字遊戲,在不同的維度上都當了第一,皆大歡喜,呵呵。

>>>> >>>>

政府補貼到底為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輸送了多少炮彈?

首先看看比亞迪 ↓↓↓↓↓

雖然比亞迪沒有公佈具體數字,但是估算僅僅是在2016年,比亞迪收到的政府補貼就超過了100億元。

引用自葉檀財經時晨晨同學的分析:

2016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大幅增長69.85%至9.6萬輛,銷量蟬連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8.6萬輛,增速達65.41%,純電動大巴銷量超1萬輛,同比增長120.68%。

根據財報,比亞迪2016年計入營業外收入(2017年及以後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大概7億。但是這只是政府補助,它跟大家常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

舉個例子,比如一輛新能源汽車賣20萬,消費者付13萬,剩下7萬政府掏錢補貼消費者(車企),這7萬就是大家常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先計入應收賬款科目,最終計入營業收入科目。

這部分補助有多少?比亞迪始終沒公佈,一直是個謎。

實誠的宇通客車公佈了補貼。2016年,宇通客車總營收358億,其中新能源汽車營收187億,新能源汽車補貼99.54億,占整體新能源汽車業務比重高達53%。

根據宇通客車的標準,粗略估計一下,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第一的比亞迪得到的政府補貼金額也可能超過100億。

再來看看北汽集團旗下北汽新能源 ↓↓↓↓↓

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在2017年比亞迪和北汽兩家獨大,實際上他們兩家在2016年的EV車型銷量也處於同一量級。2016年北汽新能源增長速度超行業總體增速,實現淨利潤 18688.39萬元,為2013年以來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可以想像:僅僅是在2016年,北汽新能源收到的政府補貼也絕對不少,雖然缺少電動大巴車型的北汽新能源收到補貼會比比亞迪少一些。

< 百億是什麼概念 >

作為目前互聯網背景新能源汽車公司中最有名的——蔚來汽車,之前我在文章《

蔚來汽車的代工廠江淮汽車,到底什麼來路?

》提到過:蔚來汽車投資人包括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厚樸、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愉悅資本、Baillie Gifford、Lone Pine等數十互聯網大佬或知名機構。

那麼,蔚來汽車的融資總額是多少呢?

根據crunchbase資料庫資訊:蔚來累計融資21億美金,相當於132億元人民幣。

蔚來汽車廢了這麼大勁,背靠那麼多大佬,到現在累計融到132億元,原來比亞迪和北汽早在2016年從政府補助拿到的錢就差不多了。

蔚來汽車還是活的最好的互聯網背景新能源汽車公司,再看看我們本文談到的主角——小鵬汽車,雖然背靠的是阿裡巴巴、小米系、富士康、GGV等大腿,累計融資多少呢?

根據crunchbase資料庫資訊:小鵬汽車累計融資3.6億美金,約23億元。

雖然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發佈全員內部信透露,小鵬汽車將在2018年過年前完成50億左右的融資。然而,小鵬汽車累計融資額,距離比亞迪在2016年就收到的政府補貼百億量級,還是差距不少。

如果小鵬汽車彈藥不足,很難用胳膊擰過大腿,畢竟造車是重資產、複雜程度高的行業,比如一部中檔汽車粗略需要5000多零部件,其中涉及了大量上下游銜接的問題。

蔚來和小鵬汽車在行業裡混的非常好的,事實上在過去4年裡,中國有300多家新造車企業,如果還是按照原來補貼方式繼續下去,馬太效應將更加明顯,估計300多家新造車企業能勉強活下來的不超過20家。

這回你應該知道為什麼小鵬汽車會呼籲取消新能源補貼了吧。

其實絕對不只是小鵬汽車想這麼呼籲,還有其他300多家新造車企業呢。大樹之下,寸草不生,寸草之心,必生敵意。

1

2

未來補貼方式是否會有變化

比如工信部部長苗圩在1月20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表示:

>>>> >>>>

而補貼支援充電設施建設和服務不一樣,在我國投資建設充電設施,未來基本不可能只是針對某一品牌汽車充電,而是屬於“公共設施”。而且目前的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雖然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共建成公共樁21.4萬個,同比增長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但是現在車樁比只有3.5:1,充電設施的佈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反映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3

如果資金彈藥不足

→ 未來顛覆的出路會在哪裡 ←

橋水公司的創始人Ray Dalio在其著名的《Principles》中提到: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現實如何運行,以及如何應對現實。”

那麼,作為擁有互聯網基因的汽車公司,如果資金彈藥不充裕,未來的顛覆出路會是在哪裡呢?

特斯拉Elon Musk在被問到“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的問題時回答到:

“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資料、軟體和演算法。”

長遠來看,互聯網汽車如果要比傳統汽車取得顯著優勢,肯定是在這些領域,而且互聯網汽車的顛覆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快。

>>>> >>>>

為什麼互聯網汽車的顛覆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快?

看下邊這張圖就知道了,尤其請注意右下角:

如果按照所需技能的高低和用戶需求的緊迫性這兩個維度來劃分目前的職業,你可以看到和我們最為緊密相關的兩大行業:計程車和快遞,出現在圖片的右下角,即所需技能最低、用戶需求最緊迫。

所需技能最低、用戶需求最緊迫的行業,就是互聯網顛覆最快的。

相信你能想像到互聯網汽車的未來

有好戲看了

The End

公眾號回復 汽車 加入 小丹尼的智慧汽車討論群

小丹尼

中國互聯網協會特聘青年專家

朗迪諮詢合夥人,曾就職於紐交所上市公司戰略投資部

英國愛丁堡大學Msc ,去過40多個國家

目前正在做戰略、品牌和資本運營諮詢

主要研究新能源&智慧汽車行業

Strategy & Branding & FA

關於新能源&智慧汽車,你可能還喜歡看:

最保守的豐田,做了最激進的決定

不是豐田認慫,只是關乎生存

蔚來汽車的代工廠江淮汽車,到底什麼來路?

看懂特斯拉,“核心競爭力”到底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