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平常這些動作可能都已經在違規,整頓虛假票房只是開頭而已

近年來,我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電影票房從2003年的10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59億多元。特別是2017年,過億票房的電影達逾近百部,最高的《戰狼》總票房高達56.83億元。然而,繁榮背後,各利益方為了給影片增加曝光率、排片量以拉升票房,
幽靈場、偷票房、虛報票房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日,據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通報,2017年北京3家影院存在偷、漏、瞞報票房收入的行為,被處以5萬元以上的行政處罰。

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不得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

必須如實統計電影票房。對於違法經營、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行為,法律作出明確規定: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據瞭解,我國電影的利潤分配方案是:電影淨利潤=票房總收入-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稅收。國害電影專項資金=票房總收入X5%,稅收=票房總收入X3.3%,而這兩部分都是要上交國家的,所以影院虛報瞞報電影票房,實際就是在進行偷稅漏稅。

而據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電影產業促進法》將為我國電影產業走入法治時代,並向電影強國邁進提供了政策引導與法律保障,同時促進中國電影產業更加規範、健康發展。今年3月1日剛實施的我國文化產業領域首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就是為了在電影創作和保護、藝人行為規範等方面立了“規矩”,

還加大了對票房的監管和處罰。

而不僅如此,國家針對傳播網路謠言、散佈污言穢語、發佈違法違規資訊等不良現象。2017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規定,也在規範著網路跟帖評論服務,

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對註冊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資訊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資訊的使用者提供跟帖評論服務。這意味著有了“實名制”的約束,線民再跟帖評論時,不能再無所顧忌、隨意“亂噴”,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