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出生人口下降,房價持續上升,中國將進入低欲望社會?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的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去年還少了 63 萬,這一資料比最低預測還要低。

在2015年,中國宣佈全面推行兩孩政策,允許生育二胎。當時不少人預測兩孩的政策效果有滯後性,

2017年後會逐步顯現,2017年出生人口將繼續增長。

2016的出生人口確實比2015年多了130萬人,達到1786萬人。國家衛計委在宣佈兩孩政策後曾預測 2017年出生人口最低為2023.2萬,現在少了300多萬。

兩孩政策的影響並沒有人們預想的大,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比如,

讀大學的學生變多,生育年齡推遲,更重要的應該是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結婚、生娃、養娃的成本都不斷變高。

之前有個調查顯示,近2/3的夫妻不想要第二胎,因為孩子的照料和教育太花錢了。在小孩前5年的成長中,城市家長的花費是農村的兩倍,這還不算進城市附近高額的房租。

如今,很多家庭裡都是老一輩在照顧小孩,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費用。但因為人們結婚年齡越來越遲,

生小孩也越來越遲,雙方父母的年齡也將更大,同時帶兩個小孩的幾率並不高。

與此對應的是另一條最近比較火的新聞:日本的“低欲望社會”有多可怕?空房子如瘟疫般蔓延。低欲望社會其實離我們很近,身邊就有一些案例。

這兩年房價猛漲後,身邊很多朋友都變得比較捨得花錢了,不再像70後、80後那樣喜歡存錢了。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不靠父母,想自己買上一套房子越來越難。

對於絕大多數人,拿著微薄的工資,再節省也是沒有機會買房子,甚至連首付都湊不起。

特別是對於許多讀了大學、研究生的年輕人來說,畢業3-5年就要面臨結婚、買房的壓力,現在一套房子的首付至少30-50萬,一二線城市的首付都要近百萬,

工作幾年根本存不夠首付,還不如索性及時行樂,該吃吃該喝喝。

日本厚生勞動省(類似于中國的計生委)預測,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降至8808萬。並且屆時將有超過40%的人口是老年人,到了那時候日本的經濟、養老金可持續性等方面都將大受影響。

日本少子化現象更加嚴重,人口正在加速減少。新生兒數量再創新低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認為撫養和教育子女費用和負擔過高,

年輕人對婚姻持不積極的態度也直接影響日本人口增長。

日本的這一種無欲望社會,不只是反應在性問題上,也反映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譬如日本人沒有炒房的欲望、沒有炒股的欲望、沒有結婚的欲望、沒有購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談戀愛覺得麻煩,上超市覺得多餘,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低欲望社會》,副標題叫“胸無大志的時代”。他在書裡感歎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發就行。日本已經陷入“低欲望社會”。

日本的今天,似乎就是我們的明天。再過幾年估計不想結婚的人也會多很多,那你認為中國會進入“低欲望”社會,中國的房價還會漲麼?

上超市覺得多餘,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低欲望社會》,副標題叫“胸無大志的時代”。他在書裡感歎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發就行。日本已經陷入“低欲望社會”。

日本的今天,似乎就是我們的明天。再過幾年估計不想結婚的人也會多很多,那你認為中國會進入“低欲望”社會,中國的房價還會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