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家爆料:雲谷學校的“家長會”,到底講了什麼?

4月2日,我去參加了雲谷學校的家長見面會。沒錯,就是馬爸爸和阿裡的合夥人創辦的雲穀學校,話說,這個見面會網上預約是靠秒殺的……

現場目測至少有500人以上。果然還是馬爸爸的號召力強,

在杭州的三墩邊圈了一塊地,學校還沒有開始建,今年借了一個其他學校兩幢樓,就開始招生了。

雲穀學校,一出場,就帶著濃濃的阿裡的氣質,敢想、任性、有著互聯網人快速反覆運算的勇氣.

比如籌建負責人黃櫻在介紹前兩次家長見面會的預約速度的時候,

就像在介紹一次大促的秒殺活動。

還有提醒家長們,為孩子選擇學校要看是否適合,因為雲穀學校是一所“探索性”的學校,大家願不願意陪著一起探索。這頭幾年的借校辦學,的確是“快速反覆運算,快速試錯”的互聯網打法。

關於孩子的發展方向,黃櫻也很明確的說:“我非常有信心的告訴大家,我們雲谷出來的孩子,如果未來要去考中考,是沒有優勢的。

”全場對這種“我走我的路”的任性報以熱烈的掌聲,的確這是一句最好的麻醉劑。不過要讀美高,是要考SSAT的,申請美國大學也是要SAT或ACT(美國高考)成績的。這些考試競爭之激烈不遜於中國中高考。

當然,雲穀學校的“撥雲見谷”,在校長馮晨的講解下,其辦學理念、課程體系和學生畫像三方面,還是深的我心呀。因為好多地方和耐撕爸爸STEAM教育所表達的教育理念是那麼的相似。

雲穀的辦學理念

首先馮校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孩子真的是因為興趣和激情而學習麼?”。然後梳理了全球的名校對人才需求的觀點後,馮校總結了共同的特點,就是:

關注怎麼養成孩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學習的能力;

大家對創新都有狂熱的追求;

對孩子的體育和藝術素養有極高的要求;

都看重孩子的個性和有特質的優秀。

所以這些學校都強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激情;他們也希望孩子能將個人的夢想和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相結合。其實這就是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那麼雲穀的辦學理念是什麼呢?

馮校先給出了一個“雲穀畫像”,看的出來,核心是個性化發展和培養地球公民,所以孩子未來必然是走國際化發展的方向的。

雲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使命:就是“讓每一位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希望孩子能夠有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其實是一句大家永遠耳熟但又很無奈的話。其實個性化教育誰都想要,但是這也需要家庭付出很大精力和財力去支撐的。

雲穀的課程體系

相對於辦學理念,其實課程體系才是一個學校最關鍵的地方。雲穀的課程體系,總的來說,分五大學習領域和三大類型課程。具體可以看這個圖:

其實這還不是最亮眼的,因為除了雙語言,一些常規的優質公辦或民辦學校,大體也是這樣的設置。

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在這些學習領域和課程類型之下的,雲穀學校會設計蜂窩狀的課程結構。

蜂窩狀課程結構

學生處於“蜂窩”的核心,課程會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對銜接的模組,然後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在這些模組裡,讓學生汲取能量。

這個“蜂窩狀”的課程設計,應該是雲穀學校比較核心的東西了,圖片我就不放了

從課程設置的圖示來看,就是其學科之間顆粒度進行細緻的模組化,然後由主課進行蜂窩狀的延伸和連接。比如數學/科學與技術這個大類下面,課程設置有數學、科學,機器人,STEAM,科學英語等。

還有雲穀的課程在小學、初中段並不是高大上的IB課程,而是國家規定的課程和課標要求下的校本課程。(關於IB課程,可以參考之前的一篇文章:世界通用的IB課程,到底是什麼鬼?)

這裡馮校強調了,雲穀是一個中國人的學校,而且全部比較下來會發現,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本身沒有問題,教學大綱上的要求也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所以雲穀學校會根據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設計,希望未來即便外籍孩子,在雲穀接受的也是中國教育。

在這裡,不禁要為雲穀鼓掌。這也是我之前說過的,小學的課程沒有太大的區別,區別在於學校的氛圍和老師的行為,以及家庭教育的理念。

另外,馮校在課程體系的說明中,還提到藝術和體育非常重要。希望藝術和體育教育能夠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為了去成為藝術家或運動員。

雲谷的學生畫像

4月15日,雲穀學校會進行體驗日活動。如果有報名雲穀學校入學申請的家長,要關注了。雲穀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學生?馮校最後列出來的雲谷的孩子畫像,是值得每個家長深思的。

我們都可以對比一下,我們的孩子,身上的這些特質還保留著麼?還是已經被我們無知的行為或者超前的學習所消磨掉了呢?我們來看看孩子應該是怎樣的狀態和品質。

TA是自由舒展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被過多的束縛或是揠苗助長,沒有因處處追求結果的“完美”,而缺失對過程“幸福”的感受。學習、生活、遊戲的時候,有選擇的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孩子的臉上,你不會看到壓抑的“溫順”,橫行的“霸道”,反抗的“怨氣”,看到的是生動、靈氣和個性,散發著自己獨特的光芒。

TA是熱情積極的

總會笑眯眯的,有著愉快的心情,對身邊的事物,常常會主動參與其中;喜歡接受和發現新事物,常常會有新鮮和豐富的視角,讓我們這些大人都為之心動,為TA點贊;面對困難與失敗,有著經得起磨練,樂於挑戰的“本能”,不消極、不懈怠,努力上進,讓我們看到電力十足的“皮實小孩”。

TA是好學專注的

對學習又著濃厚的興趣,喜歡問問題、動腦筋,能獨立思考,常常會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其實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耐撕爸爸所專注的STEAM教育,以及奇思妙想系列,一直就是這樣的理念,比如:怎麼帶孩子玩摩斯密碼和小紙條的秘密?)

好學專注對於即將從六年級升入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不僅僅是有優秀的學科素養、學習能力,還應該具備在自己感興趣的1、2個領域,不會只有“三分鐘熱度”,而是能有較長時間的堅持。我們稱為“有特質的優秀”。

其實對於孩子畫像這塊,是這次家長見面會,我感觸最深的。即便不去讀雲穀,這也是面“鏡子”,可以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如何做一個真正睿智的家長。

家長見面會結束,我不禁感慨,如果說教育理念,我們並非差別那麼大,但是耐撕爸爸和馬爸爸,終究還是差那200畝地,差一個雲穀學校哎。

雲穀學校,總的來說,是為這樣的家庭準備的:

有足夠的經濟和階層基礎支撐;已經決定不走國內升學道路;有時間精力以及資源能夠支持孩子往國際化發展的;當然還有一些是特別“迷信”馬雲的人,願意把孩子送進去一起參與探索和實驗的。

對於雲穀學校,唯一想質疑的是:

既然學校還沒有開建,一邊也說教育是件慢的事情,那為何那麼著急借了地方招生上課?總覺得現在招生就是為了磨合課程體系、老師隊伍和內部流程。那麼除了“馬粉”,其他家長你準備好了麼?

這其實是一句大家永遠耳熟但又很無奈的話。其實個性化教育誰都想要,但是這也需要家庭付出很大精力和財力去支撐的。

雲穀的課程體系

相對於辦學理念,其實課程體系才是一個學校最關鍵的地方。雲穀的課程體系,總的來說,分五大學習領域和三大類型課程。具體可以看這個圖:

其實這還不是最亮眼的,因為除了雙語言,一些常規的優質公辦或民辦學校,大體也是這樣的設置。

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在這些學習領域和課程類型之下的,雲穀學校會設計蜂窩狀的課程結構。

蜂窩狀課程結構

學生處於“蜂窩”的核心,課程會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對銜接的模組,然後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在這些模組裡,讓學生汲取能量。

這個“蜂窩狀”的課程設計,應該是雲穀學校比較核心的東西了,圖片我就不放了

從課程設置的圖示來看,就是其學科之間顆粒度進行細緻的模組化,然後由主課進行蜂窩狀的延伸和連接。比如數學/科學與技術這個大類下面,課程設置有數學、科學,機器人,STEAM,科學英語等。

還有雲穀的課程在小學、初中段並不是高大上的IB課程,而是國家規定的課程和課標要求下的校本課程。(關於IB課程,可以參考之前的一篇文章:世界通用的IB課程,到底是什麼鬼?)

這裡馮校強調了,雲穀是一個中國人的學校,而且全部比較下來會發現,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本身沒有問題,教學大綱上的要求也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所以雲穀學校會根據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設計,希望未來即便外籍孩子,在雲穀接受的也是中國教育。

在這裡,不禁要為雲穀鼓掌。這也是我之前說過的,小學的課程沒有太大的區別,區別在於學校的氛圍和老師的行為,以及家庭教育的理念。

另外,馮校在課程體系的說明中,還提到藝術和體育非常重要。希望藝術和體育教育能夠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為了去成為藝術家或運動員。

雲谷的學生畫像

4月15日,雲穀學校會進行體驗日活動。如果有報名雲穀學校入學申請的家長,要關注了。雲穀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學生?馮校最後列出來的雲谷的孩子畫像,是值得每個家長深思的。

我們都可以對比一下,我們的孩子,身上的這些特質還保留著麼?還是已經被我們無知的行為或者超前的學習所消磨掉了呢?我們來看看孩子應該是怎樣的狀態和品質。

TA是自由舒展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被過多的束縛或是揠苗助長,沒有因處處追求結果的“完美”,而缺失對過程“幸福”的感受。學習、生活、遊戲的時候,有選擇的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孩子的臉上,你不會看到壓抑的“溫順”,橫行的“霸道”,反抗的“怨氣”,看到的是生動、靈氣和個性,散發著自己獨特的光芒。

TA是熱情積極的

總會笑眯眯的,有著愉快的心情,對身邊的事物,常常會主動參與其中;喜歡接受和發現新事物,常常會有新鮮和豐富的視角,讓我們這些大人都為之心動,為TA點贊;面對困難與失敗,有著經得起磨練,樂於挑戰的“本能”,不消極、不懈怠,努力上進,讓我們看到電力十足的“皮實小孩”。

TA是好學專注的

對學習又著濃厚的興趣,喜歡問問題、動腦筋,能獨立思考,常常會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其實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耐撕爸爸所專注的STEAM教育,以及奇思妙想系列,一直就是這樣的理念,比如:怎麼帶孩子玩摩斯密碼和小紙條的秘密?)

好學專注對於即將從六年級升入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不僅僅是有優秀的學科素養、學習能力,還應該具備在自己感興趣的1、2個領域,不會只有“三分鐘熱度”,而是能有較長時間的堅持。我們稱為“有特質的優秀”。

其實對於孩子畫像這塊,是這次家長見面會,我感觸最深的。即便不去讀雲穀,這也是面“鏡子”,可以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如何做一個真正睿智的家長。

家長見面會結束,我不禁感慨,如果說教育理念,我們並非差別那麼大,但是耐撕爸爸和馬爸爸,終究還是差那200畝地,差一個雲穀學校哎。

雲穀學校,總的來說,是為這樣的家庭準備的:

有足夠的經濟和階層基礎支撐;已經決定不走國內升學道路;有時間精力以及資源能夠支持孩子往國際化發展的;當然還有一些是特別“迷信”馬雲的人,願意把孩子送進去一起參與探索和實驗的。

對於雲穀學校,唯一想質疑的是:

既然學校還沒有開建,一邊也說教育是件慢的事情,那為何那麼著急借了地方招生上課?總覺得現在招生就是為了磨合課程體系、老師隊伍和內部流程。那麼除了“馬粉”,其他家長你準備好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