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剛剛,手機行業重要轉折出現!華為、小米、OPPO誰都逃不掉

在科技變革的時代中,沒有長盛不衰的產業,

手機行業更是首當其衝,

剛剛,危險信號傳來: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下滑!

(一)

1月26日,Canalys發佈的一份最新統計報告顯示:

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總出貨量為4.59億部,

下降幅度為4%。尤其是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出貨量為1.13億部,下跌幅度達到了14%。

事實上,2017年二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了季度出貨量下滑的情況,但全年出貨量同比下滑,還是第一次出現。

也就是說,2017年,中國正式進入了手機存量市場!

這對於手機廠商,特別是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廠商來說,簡直是場噩夢,

誰都知道,5G會是手機行業手下一個重要風口,

這也是很多品牌夢寐以求的彎道超車機會,

然而,在5G真正到來前,如何讓自己能夠活下去,卻成了廠商們眼下不得不面臨的難題!

(二)

2016年11月,華為餘承東大膽預言:未來三到五年,全球活下來的廠家三到四家,不會超過四家。

現在看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在下一次顛覆創新到來之前,手機品牌的同質化問題正愈加嚴重,

這也讓智慧手機演變成了資源的比拼,

也就是說,誰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源,誰就能夠在市場上獲取更大的話語權,

於是,在優勢的資源正向大品牌聚攏的殘酷現實面前,

正如我們看到的,越來越多的國內二三線手機品牌正遭遇著生存危機:

金立。因拖欠上游供應商貨款,從2018年1月10日起,金立公司董事長劉立榮所持有的41.4%的股權被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凍結,

凍結期為兩年。

魅族。2017年以來,魅族科技與魅藍分家,僅6款新機上市,旗艦Pro7在市場上反響一般,多次降價,還被爆門店縮減。

酷派。2016年一年巨虧42億港元、高層換血、新品延發、裁員風波 ,並且受樂視系債務問題影響,酷派還多次陷入債務糾紛之中。

ZUK。2017年7月,聯想ZUK手機網站正式關閉,宣告著成立三年的ZUK品牌正式終結。

…….

這顯然並不是全部,

隨著手機行業市場集中度的越來越高,

可以預見,2018年勢必又將有一批手機品牌退出市場!

(二)

在中小品牌們為自己的生存拼命掙扎時,華為、小米、OPPO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麼?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其實,危機感同樣籠罩著它們!

雖然這些頭部廠商,近年來,在海外市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但卻各自有各自的苦惱:

小米、OPPO等廠商迫于專利問題,無法真正打開歐美等成熟市場。

比如小米,目前只在美國銷售一些配件產品,並沒有智慧手機的銷售。

華為雖不擔心專利,但卻因為其它壓力,同樣被北美市場拒之門外。

就在前段時間,迫於美國政府壓力,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取消了與華為合作銷售Mate 10 Pro的計畫,這導致華為又一次失去真正進軍美國市場的機會!

如今,作為它們大本營的中國智慧手機場,飽和程度又愈加嚴重,

可想而知,今後若它們再想進一步搶奪市場,其難度有多大!

不僅如此,隨著手機市場的成熟,消費者的換機頻率開始明顯下降,

所以,頭部廠商同樣面臨著手機越來越不好賣了的事實。

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銷量的,除了華為一家實現增長之外,包括小米、vivo等在內的手機廠商均出現下滑態勢。

即便是華為, 在過去一年取得了“全球銷量1.53億台,全球市場分額首次突破10%,位居世界第三”的好成績,

但其銷量的增速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2016年的銷量增幅為29%,但2017年只有10%。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消除危機感的最好方式,就是拼命奔跑,

未來,以研發為基礎,不斷創新,做出真正適用、實用的手機,就成了它們努力的重中之重。

當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2018年,手機市場的這場淘汰賽卻已不可避免!

其難度有多大!

不僅如此,隨著手機市場的成熟,消費者的換機頻率開始明顯下降,

所以,頭部廠商同樣面臨著手機越來越不好賣了的事實。

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銷量的,除了華為一家實現增長之外,包括小米、vivo等在內的手機廠商均出現下滑態勢。

即便是華為, 在過去一年取得了“全球銷量1.53億台,全球市場分額首次突破10%,位居世界第三”的好成績,

但其銷量的增速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2016年的銷量增幅為29%,但2017年只有10%。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消除危機感的最好方式,就是拼命奔跑,

未來,以研發為基礎,不斷創新,做出真正適用、實用的手機,就成了它們努力的重中之重。

當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2018年,手機市場的這場淘汰賽卻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