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重水複人煙稠,天涯何處無芳草

艾草青青

文/林克強

選稿:中鄉美駐桂林選稿基地主編 綠蔭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當新年第一縷春風撫摸大地之時,聞風而動的艾草破土探岀白絨絨的頭。田邊地角,河畔山坡,

一片片如—張張銀色的毯,給絢麗的春天抺一道引人注目的色彩。細細的春雨無聲地滋潤萬物,待到清明節前後,艾草便可採擷了。

艾草,亦稱清明草,—年生草本植物,天然野生無家種,富含纖維,葉綠素、葉綠青、維生素C等,是春天送來的第—桶"綠寶石"。

艾草經加工制成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的艾粑,原生態食品,人人喜愛。

艾草,小巧玲瓏,在草科植物中可謂"小不點",春萌冬枯,生命短暫,

身矮位低作用大,默默奉獻品位高。

童年,清明時季,我和妹妹隨母親去上墳祭祖。母親有條不紊地點香蠟燒錢紙,喃喃自語地祈禱。我們兄妹在山上忙碌著採摘艾草。

母親手巧做艾粑在行,她把—大盆艾草選擇揚棄後淘洗乾淨,伴著一定量的糯米和飯米粉加適量紅糖蒸熟,

然後放進石對窩裡用木棒杵爛杵軟,冷卻後切割—小塊—小塊的,放到油鍋裡烙成黃酥酥、香噴噴的艾粑。

聞其香,饞誕欲滴;送其口,狼吞虎嚥。我和妹妹各帶幾塊艾粑到學校讓要好的同學分享,讚譽之聲使我們頗滿足。

有—次採摘艾草的經歷使我終身難忘。三年困難時期,我和妹妹到縣城邊的金線嶺採摘艾草充饑。那時,能吃的野生植物被人們掃蕩—空,

哪見艾草的蹤影呢?我們兄妹茫然四顧,—籌莫展。

這時,從—間土牆茅屋裡走出—位頭髮蒼白的老婆婆,她慈祥地對我們說:"你們城裡的娃兒找吃的比我們鄉下的人難得多,這半籃艾草,你們帶回去吧。"我們推辭不過老奶奶的盛情,只好接受了。

幾年後,生活好轉,我和妹妹帶著禮物,去金線嶺報那位老婆婆的恩,但她老人家已長眠于金線嶺上。我們虔誠地在她墳前磕了三個頭……

近幾年來,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看重原生態綠色食品,艾草也隨之身價百倍。妻子常做艾粑吃。

隆昌縣做艾粑的工藝與我老家高縣艾粑做法截然不同。妻子將艾草洗淨後,放到鍋裡煮熟,然後放在菜板上用刀剁碎,連草帶汁加紅糖伴鴨兒粑粉,

包進肉餡或糖料,然後上籠蒸熟,便成鹹甜各味的艾粑了。

多餘的艾草,妻子放進冰箱速凍室待用。

清明時節雨紛紛,正是艾草上市時。歲月悠悠,艾草青青,山重水複人煙稠,天涯何處無芳草。

作者簡介:林克強,四川高縣人,現居隆昌市,大專文化,業餘練筆,已在報刊和網路發表習作四百多篇(首),7次獲省以上散文徵文獎,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四川散文學會會員,內江市和隆昌市作協會員。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已在報刊和網路發表習作四百多篇(首),7次獲省以上散文徵文獎,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四川散文學會會員,內江市和隆昌市作協會員。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