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的四位奇女子,她們登上權力巔峰,譽毀參半(上)

整理:漠漠孤煙

照片提供:晨鐘

(漢長城遺址)

第一位,

呂雉,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真正臨朝稱制的女性統治者第一人,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

呂雉(西元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稱呂後,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原本居住在單父縣的呂雉,因其父呂公躲避仇家,她隨父遷居沛縣。來到沛縣的呂公給呂雉物色了一位丈夫——沛縣泗水亭長劉邦。

當時劉邦已經有一個非婚生子劉肥,呂雉嫁過去後,生活並不富裕,她卻孝敬公婆,善待劉肥,難得的賢慧。後來劉邦起事,亡命在外,呂雉不僅獨立支撐家庭,還時常長途跋涉,給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楚漢爭霸時,她和劉家老小還一度做了楚軍俘虜,吃盡苦頭,但無怨無悔。劉邦奪得天下,可以說大漢朝的軍功章裡有劉邦的一半,也有呂雉的一半,
劉邦登基,無論如何寵倖戚夫人,仍封呂雉為後,這是必須的。

呂雉雖為女流,卻不乏政治家風範,不管是幫劉邦打天下還是把持朝政,每每從容不迫,識破奸人計謀,化險為夷。在劉邦翦除異姓王的過程中,呂雉起了很大作用,表現出卓越的謀略和決斷。劉邦對她極為信任,臨終前也是向她安排身後事。

呂後問劉邦,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託她,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

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呂雉開始獨掌大權,但她遵守了劉邦臨終前的遺囑,在人事安排上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

漢孝惠七年(西元前188年),劉盈病逝,呂雉立太子劉恭為帝,

自己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太后,為中國太后專政的第一人。

在呂雉統治時期,使創自劉邦的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得到進一步推行,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均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後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極高:“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不過,呂雉的缺點也很明顯,

例如對待異姓諸侯王們,她殺人立威,手段陰險殘忍;對待曾經妄想篡太子位的戚夫人,創“人彘”酷刑,聳人聽聞;再如,她掌權後大封呂氏子弟為王,開漢代外戚專權之先河。

(國花牡丹)

第二位,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武則天(西元624年-西元705年),名武曌,並州文水縣(今山西文水縣東)人,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她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西元690年10月16日,她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西元705年2月22日,武則天退位,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恢復以神都為東都。

神龍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病逝,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立一塊“無字碑”,千古流傳。

武則天攻於心計,心狠手辣,她為了立足後宮,謀取權位,殺人無數。《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一個月,王皇后前去探視,她親手把女兒掐死,嫁禍于王皇后,她因此奪得後位。後來她逐步剷除了重臣長孫無忌和上官儀,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弘,為她登上權力巔峰掃平一切障礙。

關於武則天的事蹟有很多,並廣為人知。例如她掌權後重視農桑,發展科舉,知人善任,征討吐蕃,政績斐然。《資治通鑒》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同時,因武則天殘酷殺戮李氏諸王,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不放過;她重用酷吏來俊臣、周興等人,搞得滿朝文武人人自危;她寵倖僧人薛懷義及面首張氏兄弟,禍亂朝政;在軍事上她還丟失領土,使太宗、高宗辛苦經營的安北、安西落入突厥人之手,這些劣跡均為世人所詬病,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此篇就不一一敷述了。

(敬請關注下篇,4月13日更新)

(國花牡丹)

(國花牡丹)

(國花牡丹)

(國花牡丹)

武則天(西元624年-西元705年),名武曌,並州文水縣(今山西文水縣東)人,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她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西元690年10月16日,她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西元705年2月22日,武則天退位,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恢復以神都為東都。

神龍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病逝,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立一塊“無字碑”,千古流傳。

武則天攻於心計,心狠手辣,她為了立足後宮,謀取權位,殺人無數。《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一個月,王皇后前去探視,她親手把女兒掐死,嫁禍于王皇后,她因此奪得後位。後來她逐步剷除了重臣長孫無忌和上官儀,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弘,為她登上權力巔峰掃平一切障礙。

關於武則天的事蹟有很多,並廣為人知。例如她掌權後重視農桑,發展科舉,知人善任,征討吐蕃,政績斐然。《資治通鑒》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同時,因武則天殘酷殺戮李氏諸王,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不放過;她重用酷吏來俊臣、周興等人,搞得滿朝文武人人自危;她寵倖僧人薛懷義及面首張氏兄弟,禍亂朝政;在軍事上她還丟失領土,使太宗、高宗辛苦經營的安北、安西落入突厥人之手,這些劣跡均為世人所詬病,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此篇就不一一敷述了。

(敬請關注下篇,4月13日更新)

(國花牡丹)

(國花牡丹)

(國花牡丹)

(國花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