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兩會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發言:為新時代上海發展建言獻策

昨天下午,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首次大會發言。15位委員先後登臺,為新時代上海發展獻策,為民生福祉建言。

整合科技資源創建上海實驗室;為快遞小哥操心勞動合同;為城市安全建風險資料庫和安全隱患地圖……委員們思路開闊,

視角獨特。市委書記李強冒雪趕來,傾聽委員們建言獻策。

圖說:楊浦創智天地。種楠 攝

整合科技力量

創建“上海實驗室”

上海如何更好地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昨天,市政協委員黃勇平代表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第一個發言。

他建議對標上海重點發展領域,創建“上海實驗室”,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將創新目標融入產業化發展全產業鏈。

黃勇平說,作為國家戰略的科創中心建設,核心是全球影響力和服務上海經濟。但根據“十三五”規劃,支撐上海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資訊技術、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海洋及裝備、航空航太、節能環保,雖然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

但是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和引領。上海迫切需要強有力的抓手,聚焦產業前沿需求,凝聚全市科研力量,協同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為此,黃勇平建議對標上海重點發展領域,借鑒國家研究中心和正在籌建的國家實驗室經驗,創新體制和機制,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創建與上海重點發展領域相對應的“上海實驗室”,為上海重點領域的發展提供基礎理論和原創技術,

為功能性轉化平臺提供領先的高水準成果,引領上海支柱產業的發展。

排查潛在隱患

設立“風險資料庫”

安全是城市運行的生命線,也是城市騰飛的“起跳板”。市政協委員陳永弟建議,大調研活動應該把安全隱患排查作為重要內容,對全市的潛在風險進行全面梳理。

“我們調研中發現,目前對公共安全的相關薄弱點、風險點梳理還不夠,有的是沿用幾年前的資料、對具體變化情況沒有即時掌握,

有的是採用抽樣等方法簡單估算,與實際情況有出入。”陳永弟認為,包括高層建築、軌道交通、核心商圈、建築工地、特種設備,以及金融安全、資訊安全、網路安全、生態安全等,都要建立各自的短、中、長期風險資料庫和安全隱患地圖,儘早制定出城市風險源目標管理清單,真正做到情況明、底數清,拿出有針對性、科學實用的風險管理流程及方式方法,
確保“百密”而無“一疏”。

排查的目的是為摸清底數,但目前各部門之間的資訊無法融通支援,也是亟待打破的共性問題。陳永弟委員舉例說明:紐約利用大資料平臺,把90萬棟樓宇和19個行政部門的資料打通,定時排出一個火災發生概率的序列,然後集中處置最前面5%的風險。這一舉措,使紐約的火災發生率大幅降低。

類似的嘗試已經起步。據陳永弟介紹,靜安區已建立起全市首家區級政務資料管理中心,把包括公共安全在內的所有政務資料都歸集到這個平臺上來。陳永弟建議,全市要進一步打破資訊屏障和資料壁壘,實現政務資料的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大資料的整合分析,對風險等級進行動態評估,並優先處置排在前列的安全隱患。”

健全相關措施

保障“新就業群體”

據不完全統計,本市物流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資訊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仲介員、貨運駕駛員等靈活就業人員已超過150萬人。但據姜海濤委員代表上海市總工會發言時指出,新型就業群體存在勞動合同不簽、社會保險不繳、勞動經濟權益不保等“三不”現象。相關調查顯示,快遞人員日平均工作時長在12小時以上的達24.7%。有業內人士稱,90%的快遞員沒有勞動合同,加盟店的快遞員社會保險覆蓋面不到20%。

為此薑海濤建議,結合本市 “大調研”工作,成立新型就業群體專題調研組,排摸梳理新型就業群體分佈結構、人員規模、發展趨勢等,在此基礎上,針對該群體在勞動關係、收入保障、法律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建立健全現行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強、可操作的對策措施,既促進靈活就業規範有序發展,又確保新型就業群體權益維護於法有據、有章可循。

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峰 江躍中 方翔

把包括公共安全在內的所有政務資料都歸集到這個平臺上來。陳永弟建議,全市要進一步打破資訊屏障和資料壁壘,實現政務資料的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大資料的整合分析,對風險等級進行動態評估,並優先處置排在前列的安全隱患。”

健全相關措施

保障“新就業群體”

據不完全統計,本市物流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資訊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仲介員、貨運駕駛員等靈活就業人員已超過150萬人。但據姜海濤委員代表上海市總工會發言時指出,新型就業群體存在勞動合同不簽、社會保險不繳、勞動經濟權益不保等“三不”現象。相關調查顯示,快遞人員日平均工作時長在12小時以上的達24.7%。有業內人士稱,90%的快遞員沒有勞動合同,加盟店的快遞員社會保險覆蓋面不到20%。

為此薑海濤建議,結合本市 “大調研”工作,成立新型就業群體專題調研組,排摸梳理新型就業群體分佈結構、人員規模、發展趨勢等,在此基礎上,針對該群體在勞動關係、收入保障、法律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建立健全現行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強、可操作的對策措施,既促進靈活就業規範有序發展,又確保新型就業群體權益維護於法有據、有章可循。

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峰 江躍中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