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歲以後還在吃手、咬指甲,家長一定要重視!

問題一

恩琪媽問:我的孩子今年8歲多,喜歡說話、喜歡擦嘴、上課不專心聽課、小動作多,特別是不能完成老師佈置作業任務,就連考試都不能自主完成,自理能力差,做事拖拉,咬手指甲,

請問孩子哪些方面存在問題,要怎麼辦呢?

問題二

安祺媽問:老師您好,我的女兒快滿四歲了,經常咬指甲和頭髮吃,已經一年多沒給她剪過指甲了,都是自己偷偷咬的乾乾淨淨。

吃頭髮的習慣是從快兩歲的時候開始的,軟的硬的方法都試過了,她也知道這樣是不對的,答應我下次不會再吃頭髮了,但是偶爾大便的時候還是會發現幾根頭髮絲。

我們也上醫院做過血液檢查,

鈣鐵鋅維生素都是正常的,也沒有異食癖。現在我們家長非常苦惱,希望得到您的回復,萬分謝謝!

習慣咬指甲和頭髮吃,是孩子口腔觸覺不足而進行的自我彌補行為。

超過三歲的孩子還出現這種情況,表示孩子在過往的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感覺刺激極度缺乏或太過單一,

讓孩子對咬指甲、吃手、頭髮形成了觸覺依賴。

如果是感覺刺激嚴重不足,孩子就不僅僅表現在口腔觸覺不足,應該另有其他明顯的感統失調行為,如恩琪這位8歲的孩子一樣,除了咬手指甲,還會出現上課不專心、不能獨立完成考試、做事拖拉等前庭覺發展不足的表現,所以,安祺應該還有其他失調行為。

建議兩位家長儘早帶孩子到惠心千愛感覺統合測評中心進行專業測評,

及早訓練,幫助孩子彌補過去成長中的不足,建立未來身心良好的學習條件。

感統失調,醫學儀器檢測不出來。許多嚴重感統失調的孩子到各大醫學進行先進的儀器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但孩子就是“全身器官一個也沒少,但就是沒能力”。

其實孩子只是缺少感覺刺激而已,並非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孩子是健康的,只是長慢了,

給予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孩子就會重啟生命本能,把過去沒長夠的地方重新補回來,得以恢復活潑靈動的本性。

另外,建議兩位家長,當孩子出現咬指甲行為時,不要制止,但要盡力彌補孩子的感覺刺激,如給孩子咬比較有嚼勁的食物。

在尚未找到測評師測評之前,請先在家用遊戲的方式把抓握、口腔、爬行、翻身、行走、跑步、雙腳跳躍、單腳站立…等等敏感期動作全部訓練到位(每天各項動作交替連續做一小時以上),

並且每天進行全身的按摩撫觸十五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