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山西省民俗博物館文物修復室,看“文物醫生”怎樣妙手“修復歷史”

文物修復人員正在修復文物。

文物修復師,要會“十八般武藝”

文物修復師到底是群什麼人?當你走進文物修復室後,發現這群人的身份多樣。他們會戴著口罩,桌子上擺著注射器、鑷子、手術刀、顯微鏡,看起來就像醫生;可在他們身後的架子上卻擺放著高錳酸鉀、草酸、乳膠等化學產品,你又會懷疑,難道是化學家?當你的疑慮還沒解除時,又看到了他們拿起了鉗子、銼刀,在仔細地打磨一件瓷器……其實,能將十八般武藝融為一身的,

就是文物修復師。

為了此次培訓,省民俗博物館專門聘請了南京江寧博物館瓷器修復專家韓海宏前來授課,在其從業17年的過程中,先後為國內外收藏家及國內眾多博物館修復了近萬件古陶瓷器。提起這個行業,他很自豪地說:“在博物館裡,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文物都是完整的,其實有很多都經過修復。因為對於墓葬中出土的文物而言,首先,經過千年歷練,文物本體會有損傷,

其次,就是墓葬內泥土坍塌等自然環境使然,青銅器、陶器、瓷器等文物都特別脆弱,久壓之下就碎了、破了,這就需要文物修復師來處理。我們深居幕後,卻做著不普通的事情。”

多重工序為瓷器“治病”

你能想到嗎?當你在博物館裡凝視的絕世名瓷,哪怕是粉身碎骨、殘缺不全,卻依然能精美絕倫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且不著痕跡。這真的不是天方夜譚。曾經,韓海宏就把70多塊碎片的宣德青花瓷缸修補完整,

為此花去他一年多的時間,而修復一件茶碗、一件盤子,最少也需要半個月之久。

修復瓷器的步驟很多,首先就是要清理,把瓷器上殘留的髒,以及裂口、破損中留存的髒洗掉;接著要製作模子,也就是根據器物形狀,做出來缺失的部位來補缺;然後就是打磨。“這些工序完全是純手工做,並且要掌握修舊如舊的原則,哪怕是跟原器物偏差0.1毫米,也要重新來過。

”在韓海宏介紹期間,就有學徒開始打磨了,因為技術並不嫺熟,他們都拿著銼刀一點點地操作,而用石膏以及特殊物質所做的填充物在充分乾燥後都很有硬度,對於力氣小的女學徒來講,這樣的打磨工作還真是個力氣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後期打磨要使用機器,那也是一項挑戰,到時候粉塵會四處飛濺,影響操作者的呼吸及視線,這也是文物修復師為什麼要戴口罩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文物修復師修復瓷器時戴口罩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阻隔所用化學物品散發的氣味。比如,清洗過程中會用藥水,這個味道很刺鼻,而在最後給補好的瓷器上釉和畫畫時,那不僅是對技藝的考驗,更是對身體的考驗。在工作人員案頭,都擺著一個防毒面具,這是他們必須有的裝備。韓海巨集告訴記者,“經過填補的瓷器,是沒有辦法重新去燒制的,所以那種釉彩的感覺,是要用化學材料配比出來一種仿釉材料,然後用氣泵噴在修復面上,這個過程也比較痛苦,即便是戴上防毒面具,你還是會覺得辣眼睛、刺鼻子。”

經過清洗、加固、打磨、上釉等數個步驟後,最難的就是畫畫了。因為文物修復師既要把瓷器上缺失的畫面補全,還要使其色澤與瓷器本體完全一致。說到這裡,不知道你看過《國家寶藏》中講述《千里江山圖》的那集嗎?當時古人為了畫一幅畫,用的都是礦物質顏料,是各種礦物質研磨成粉後,經過處理之後做成的顏料。同樣,古瓷器上用的顏料,也是礦物質顏料,除了配色等問題,修復師還要有全面的繪畫技能,一定要把瓷器恢復成最原始的狀態。瓷器補上不難,難的是把修補的痕跡藏起來,有時候為了彌補瓷片上那一個細若髮絲的裂紋痕跡,不少修復師會用毛筆塗抹的方式進行上釉,一塗,就是一萬次……

修復,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別以為文物修復這事是近代的產物,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有了修復這門技藝。當然,不會像現在如此完美,但也頗具趣味。

早年間,考古工作者就在河姆渡、甘肅等新石器時代遺址裡發現了古人修復陶器的“秘密”:那就是先在陶器上鑽孔,然後用繩子把破碎的部分綁起來。這門“捆綁”的技藝,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呢。在修復室內,有一個碎成兩半的清代時期的“過龍盤”,記者發現在這個盤子的背部就有鑽孔的痕跡。這就是當時流行的鋸釘修復法,在瓷器上打眼後嵌入銅釘,起到了加固瓷盤的作品。同時為了讓瓷盤不漏水,清代的修復師還會用雞蛋清配石灰,塗抹在盤子縫隙處,你或許都想不到,那會兒的膠是用大蒜汁調製的。

新時代下,隨著修復技藝的不斷提升,這件早在清代時期就修復過的“過龍盤”也幾經坎坷,最終成為文物修復師手下的“病人”,但通過現代文物“醫生”的修復,它能延年益壽。工作人員說:“現在的文物修復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說你現在修好這件東西了,過了十年之後,修復技術、材料技術又提升了,你還可以把這件東西清洗乾淨後再重新修。也算是給後人留一條路子。”

希望為文博單位培養修復人才

是不是覺得文物修復工作很好玩?要知道,這是一門苦差事。同樣是生活在機器工業時代,但是文物修復師卻還是師傅帶徒弟,秉承著流傳了上千年的手藝,跟時間賽跑,跟完美較勁。據統計,中國文物系統3000多萬件館藏文物中,半數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而全國的文物修復師僅有2000多名,在山西專業從事文物修復的文博工作者也為數不多。有人就曾說過,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稀缺,而如果就這些人,去把國內現階段破損的文物都修補好,大概需要1000年。“我們希望,能為省內的文博單位培養修復人才,為社會各界文物愛好者提供一個規範的學習平臺。”省民俗博物館館長甯建英說,這是民俗文物修復中心創辦的初衷。希望,這裡,能是文物修復師的搖籃,更是沃土。

○相關

生活日用品文物修復上有大用

如果沒有這樣的瓷器修復培訓,或許很難知道屬於這些“醫生”們常用的小偏方。因為我們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竟然也是修復瓷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料。

瓷器翻模有點像做假牙

要為瓷器補缺加固,最先要做的就是翻模。也就是通過翻好的模型,把瓷器缺的那部分用石膏補好。看著工作人員手中拿著的紅色黏土,記者以為就是普通的泥巴,要不然就是高級點的紫砂泥。結果被告知,那是人們做假牙前期,用來翻模的材料。用此材料的好處就是貼合度高、精准度高。

洗潔精是最好的脫模劑

在修復臺上,擺放著一瓶洗潔精。這是幹啥的?原來,洗潔精是最好的脫模劑,也就是說在翻模前期,一定要在材料和瓷器表面都抹上洗潔精,等材料成型之後,就慢慢把模型從瓷器上拔下來,然後再嵌入石膏等物體。所以說,在瓷器修復過程中,洗潔精代替了脫模劑,物美價廉。

用棉花給瓷器做面膜

給瓷器貼面膜,沒見過吧?其實啊,這些所謂的面膜是棉花,是清洗瓷器時所需要使用的物品。通常,瓷器產生裂紋之後,中間都會形成一條名為“沖線”的痕跡,如果嵌在裡面的髒洗不乾淨,就會影響接下來的修復工作。因此,修復師就想到了這個辦法,給“沖線”部位上一些清洗的藥,再敷上棉花,保持濕度,起到深度浸潤的作用。

所以那種釉彩的感覺,是要用化學材料配比出來一種仿釉材料,然後用氣泵噴在修復面上,這個過程也比較痛苦,即便是戴上防毒面具,你還是會覺得辣眼睛、刺鼻子。”

經過清洗、加固、打磨、上釉等數個步驟後,最難的就是畫畫了。因為文物修復師既要把瓷器上缺失的畫面補全,還要使其色澤與瓷器本體完全一致。說到這裡,不知道你看過《國家寶藏》中講述《千里江山圖》的那集嗎?當時古人為了畫一幅畫,用的都是礦物質顏料,是各種礦物質研磨成粉後,經過處理之後做成的顏料。同樣,古瓷器上用的顏料,也是礦物質顏料,除了配色等問題,修復師還要有全面的繪畫技能,一定要把瓷器恢復成最原始的狀態。瓷器補上不難,難的是把修補的痕跡藏起來,有時候為了彌補瓷片上那一個細若髮絲的裂紋痕跡,不少修復師會用毛筆塗抹的方式進行上釉,一塗,就是一萬次……

修復,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別以為文物修復這事是近代的產物,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有了修復這門技藝。當然,不會像現在如此完美,但也頗具趣味。

早年間,考古工作者就在河姆渡、甘肅等新石器時代遺址裡發現了古人修復陶器的“秘密”:那就是先在陶器上鑽孔,然後用繩子把破碎的部分綁起來。這門“捆綁”的技藝,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呢。在修復室內,有一個碎成兩半的清代時期的“過龍盤”,記者發現在這個盤子的背部就有鑽孔的痕跡。這就是當時流行的鋸釘修復法,在瓷器上打眼後嵌入銅釘,起到了加固瓷盤的作品。同時為了讓瓷盤不漏水,清代的修復師還會用雞蛋清配石灰,塗抹在盤子縫隙處,你或許都想不到,那會兒的膠是用大蒜汁調製的。

新時代下,隨著修復技藝的不斷提升,這件早在清代時期就修復過的“過龍盤”也幾經坎坷,最終成為文物修復師手下的“病人”,但通過現代文物“醫生”的修復,它能延年益壽。工作人員說:“現在的文物修復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說你現在修好這件東西了,過了十年之後,修復技術、材料技術又提升了,你還可以把這件東西清洗乾淨後再重新修。也算是給後人留一條路子。”

希望為文博單位培養修復人才

是不是覺得文物修復工作很好玩?要知道,這是一門苦差事。同樣是生活在機器工業時代,但是文物修復師卻還是師傅帶徒弟,秉承著流傳了上千年的手藝,跟時間賽跑,跟完美較勁。據統計,中國文物系統3000多萬件館藏文物中,半數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而全國的文物修復師僅有2000多名,在山西專業從事文物修復的文博工作者也為數不多。有人就曾說過,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稀缺,而如果就這些人,去把國內現階段破損的文物都修補好,大概需要1000年。“我們希望,能為省內的文博單位培養修復人才,為社會各界文物愛好者提供一個規範的學習平臺。”省民俗博物館館長甯建英說,這是民俗文物修復中心創辦的初衷。希望,這裡,能是文物修復師的搖籃,更是沃土。

○相關

生活日用品文物修復上有大用

如果沒有這樣的瓷器修復培訓,或許很難知道屬於這些“醫生”們常用的小偏方。因為我們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竟然也是修復瓷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料。

瓷器翻模有點像做假牙

要為瓷器補缺加固,最先要做的就是翻模。也就是通過翻好的模型,把瓷器缺的那部分用石膏補好。看著工作人員手中拿著的紅色黏土,記者以為就是普通的泥巴,要不然就是高級點的紫砂泥。結果被告知,那是人們做假牙前期,用來翻模的材料。用此材料的好處就是貼合度高、精准度高。

洗潔精是最好的脫模劑

在修復臺上,擺放著一瓶洗潔精。這是幹啥的?原來,洗潔精是最好的脫模劑,也就是說在翻模前期,一定要在材料和瓷器表面都抹上洗潔精,等材料成型之後,就慢慢把模型從瓷器上拔下來,然後再嵌入石膏等物體。所以說,在瓷器修復過程中,洗潔精代替了脫模劑,物美價廉。

用棉花給瓷器做面膜

給瓷器貼面膜,沒見過吧?其實啊,這些所謂的面膜是棉花,是清洗瓷器時所需要使用的物品。通常,瓷器產生裂紋之後,中間都會形成一條名為“沖線”的痕跡,如果嵌在裡面的髒洗不乾淨,就會影響接下來的修復工作。因此,修復師就想到了這個辦法,給“沖線”部位上一些清洗的藥,再敷上棉花,保持濕度,起到深度浸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