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解析美聯航是家什麼公司

導語:按比例估算每年至少有60萬中國人乘坐美聯航的飛機,他們都將面臨著什麼?

4月9日,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一班由芝加哥飛往肯塔基州路易士威爾市,編號為UA3411的航班出了件不得了的事。

因超額售票(也就是航空公司賣的票比實際座位多,但買票的旅客又真的都沒誤機和退票),而將一名不願意下機的華裔乘客強行拖走。並且,這名乘客已經69歲了,空警在使他離開的過程中使用了很嚴重的暴力,從視頻上看,這名乘客離開時滿臉是血。

這件事讓大家火透了,在美國人在推特上開了個嘲弄美聯航並@他的爬梯。

他們說自己的服務應該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是這樣的:

他們想像自己的顧客表情是這樣的:

而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在中國,這件事引爆網路的一個原因是這個被暴力驅逐的乘客是亞裔人士。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美聯航還送走了丁義珍。如果你不知道丁義珍是誰,就去看看《人民的名義》吧。

中國和美國間的旅客往來,在2000年前一直是美國佔據著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在2013年後這個比例有了變化,中美每年都有約200萬人去對方的國家。在2016年後,中國去美國的人數已經超過美國來中國的人數50%,達到近300萬人。而美聯航大概經營著中國直飛美國的9條航線,

航運量約為中美間直飛旅客的20%。

如果這些旅客平均分配,那麼就是每年至少有60萬中國人乘坐美聯航的飛機。他們都面臨著危險嗎?

美聯航為什麼會這麼粗暴,他是家什麼公司

好了,前☆禁☆戲夠了。

我們先看看美聯航是家怎樣的公司吧。

美聯航的全稱是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這家航空公司成立於1926年,算是個百年老店,一路走來經歷了不斷地破產、合併。

這裡還要提一下美聯航的一個創舉,

1994年大多數聯合航空公司的雇員購買了這家公司55%的股份,而交換條件是員工對工資和福利等方面作出讓步,這使得美聯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多數股份由雇員擁有的航空公司。不過這種持股方式也為後來的一些問題埋下伏筆。公司員工的待遇在幾大航空公司裡偏差,但當人們等著拿股份裡的分紅時,公司不是虧損就是破產。所以,美聯航原來購買股份的員工們都覺得自己虧了,然後就把氣就撒到那些倒楣的乘客身上,這種風氣也傳給了以後入職的新員工。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J.D. Power & Associates每年都對航空公司客戶滿意度進行調查。美聯航在航班延誤、取消、粗暴對待旅客行李、乘客不滿等所有主要指標方面不是第一就是並列第一。就像麥肯錫已退休的高級合夥人倫尼.門多薩說的:”我從未見過美聯航這麼差的航空公司。”這個說關於這一點,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也表示了同樣的感受。

在新千年以來,美聯航的確也不太順。在2002年12月這家公司向美國政府申請美國法令第11章破產保護,一直到2006年2月1日才脫離破產保護,這大概是歷史上最大並歷時最長的航空公司破產保護案。

但是正常日子沒過幾天,美國又出了經濟危機,並且波及了全世界。民用航空業首當其中的被衝擊。2009財年,美聯航收入減少19.1%,當年虧損6.51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美聯行開始尋求合併以增加公司協同效率。

開始時,美聯航的合併物件是全美航空,但是大陸航空CEO傑夫.斯米塞克破壞了兩家的談判。事後,斯米塞克談及時任美聯航CEO譚凱翔時說:“我不想他娶個醜姑娘。”

合併後的新航空公司沿用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名稱,公司總部將位於舊聯合航空公司總部芝加哥,並成了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原美聯航CEO譚凱翔擔任公司的董事長,斯米塞克擔任CEO。

合併後的美聯航在斯米塞克領導下的確大幅度節省了成本,大概每年10億美元左右,但他使用的方法是大幅度降低工資,在養老金方案上違約,停止設施升級和飛機更換,這造成員工怨聲載道,服役機齡業內偏老。從行李處理到飛機可靠性等各方面都受到影響。

合併後的美聯航不是逐步結合兩家公司的訂票系統、網站和常旅客計畫,而是立刻就把三套系統合併,造成極大的破壞和混亂。採納比自己規模小的大陸航空的乘客服務系統後,美聯航又得培訓大量人員使用不同軟體。最終證明培訓進行得不夠。合併後的美聯航使用大陸航空的排班計畫,但其中部分飛行員資料不知所終,導致航班取消、航班被安排給退休或已故飛行員。

特別是2014年7月14日發生的一件事,凸顯了美聯航員工與管理層的不信任。一架即將從三藩市飛往香港的航班被人惡意塗鴉,機身用顏料塗上bye bye字樣和兩張粗糙的臉龐。空姐拒絕起飛,除非飛機再進行全面安全檢查。美聯航執飛、安全、維護團隊及飛行員都說飛機已經全面檢查過。僵局最終以航班取消告終,空姐因不服從命令而被解雇。

但實際上美聯航是在變好的。

美聯航的糟糕狀況開始變好大概是在2015年下半年,那年8月斯米塞克辭職了,公司雇傭了奧斯卡.穆尼奧斯。

穆尼奧斯的特點是喜歡和下屬談心。他給大陸航空深受愛戴的前CEO貝休恩打電話,邀請他到芝加哥商量如何恢復美聯航的聲譽。美聯航在全美國媒體大方承認”我們辜負了大家的期望,沒有實現承諾和發揮2010年合併的潛力”。在致員工的公開信中,穆尼奧斯答應“給員工合適工具提供服務和可靠性”。 他說在與一位供職美聯航多年的空姐談話中,這位空姐差點掉下淚來,告訴他“由於不得不多次跟乘客道歉,我覺得好累”。 在感恩節、耶誕節前夕的旺季,美聯航管理人員在機場向乘客發放免費礦泉水。

值得一提的是,穆尼奧斯在2015年曾經因為心臟病病休了一段時間,而整個美聯航在之後很多方面都是在變“好”的。

比如,最為基礎的,美聯航重新審視了它的登機方式。負責2015年夏天客戶滿意度調查的執行董事格雷瓦爾表示:“大家對登機過程很不耐煩。你一再發現滿意度越來越低。”美聯航的登機程式——五條警戒線對應各自登機群體——於2013年實行,以便人群在門口集結。但格雷瓦爾他們發現,這些警戒線有自我強化的作用。只要有人開始排隊,其他人也覺得要排隊。於是雖然登機時間還早,但候機廳已用警戒線圍出了大片地方。不管登機實際用了多久,那些排隊的人覺得等待時間更長了。

公司這些變好的跡象從年度財報也可以看得出來。2016年,美聯航全年淨收入23億美元,第四季度淨收入3.97億美元。這是美聯航有司以來最好的年報表現,同時航班取消數量、延誤時長、行李處置不當數量均為史上新低。

這個跡象也被沃倫.巴菲特捕捉到了,在2016年底他大幅度買進了美國幾個大型航空公司,其中美聯航的數量是2.4億美元。

關於美聯航的幾個小問題

1、超售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在此次美聯航事件中有個問題是“超售”。按照航空公司經驗,每架航班都會有臨時退票和沒趕上飛機的乘客,所以大多數航空公司會賣出比其航班座位更多的機票。這樣就可以讓航空公司的飛機承載儘量多的旅客。由於每增加一個旅客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其邊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而邊際收益可觀。所以超售行為對於航空公司的盈利還是蠻重要的一件事。大多數航空公司看上去非常高大上,但由於其剛性成本巨大,並具有比較強的週期性,公司經常處於盈虧線邊緣,所以超售行為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還是蠻重要的。而很多國家的民航管理部門也對此予以默認。基本是鑒於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予以其的後門。

但,如果某一班飛機的乘客非常勤勞,他們都準時到了機場,那麻煩就來了。也就是說,某架飛機的乘客比飛機的座位要多。很多情況下,航空公司會通過給超出的旅客升艙來解決問題。

如果還是不行,就必須有人改乘其他航班。對此航空公司會予以一定的補償。公平的說,對於不趕時間的乘客,一般能從改乘中獲利。但是如果這個航班的乘客都很急,問題就不好解決。

這個問題是個小概率問題,但是每次發生都是勁爆的衝突事件。不過從這個超售問題從來得不到解決可以看出,航空公司從中得利要大於解決衝突事件所付出的成本。

2、分析一下,美聯航是種族歧視嗎

美聯航是個有種族歧視傾向的公司嗎?美聯航由於其體量,在全世界都有其分佈,他的公司員工組成的特點就是,更多少數族裔,更多的雇傭了除美國人以外的外國人。所以,其對亞裔人士抱有歧視的可能性並不大。

3、對乘客動用暴力是員警的錯還是航空公司的問題

從美國航空公司規定上看,航空公司有權力請超買旅客下機。但是,對旅客使用嚴重的暴力則是違反相關法律和規定的。發生暴力對待乘客事件,更大程度上是員警執法不當。關於這一點,芝加哥警方已經確認。當然,航空公司未予以正確指示也是有很大問題的。

·END·

樂視財訊

重新定義財經資訊

然後就把氣就撒到那些倒楣的乘客身上,這種風氣也傳給了以後入職的新員工。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J.D. Power & Associates每年都對航空公司客戶滿意度進行調查。美聯航在航班延誤、取消、粗暴對待旅客行李、乘客不滿等所有主要指標方面不是第一就是並列第一。就像麥肯錫已退休的高級合夥人倫尼.門多薩說的:”我從未見過美聯航這麼差的航空公司。”這個說關於這一點,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也表示了同樣的感受。

在新千年以來,美聯航的確也不太順。在2002年12月這家公司向美國政府申請美國法令第11章破產保護,一直到2006年2月1日才脫離破產保護,這大概是歷史上最大並歷時最長的航空公司破產保護案。

但是正常日子沒過幾天,美國又出了經濟危機,並且波及了全世界。民用航空業首當其中的被衝擊。2009財年,美聯航收入減少19.1%,當年虧損6.51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美聯行開始尋求合併以增加公司協同效率。

開始時,美聯航的合併物件是全美航空,但是大陸航空CEO傑夫.斯米塞克破壞了兩家的談判。事後,斯米塞克談及時任美聯航CEO譚凱翔時說:“我不想他娶個醜姑娘。”

合併後的新航空公司沿用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名稱,公司總部將位於舊聯合航空公司總部芝加哥,並成了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原美聯航CEO譚凱翔擔任公司的董事長,斯米塞克擔任CEO。

合併後的美聯航在斯米塞克領導下的確大幅度節省了成本,大概每年10億美元左右,但他使用的方法是大幅度降低工資,在養老金方案上違約,停止設施升級和飛機更換,這造成員工怨聲載道,服役機齡業內偏老。從行李處理到飛機可靠性等各方面都受到影響。

合併後的美聯航不是逐步結合兩家公司的訂票系統、網站和常旅客計畫,而是立刻就把三套系統合併,造成極大的破壞和混亂。採納比自己規模小的大陸航空的乘客服務系統後,美聯航又得培訓大量人員使用不同軟體。最終證明培訓進行得不夠。合併後的美聯航使用大陸航空的排班計畫,但其中部分飛行員資料不知所終,導致航班取消、航班被安排給退休或已故飛行員。

特別是2014年7月14日發生的一件事,凸顯了美聯航員工與管理層的不信任。一架即將從三藩市飛往香港的航班被人惡意塗鴉,機身用顏料塗上bye bye字樣和兩張粗糙的臉龐。空姐拒絕起飛,除非飛機再進行全面安全檢查。美聯航執飛、安全、維護團隊及飛行員都說飛機已經全面檢查過。僵局最終以航班取消告終,空姐因不服從命令而被解雇。

但實際上美聯航是在變好的。

美聯航的糟糕狀況開始變好大概是在2015年下半年,那年8月斯米塞克辭職了,公司雇傭了奧斯卡.穆尼奧斯。

穆尼奧斯的特點是喜歡和下屬談心。他給大陸航空深受愛戴的前CEO貝休恩打電話,邀請他到芝加哥商量如何恢復美聯航的聲譽。美聯航在全美國媒體大方承認”我們辜負了大家的期望,沒有實現承諾和發揮2010年合併的潛力”。在致員工的公開信中,穆尼奧斯答應“給員工合適工具提供服務和可靠性”。 他說在與一位供職美聯航多年的空姐談話中,這位空姐差點掉下淚來,告訴他“由於不得不多次跟乘客道歉,我覺得好累”。 在感恩節、耶誕節前夕的旺季,美聯航管理人員在機場向乘客發放免費礦泉水。

值得一提的是,穆尼奧斯在2015年曾經因為心臟病病休了一段時間,而整個美聯航在之後很多方面都是在變“好”的。

比如,最為基礎的,美聯航重新審視了它的登機方式。負責2015年夏天客戶滿意度調查的執行董事格雷瓦爾表示:“大家對登機過程很不耐煩。你一再發現滿意度越來越低。”美聯航的登機程式——五條警戒線對應各自登機群體——於2013年實行,以便人群在門口集結。但格雷瓦爾他們發現,這些警戒線有自我強化的作用。只要有人開始排隊,其他人也覺得要排隊。於是雖然登機時間還早,但候機廳已用警戒線圍出了大片地方。不管登機實際用了多久,那些排隊的人覺得等待時間更長了。

公司這些變好的跡象從年度財報也可以看得出來。2016年,美聯航全年淨收入23億美元,第四季度淨收入3.97億美元。這是美聯航有司以來最好的年報表現,同時航班取消數量、延誤時長、行李處置不當數量均為史上新低。

這個跡象也被沃倫.巴菲特捕捉到了,在2016年底他大幅度買進了美國幾個大型航空公司,其中美聯航的數量是2.4億美元。

關於美聯航的幾個小問題

1、超售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在此次美聯航事件中有個問題是“超售”。按照航空公司經驗,每架航班都會有臨時退票和沒趕上飛機的乘客,所以大多數航空公司會賣出比其航班座位更多的機票。這樣就可以讓航空公司的飛機承載儘量多的旅客。由於每增加一個旅客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其邊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而邊際收益可觀。所以超售行為對於航空公司的盈利還是蠻重要的一件事。大多數航空公司看上去非常高大上,但由於其剛性成本巨大,並具有比較強的週期性,公司經常處於盈虧線邊緣,所以超售行為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還是蠻重要的。而很多國家的民航管理部門也對此予以默認。基本是鑒於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予以其的後門。

但,如果某一班飛機的乘客非常勤勞,他們都準時到了機場,那麻煩就來了。也就是說,某架飛機的乘客比飛機的座位要多。很多情況下,航空公司會通過給超出的旅客升艙來解決問題。

如果還是不行,就必須有人改乘其他航班。對此航空公司會予以一定的補償。公平的說,對於不趕時間的乘客,一般能從改乘中獲利。但是如果這個航班的乘客都很急,問題就不好解決。

這個問題是個小概率問題,但是每次發生都是勁爆的衝突事件。不過從這個超售問題從來得不到解決可以看出,航空公司從中得利要大於解決衝突事件所付出的成本。

2、分析一下,美聯航是種族歧視嗎

美聯航是個有種族歧視傾向的公司嗎?美聯航由於其體量,在全世界都有其分佈,他的公司員工組成的特點就是,更多少數族裔,更多的雇傭了除美國人以外的外國人。所以,其對亞裔人士抱有歧視的可能性並不大。

3、對乘客動用暴力是員警的錯還是航空公司的問題

從美國航空公司規定上看,航空公司有權力請超買旅客下機。但是,對旅客使用嚴重的暴力則是違反相關法律和規定的。發生暴力對待乘客事件,更大程度上是員警執法不當。關於這一點,芝加哥警方已經確認。當然,航空公司未予以正確指示也是有很大問題的。

·END·

樂視財訊

重新定義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