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漢的冬天,粉和肉才是靈魂伴侶!

這一口滋味,有人漂洋過海帶去國外……

小編永遠記得小時候除夕年夜飯上那一碗扎實的粉蒸肉。

在童年的記憶裡,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好吃肉。因為家裡窮,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小編才能吃到媽媽做的粉蒸肉。

厚厚的米粉帶著肉,吃一片肉,夾幾口米粉,那一份軟糯多汁,久久不能忘懷。

媽媽說,“吃完這碗肉,就算過了除夕。”

1

今年,是李記開張的第26個年頭。

老李記得很清楚,1993年,兒子才剛剛出生,他一邊忙生意,一邊忙伢,讓那一年在記憶中特別忙碌。

粉蒸菜是湖北菜中的重量級嘉賓。一提起蒸菜,湖北最有名的就是“沔陽三蒸”了。沔陽三蒸,即是“珍珠圓子”、“蒸白丸”、“粉蒸肉”。

大概也許是太愛吃肉,老李在這三樣中,單單選中了粉蒸肉“發揚光大”。

湖北的粉蒸肉比別處更講究,多半都是葷素搭配,

上面是肉,下面一定會有菜。或是土豆,或是紅薯,或是蓮藕。

老李選的是芋頭。芋頭浸泡在葷菜的油脂中,別有一番濃郁的風味,上好的五花肉被芋頭吸走了油,也不再甜膩;漸漸,芋頭也變成了肉食動物的新歡。

你問小編芋頭打底的粉蒸肉有多成功、多好吃?

本來並不在菜單上的芋頭,被吃貨們一搶,老李不得不把芋頭單獨做了半成品對外出售。

如今菜單的最後一排,芋頭赫然在列,與肉呼應,10塊一斤。

2

武漢市場上對外出售的米粉老李都試過了,也沒有他想要的味道,只能自己摸索,一次一次慢慢來。

在蒸肉米粉裡面加腐乳汁特別香,如今已經不是什麼特別的秘密,各大菜譜都寫盡了。老李就試了黃豆醬,帶一點鹹鮮,帶一點微甜,又回味無窮。

粉蒸肉的粉更是別有心機,除了米粉,還有黃豆、蠶豆、花椒、辣椒,一共20多種。顆粒也更粗,也更吸油。

用柴火老灶一炒起來,滿室飄香。

改良過的配方果然叫座,一炮而紅。左鄰右舍蠻多人看著老李的生意好,也跟風做起了粉蒸肉,但都沒能做下去。

“有些事情,看著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是那回事。料下的不對,蒸的時間不對,都不是拉個味。”

淩晨3點起床,7點到菜市場,晚上七點收班,二十幾年如一日,說起來老李也忍不住要訴苦:“我們這行,現在都沒人幹,真的蠻苦”。

老李也曾想過和超市合作或者在淘寶上開店,但結果都不理想。

“我們十幾年前就和大超市合作過,原來只賣十幾塊,進去要賣二十幾,不划算。”

“而且也要人守著,這個菜是精細活,沒人收拾賣相就不好看。做了一段時間覺得不行,還是菜市場最好。”

3

這麼多年下來,老李也在不斷跟上時代。他研發了粉蒸排骨——居然被人嫌棄瘦肉太多;研發了香菇釀肉——被吃貨評價太有特色,順手還做起了滷味。

“鋪子太大,順手做著一起賣一賣,大家也換換口味。”

聽說,住在隔壁的吃貨鄰居,最強的一年花了千把塊錢,平均三天就要吃一頓李記!

說起來,26歲的李記粉蒸肉已經算是武漢美食界的“前輩”,可三家店的位置都太刁角,只開在菜場。

“年輕人都不愛吃,我們都是菜場裡的老客戶嘛”。

甚至連天天賣菜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家樓下還有這麼一家好吃的店;不是附近的居民和老饕,往往擦身而過了。

幸虧吃貨都有一個好耳朵,雖然位置刁,但也依然有吃貨循著吃貨的推薦去。

“今天還有三個婆婆從華科那邊過來。我們沒有武昌的店子,招不到人,對不起對不起……”

記住,五點之後去,基本盤子都空了,粉蒸肉成品十有八九是買不到的,只能和一層疊一層的空盤子倆倆相望,買點生的,回家慢慢蒸吧。

輾轉跨江也要吃,因為老李做的,就是老武漢那個家常味嘛。人的味覺,是最靈敏的。比舌尖上的味道更有大眾基礎的,恐怕恐怕也只有年夜飯之味能夠與之媲美。

往往一年中,只有這一頓飯是需要用生命和歲月來銘記的。

家的味道,可以留在嘴裡一陣子,也可以記在心裡一輩子。

店鋪資訊

位址: 江岸區永清街陳懷民生鮮食品菜場16號攤位(近七一中學)

人均:19元

老李也曾想過和超市合作或者在淘寶上開店,但結果都不理想。

“我們十幾年前就和大超市合作過,原來只賣十幾塊,進去要賣二十幾,不划算。”

“而且也要人守著,這個菜是精細活,沒人收拾賣相就不好看。做了一段時間覺得不行,還是菜市場最好。”

3

這麼多年下來,老李也在不斷跟上時代。他研發了粉蒸排骨——居然被人嫌棄瘦肉太多;研發了香菇釀肉——被吃貨評價太有特色,順手還做起了滷味。

“鋪子太大,順手做著一起賣一賣,大家也換換口味。”

聽說,住在隔壁的吃貨鄰居,最強的一年花了千把塊錢,平均三天就要吃一頓李記!

說起來,26歲的李記粉蒸肉已經算是武漢美食界的“前輩”,可三家店的位置都太刁角,只開在菜場。

“年輕人都不愛吃,我們都是菜場裡的老客戶嘛”。

甚至連天天賣菜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家樓下還有這麼一家好吃的店;不是附近的居民和老饕,往往擦身而過了。

幸虧吃貨都有一個好耳朵,雖然位置刁,但也依然有吃貨循著吃貨的推薦去。

“今天還有三個婆婆從華科那邊過來。我們沒有武昌的店子,招不到人,對不起對不起……”

記住,五點之後去,基本盤子都空了,粉蒸肉成品十有八九是買不到的,只能和一層疊一層的空盤子倆倆相望,買點生的,回家慢慢蒸吧。

輾轉跨江也要吃,因為老李做的,就是老武漢那個家常味嘛。人的味覺,是最靈敏的。比舌尖上的味道更有大眾基礎的,恐怕恐怕也只有年夜飯之味能夠與之媲美。

往往一年中,只有這一頓飯是需要用生命和歲月來銘記的。

家的味道,可以留在嘴裡一陣子,也可以記在心裡一輩子。

店鋪資訊

位址: 江岸區永清街陳懷民生鮮食品菜場16號攤位(近七一中學)

人均: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