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誰該「吃雞」?|車壹條

一位車企的高管抱怨,稱自己是活在數字裡的棋子。

而實際上,龐大的汽車行業不就是由這些數字組成,在高速增長的紅利期,哪容得你一步走錯。在已經開始的2018年,就看誰能踏准步點。踏准了晚上吃雞,踏不准只有回家玩青蛙的命了。

文|加菲貓

圖|來源網路

元旦過去快一個月的時間,要不是車企接踵而至的答謝宴和身邊人對春運的各種抱怨,壹哥還感受不到一些久違的“年味兒”。由匆匆忙忙的2017過度到充滿期待的2018 ,忙碌的汽車人和車企基本上是無縫銜接,

但在汽車企業的年終考裡,我們依然能感到行業的變化。

商務部發佈的汽車產銷資料肯定了2017年汽車企業的努力,我國汽車銷量高達2887.9萬輛,同比增張3%,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並且從行業機構和汽車專家的預測中可以斷定,今年我國將突破3000萬輛大關,發展勢頭依舊可期。市場蛋糕已經做好,就看車企如何搶食。

毋庸置疑的是,我國汽車市場的平穩發展很大程度上助攻了大眾集團的全球衛冕。雖然豐田集團還未公佈去年的全球銷量,但在大眾斬獲的1074萬輛的光環下,豐田逆襲的機會微乎其微。正所謂“得中國市場者得天下”,南北大眾在中國市場分別榮獲冠、季軍,聯手為大眾集團貢獻了4成的銷量,

而豐田暫居我國第五的位置,與大眾相差近200萬輛,如果想要重回全球老大的位置,中國市場才是豐田發力的戰略要地。不過,不服輸的豐田可能會辯解:“論利潤,我們是大眾的2.7倍”。

豐田的惜敗難掩日系品牌在華的強勢崛起,豐田、日產、本田等主流日系品牌在華的合資公司均超額完成了全度目標,

其餘的廣汽三菱、長安馬自達和鄭州日產等體量較小的車企也都順利完成了年度目標。盛世之下,日系三強的格局正在發生微弱的變化,東風本田憑藉主力車型思域和CR-V的熱銷,緊隨東風日產和廣汽本田的身後,躍居第三名。只不過,如今的思域在網上已經成為“全民公敵”,CR-V的“機油門”也正在持續發酵,2018年東本能否延續快速增長的勢頭,
還要取決於東本對中國市場的態度,畢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與日系一同慶祝的還有自主品牌。“十二連降”的陰霾早已不再,上一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84.67萬輛,同比增長3.0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88%,佔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69個百分點。其中,吉利開啟“吃雞模式”激增63%,繼長安、長城之後擠進“百萬輛俱樂部”,一舉奪得自主品牌第一的位置。而長城雖然保持原地踏步,但其高端品牌WEY已經在中國豪華SUV市場站穩腳跟,WEY旗下的“雙子星”月銷均已過萬。隨著吉利領克的加入,WEY沖高的路上已不再是一個人。

眼下吉利、長城、長安、廣汽和上汽乘用車組成了我國自主車企第一陣營,無論是市場表現,還是綜合實力,這些自主優等生均有實力與合資品牌一決高低,預測今年雙方的戰役將會更加激烈。而在第一陣營的高光下,北汽、眾泰、比亞迪開始呈現負增長,下滑最嚴重的江淮已經跌出自主前十的範疇,潮水還沒有退,裸泳者已經浮出水面了。

日系與自主的不斷上揚瓜分了誰的利益?從市場情況來看,韓系與法系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合資品牌前十名中僅有北京現代還在苦苦掙扎,同比下滑幅度已經超過30%,而神龍汽車和東風悅達起亞(YDK)更是驚呆下巴,分別下滑36.85%和44.61%。價格亂戰引發經銷商反水成為YDK的主旋律,銷量萎縮導致神龍搬回武漢總部也引發了外地員工的集體反抗,這對難兄難弟正在陷入市場困局。實際上,雙方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比如大家都是靠顏值吃飯,而毀于才華。至於說誰能率先止頹,目前來看,只能靠玄學了。

傳統汽車領域的成王敗寇在2017年的車企期末考上呈現得很清楚,而在榜單之外,還有一股力量正在興起,那就是新能源汽車。過去一年,我國市場上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速高達77萬輛,同比增長53%。隨著今年雙積分政策的落地,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100萬。大棒之下,國外品牌在中國已經組好了CP,今年大眾與江淮的電動車即將上市。壹哥忍不住想問,去掉了“VW”車標的江淮大眾電動車,你會買嗎?

我國汽車產業結構的調整,讓另一股勢力看到了逆襲的希望。新造車企業在去年年底開始頻繁登上媒體頭條,蔚來、拜騰、威馬、小鵬等新造車企業均發佈了新車,並且在媒體報導中獲悉多位元傳統汽車人轉投新造車企業,這股勢力與傳統車企將在2018年全面開戰,遺憾的是,在這股勢力裡少了賈躍亭的影子。至於說“下周回國”的賈躍亭何時才能帶著他的FF重回中國市場,咱們還是聊一聊明天樂視股票是否繼續跌停吧。

今年年初,一位車企的高管抱怨,稱自己是活在數字裡的棋子。而實際上,龐大的汽車行業不就是由這些數字組成,在高速增長的紅利期,哪容得你一步走錯。在已經開始的2018年,就看誰能踏准步點。踏准了晚上吃雞,踏不准只有回家玩青蛙的命了。

其中,吉利開啟“吃雞模式”激增63%,繼長安、長城之後擠進“百萬輛俱樂部”,一舉奪得自主品牌第一的位置。而長城雖然保持原地踏步,但其高端品牌WEY已經在中國豪華SUV市場站穩腳跟,WEY旗下的“雙子星”月銷均已過萬。隨著吉利領克的加入,WEY沖高的路上已不再是一個人。

眼下吉利、長城、長安、廣汽和上汽乘用車組成了我國自主車企第一陣營,無論是市場表現,還是綜合實力,這些自主優等生均有實力與合資品牌一決高低,預測今年雙方的戰役將會更加激烈。而在第一陣營的高光下,北汽、眾泰、比亞迪開始呈現負增長,下滑最嚴重的江淮已經跌出自主前十的範疇,潮水還沒有退,裸泳者已經浮出水面了。

日系與自主的不斷上揚瓜分了誰的利益?從市場情況來看,韓系與法系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合資品牌前十名中僅有北京現代還在苦苦掙扎,同比下滑幅度已經超過30%,而神龍汽車和東風悅達起亞(YDK)更是驚呆下巴,分別下滑36.85%和44.61%。價格亂戰引發經銷商反水成為YDK的主旋律,銷量萎縮導致神龍搬回武漢總部也引發了外地員工的集體反抗,這對難兄難弟正在陷入市場困局。實際上,雙方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比如大家都是靠顏值吃飯,而毀于才華。至於說誰能率先止頹,目前來看,只能靠玄學了。

傳統汽車領域的成王敗寇在2017年的車企期末考上呈現得很清楚,而在榜單之外,還有一股力量正在興起,那就是新能源汽車。過去一年,我國市場上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速高達77萬輛,同比增長53%。隨著今年雙積分政策的落地,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100萬。大棒之下,國外品牌在中國已經組好了CP,今年大眾與江淮的電動車即將上市。壹哥忍不住想問,去掉了“VW”車標的江淮大眾電動車,你會買嗎?

我國汽車產業結構的調整,讓另一股勢力看到了逆襲的希望。新造車企業在去年年底開始頻繁登上媒體頭條,蔚來、拜騰、威馬、小鵬等新造車企業均發佈了新車,並且在媒體報導中獲悉多位元傳統汽車人轉投新造車企業,這股勢力與傳統車企將在2018年全面開戰,遺憾的是,在這股勢力裡少了賈躍亭的影子。至於說“下周回國”的賈躍亭何時才能帶著他的FF重回中國市場,咱們還是聊一聊明天樂視股票是否繼續跌停吧。

今年年初,一位車企的高管抱怨,稱自己是活在數字裡的棋子。而實際上,龐大的汽車行業不就是由這些數字組成,在高速增長的紅利期,哪容得你一步走錯。在已經開始的2018年,就看誰能踏准步點。踏准了晚上吃雞,踏不准只有回家玩青蛙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