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陽造,能否再續“前世”傳奇

《支點》記者 李章穎

同為工業遺產變身的“文創園區”,自誕生之初,“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

與798頗為相似

漢陽造的產生背景與798十分相似。

漢陽造創意園相關負責人告訴《支點》記者:“創意園一期項目正是在航太科工武漢磁電有限責任公司,

其次分別是攝影(占28.9%)、雕塑(19.7%)、設計(7.3%)、行為藝術(5.1%)等。

相較之下,漢陽造創意園的“產業氣息”更加濃厚。

漢陽造一期項目以航太科工武漢磁電公司廠區60棟廠房為主體,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

園區建築呈方正棋盤狀佈局,保留了工業氣息,並加入不少當代藝術設計。園區道路旁放置了許多二維碼樁,掃描後顯示園區指南,包括地圖及入駐企業編碼。

從企業名單可以看出,園區內企業以文化傳播公司和廣告公司為主。

亟待找准突破口

在漢陽造創意園的一眾建築中,以漢陽會館最為顯眼。

漢陽會館是以張之洞漢陽工業製造時代的行政辦公樓為原型,1:1複建打造的園區地標建築。這個面積達2640平方米、高9.25米的超大loft空間,目前主要被用來舉辦各種類型的藝術展覽和品牌活動。

(漢陽會館)

從歷史脈絡來看,張之洞在武漢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湖北紡紗局、湖北制麻局等近代企業,占同期全國新建官辦與官商合辦企業的24%,為全國之冠。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奠定了湖北近代工業的基礎,在推動整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也功不可沒。

一位對武漢工業頗有研究的人士對《支點》記者說:“以漢陽鐵廠為代表的武漢近代工業崛起,離不開張之洞、盛宣懷等人的銳意改革,體現在引進技術、改進設備、優化管理、培養人才、籌措資金等各個方面。現在,在原有的工業區打造創意園,並以‘漢陽造’之名,能否再續前世傳奇,關鍵還是得繼承百年前漢陽造的創新精神。”

該人士說,漢陽造創意園要想在全國脫穎而出,

必須發揮自身優勢,找准突破口。漢陽造若和798比藝術氣息沒法比,或許可借武漢的設計產業“東風”,在設計方面多做文章。同時,還應站在整個武漢市的層面,和市內其他文化創意聯動溝通,進行差異化發展。

那麼,如何傳承“創新”,讓老工業區煥發生機呢?

武漢致盛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支點》記者,當前漢陽造創意園聚集了廣告設計、影視傳媒、文化科技、創客空間等170餘家企業,

有4000多員工,4家文化創意企業登陸新三板。2016年,園區總產值15億元人民幣。漢陽造今年將加快打造互聯資訊平臺、水下攝影基地、廣告演播廳、導視系統環藝升級等公共服務平臺。

不過,以目前來看,漢陽造園區企業以中小型為主。企業不僅要“招得進”,還得“留得住”和“養得大”。

“未來三年,漢陽造會致力於以創意引領產業發展,想方設法引進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企業,特別是具有產業帶動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龍頭型企業。” 上述相關工作人員說。在漢陽造廣告創意產業園的官方網站上,正在招商的二期專案主要包括廣告創意、影視製作、藝術設計、新媒體和電子商務五大產業。

去年年初,武漢市提出,至2020年,要建成與超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產業功能體系,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而當前,北京文創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均超過10%,位於國內文創產業第一梯隊。

從這一角度看,僅僅一個漢陽造是不夠的。文創產業,對於大武漢而言,值得期待。

” 上述相關工作人員說。在漢陽造廣告創意產業園的官方網站上,正在招商的二期專案主要包括廣告創意、影視製作、藝術設計、新媒體和電子商務五大產業。

去年年初,武漢市提出,至2020年,要建成與超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產業功能體系,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而當前,北京文創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均超過10%,位於國內文創產業第一梯隊。

從這一角度看,僅僅一個漢陽造是不夠的。文創產業,對於大武漢而言,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