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佛山、湛江新機場今年動工!這個會上還透露了這些好消息

廣東兩會期間

網友們拋出了一系列犀利的問題

如何解決粵東西北發展不平衡問題?

粵西何時通高鐵?

貧困地區如何脫貧?

……

早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一場記者會,

省發改委、財政廳、商務廳主要負責同志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場記者會上,汕頭、佛山、湛江、清遠四市市長更為詳細地解答了網友們的問題。

近期,省政府發佈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的中期規劃,確定把汕頭、湛江兩市作為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汕頭

汕頭市市長鄭劍戈

根據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汕頭將構築“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城市新格局。同時還將完成總投資兩千億元的一大批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時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鐵今年動工

建設國際化大港口

汕頭與香港招商局開展戰略合作,投資一百多億元,將汕頭港打造成現代化、國際化的大港口。

這個港口選址在廣澳島,一期已經投入使用。未來在四年內將全部建成。

建設三條跨海灣通道

在汕頭海灣現有兩條大橋的基礎上,再建設三條跨海灣通道,其中新增兩座大橋和一條海底隧道。目前,三個工程都已經動工建設,這將全方位打通汕頭灣南北交通主動脈。

建設五條鐵路動脈

據介紹,期待已久的汕汕高鐵(汕頭-汕尾)將於今年動工,時速達350公里/小時。

同時,廈深鐵路到市中心的聯絡線,潮汕機場到中心城區的聯絡線,這兩條聯絡線在今年6月份完成。另外還有疏港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全域的城市軌道,總長度達到260公里。

人氣指數提升,潮商回鄉投資

過去一年,汕頭著力“創文”,優化營商環境,重拾海內外潮人對家鄉的歸屬感。

過去一年,汕頭的人氣指數不斷上升,城市聚集效應日益增強。去年全市接待旅遊過夜人數達到3144萬人次,

增長13%,實現旅遊收入達到457億元,增長29%,潮汕國際機場年旅客輸送量已經上升到485萬人次,其中往返汕頭的旅客達到300萬人次。

其次,一大批大型的企業也看好汕頭,相繼進駐汕頭投資產業和基礎設施。截至目前,已有60多家世界500強和全國500強企業進駐汕頭發展。海內外潮商也紛紛回來投資創業,比如泰國中華總商會將投資100億元開發中泰華僑中心。原本在外投資的本土企業家也對家鄉充滿信心,

表示要“紮根家鄉、做大做強”。

湛江

湛江市市長姜建軍

今年6月,湛江進入高鐵時代

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交通問題是湛江的第一大短板。未來,湛江將通過海陸空鐵綜合交通的佈局、優化和強化,來進一步支撐全國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同時落實好省域副中心全省的戰略規劃。

高鐵:3小時到廣州

湛江的第一條高速鐵路正在加緊建設,目前高鐵站主體結構封頂,預計今年6月份湛江可以和茂名、陽江幾個市進入高鐵時代,到廣州的鐵路時間大概3個小時。

此次省長的報告當中還提到,將規劃一條廣州到湛江35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這樣一來便可以加快全省一體化的發展,把粵西和珠三角和粵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機場:2020年新機場可通往多個世界城市

新的國際機場將在今年全面動工,計畫用3年的時間建成,到2020年新的湛江國際機場可以通達國內的主要城市和世界的許多城市。

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去年12月實現通車

去年12月28日汕湛高速實現了通車。此外,湛江還將把重要的發展片區、節點,通過高快速路連通,同時完善主幹道、主路網,使得湛江和全國的高速路網緊密相連,來支撐湛江的經濟發展。

港口:打造北部灣“蛇口”

湛江和招商局簽訂了“1+N”的戰略合作協定,將打造“北部灣的蛇口”,包括湛江港的擴建、東海島的擴建、郵輪碼頭以及省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的30萬噸級航道的改擴建,湛江整個港口的發展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佛山

佛山市市長朱偉

佛山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座製造業大城。佛山市市長朱偉表示,將運用好“組合拳”,實現“破立降”,降低企業成本,使得佛山真正成為全國製造業的一個“成本窪地”;同時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轉變。

籌辦理工科大學

佛山是製造業大城市。作為國家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改革試點的區域,佛山著力探索製造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

在培育新動能方面,佛山堅持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籌備新的理工科大學

從政府層面推動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要利用好省政府把先進科學實驗室放在佛山建設的機遇,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同意佛山以全新的體制機制再籌辦一所新的理工科大學的機遇,把原創的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提升起來,在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上真正取得突破,真正地發揮產業的領先優勢。

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改變

強化企業的主體創新活動,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加強各種創新要素在佛山的聚集和成果轉化,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製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模式,跟著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轉變。

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年內動工

去年,佛山西站投入運營。作為國家鐵路規劃建設中的四個主鐵路樞紐之一,佛山西站也是廣佛地區西部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目前已經建成10個月臺21條線,而且是全國首個“下進下出線下式”高鐵站,也是全國首個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鐵路客運樞紐站,是廣州地區向大西南地區始發終到的鐵路火車站。

除了佛山西站,佛山也加快建設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把佛山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航空樞紐。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的建設已經正式啟動,並寫入了省政府的工作報告,選址落戶在佛山高明,先期工程爭取今年年內動工,三年後建成投入使用。

清遠

清遠市市長郭鋒

實現精准脫貧

作為農村農業大市,清遠農村人口和山區的面積分別占70%。這幾年,為了解決農村、農業、農民“三農”的發展滯後問題,積極地探索農村的綜合改革。

過去5年時間,清遠農業的總收入年均增長了12.8%,GDP增長年均8%左右,大幅度地高於經濟總量的增長;村集體的收入年均增長12%;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達到年均10.5%的增長。2016~2017年,清遠脫貧人數接近10萬人。按照國家的標準是13.4萬貧困人口,今年剩下的3.4萬人口,可以逾期實現精准脫貧。

加快農村產業發展,實現農民人均3萬元收入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產業興旺。沒有產業,沒經濟,沒產品,就沒有農民的富裕,清遠在產業發展過程當中主要是抓住三個“三”的工程。第一個“三”是三品工程,即品種、品牌、品質;第二個是抓住“3+X”的產業,比如清遠雞、英德紅茶等等;第三個是用5到8年通過農村改革去實現農村農民人均30000元的收入,目前是6000多元。

汕頭、佛山、湛江、清遠的小夥伴們

看到市長們規劃的小目標

對家鄉未來發展是不是更期待啦?

編輯:章淼、張齡丹

校核:陳夏霓

同時落實好省域副中心全省的戰略規劃。

高鐵:3小時到廣州

湛江的第一條高速鐵路正在加緊建設,目前高鐵站主體結構封頂,預計今年6月份湛江可以和茂名、陽江幾個市進入高鐵時代,到廣州的鐵路時間大概3個小時。

此次省長的報告當中還提到,將規劃一條廣州到湛江35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這樣一來便可以加快全省一體化的發展,把粵西和珠三角和粵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機場:2020年新機場可通往多個世界城市

新的國際機場將在今年全面動工,計畫用3年的時間建成,到2020年新的湛江國際機場可以通達國內的主要城市和世界的許多城市。

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去年12月實現通車

去年12月28日汕湛高速實現了通車。此外,湛江還將把重要的發展片區、節點,通過高快速路連通,同時完善主幹道、主路網,使得湛江和全國的高速路網緊密相連,來支撐湛江的經濟發展。

港口:打造北部灣“蛇口”

湛江和招商局簽訂了“1+N”的戰略合作協定,將打造“北部灣的蛇口”,包括湛江港的擴建、東海島的擴建、郵輪碼頭以及省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的30萬噸級航道的改擴建,湛江整個港口的發展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佛山

佛山市市長朱偉

佛山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座製造業大城。佛山市市長朱偉表示,將運用好“組合拳”,實現“破立降”,降低企業成本,使得佛山真正成為全國製造業的一個“成本窪地”;同時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轉變。

籌辦理工科大學

佛山是製造業大城市。作為國家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改革試點的區域,佛山著力探索製造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

在培育新動能方面,佛山堅持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籌備新的理工科大學

從政府層面推動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要利用好省政府把先進科學實驗室放在佛山建設的機遇,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同意佛山以全新的體制機制再籌辦一所新的理工科大學的機遇,把原創的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提升起來,在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上真正取得突破,真正地發揮產業的領先優勢。

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改變

強化企業的主體創新活動,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加強各種創新要素在佛山的聚集和成果轉化,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製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模式,跟著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轉變。

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年內動工

去年,佛山西站投入運營。作為國家鐵路規劃建設中的四個主鐵路樞紐之一,佛山西站也是廣佛地區西部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目前已經建成10個月臺21條線,而且是全國首個“下進下出線下式”高鐵站,也是全國首個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鐵路客運樞紐站,是廣州地區向大西南地區始發終到的鐵路火車站。

除了佛山西站,佛山也加快建設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把佛山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航空樞紐。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的建設已經正式啟動,並寫入了省政府的工作報告,選址落戶在佛山高明,先期工程爭取今年年內動工,三年後建成投入使用。

清遠

清遠市市長郭鋒

實現精准脫貧

作為農村農業大市,清遠農村人口和山區的面積分別占70%。這幾年,為了解決農村、農業、農民“三農”的發展滯後問題,積極地探索農村的綜合改革。

過去5年時間,清遠農業的總收入年均增長了12.8%,GDP增長年均8%左右,大幅度地高於經濟總量的增長;村集體的收入年均增長12%;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達到年均10.5%的增長。2016~2017年,清遠脫貧人數接近10萬人。按照國家的標準是13.4萬貧困人口,今年剩下的3.4萬人口,可以逾期實現精准脫貧。

加快農村產業發展,實現農民人均3萬元收入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產業興旺。沒有產業,沒經濟,沒產品,就沒有農民的富裕,清遠在產業發展過程當中主要是抓住三個“三”的工程。第一個“三”是三品工程,即品種、品牌、品質;第二個是抓住“3+X”的產業,比如清遠雞、英德紅茶等等;第三個是用5到8年通過農村改革去實現農村農民人均30000元的收入,目前是6000多元。

汕頭、佛山、湛江、清遠的小夥伴們

看到市長們規劃的小目標

對家鄉未來發展是不是更期待啦?

編輯:章淼、張齡丹

校核:陳夏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