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宜家創始人去世,終年91歲!5歲賣火柴、17歲創立宜家,如今身家437億美元,卻一生勤儉!

當地時間1月27日,宜家家居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在瑞典家中逝世,享年91歲。

在宜家公司稍後發佈的一份聲明中寫道:“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宜家公司創始人Ingvar Kamprad于(當地時間)1月27日在位於瑞典斯莫蘭的家中安詳辭世。他的家人和全球宜家家居員工都會非常懷念他。”

作為宜家家居公司的開山人,坎普拉德掌舵這一公司超過了70年。現如今的宜家已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傢俱零售商,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歡迎的品牌之一。

這個由他一手創建的全球最大傢俱和家居公司,遍佈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28個商場。每一家分店的建立,都和坎普拉德的傾心投入、親力親為分不開。

在他身上,有著很多標籤與傳聞。

比如:“最小氣的億萬富翁”,“坐飛機總是坐經濟艙”、“開一輛1993年的富豪直到車子老化”、“喜歡買打折商品”、“穿二手衣服”等。

一生勤儉

被稱最有錢的“吝嗇鬼”

坎普拉德的財富,始終是個謎一樣的存在。

據2003年《商業週刊》的一篇文章報導,當時77歲的坎普拉德已超過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其個人資產已達4000億瑞典克朗(合530億美元),而蓋茨的淨資產是470億美元。在此之前,蓋茨穩居世界首富位置達10年之久。

自2007年以來,坎普拉德在全球億萬富豪榜上的排行情況:

2007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以330億美元位列第4;

2008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以310億美元位列第7;

200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

以220億美元位列第5;

2010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以230億美元位列第11;

2011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以60億美元位列第162。

2012年6月,瑞士雜誌《比蘭》將86歲的坎普拉德評為“歐洲最富有男性”,身家約375億美元。截至2017年5月,據《福布斯》估計,坎普拉德的淨身家達到437億美元。

雖然坐擁億萬身家,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但類似的說法卻多次為坎普拉德本人所駁斥。

有一次,坎普拉德對瑞典的《工業日報》說:“有人說我是‘世界首富’,

那是假的,純屬杜撰。宜家屬于基金會,我和我們家都沒有從宜家得到一分錢。”這樣的說辭不僅是對媒體,他在宜家員工、全球各地的供應商面前也都曾發表過。

與此同時,坎普拉德也是出了名的節儉。

坎普拉德一向不喜歡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上花錢,他乘飛機時總是坐經濟艙。2014年,坎普拉德因逃稅“流亡”40年後重返瑞典,他在接受電視採訪時稱:“如果你看看現在的我,

我身上穿的每一件東西都能在跳蚤市場買到。”

在長達20年時間裡,他一直開著一輛1993款的富豪240 GL,價值約2.2萬美元,只是不久前才聽人勸告換了輛車,因為已經91歲的他還開這原來的車有點太危險了。

還有更離奇的,比如他吃完飯後從餐廳裡順走免費的鹽和黑胡椒;為了省理髮的錢,攢著頭髮等到去發展中國家時再剃……

同樣也不怎麼講究飲食。

再看看他的穿著打扮,你是很難把他與“富豪”、“時尚”、“風尚”這些字眼聯繫在一起的,也很難與宜家裡那些明亮和自然的色彩產生聯想。

但據《紐約時報》報導,有媒體指出,坎普拉德不僅住在一棟俯瞰日內瓦湖的別墅裡,並在瑞典和普羅旺斯分別擁有莊園和葡萄園。而且,他除了開富豪,還開保時捷。他個人節制的一面,更多為公司管理層作出的榜樣。

傳奇一生!

5歲賣火柴、17歲創立宜家

英瓦爾5歲時便向鄰居售賣火柴,11歲時就從給一家種子商店供貨的交易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錢。上中學後,他就能順利地與接觸到的任何人進行交易。

1943年,17歲的英瓦爾中學畢業,他以書面形式向管理部門申請了一家店鋪,因其未成年,於是拜託舅舅給他簽字,他給這家公司取名為“IKEA”,這個名字是由他自己的姓名(Ingvar·Kamprad)、他生長的農莊艾爾姆塔里德(Elmtaryd)和牧區阿根納瑞(Agunnaryd)的首字母組合而成。這就是後來的宜家集團。

宜家創立初期,凡是坎普拉德認為可以低價吸引顧客的商品,包括鉛筆、錢包、鐘錶和低廉的化妝品、尼龍襪等,這些都會用來出售。而這些業務是家族性質的,坎普拉德的父母參與其間,幫助坎普拉德做客服接電話、處理訂單等。

1947年,需要服兵役的坎普拉德並不想放棄他的生意,於是征得上級同意,他租了一個獨戶人家的地下室來工作。最初幾年,宜家的總部就設在這裡。“我的第一個郵購室,總面積不過一平米,但卻是全行業最經濟的。”坎普拉德後來回憶說。

1948年,基礎兵役服完後的坎普拉德被調到了一所軍官學校。在那裡,他成為一家文具公司駐瑞典的總代理人。通過軍官考試後,坎普拉德回到父母身邊,從那時起,他想以艾爾姆塔里德農莊為出發點經營自己的生意。

坎普拉德繼續從國外進口商品,再將它們賣給零售商,他用心地印刷了大量名為“宜家新商品”的廣告單:“對生活在鄉間的人們來說,你也許已經注意到,維持收支平衡並不容易。為什麼呢?你們自己生產了各種糧食作物,可是似乎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所有的東西都貴得離譜,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於那些中間商的緣故……我們向您提供的商品價格跟您的中間商的進貨價格一樣,有些甚至更便宜些。”

這種深入顧客的行銷策略在當時可謂開創之舉,廣告小冊子裡宣傳的商品因此受到了顧客極大的歡迎,有效的宣傳自然帶來了飛漲的訂單數量。

有一天,坎普拉德看到了做傢俱大買賣的人發的廣告,他怦然心動:“我住的莫科恩附近有許多小傢俱商,為什麼不試試搞傢俱經營呢?”於是,在做進口商品的同時,坎普拉德也開始賣傢俱。同所有的零售商一樣,他也非常注意對成本的控制。為了降低成本,坎普拉德不惜在設計上花功夫。據說,宜家的邦格咖啡杯從誕生至今已重新設計了三次,只是為了能在一個貨盤上多裝一些。

1953年,坎普拉德在瑞典阿爾姆胡特開設了一間傢俱展廳,一年後,郵購目錄冊發行量就達到60萬份。同年,一名設計師發現把桌腿卸下來可以塞進汽車後備箱,宜家由此開啟了其“平板包裝”之路。

1961年,宜家以其低價策略在瑞典的傢俱商中構成了不容忽視的巨大威脅,他們聯手向生產商施壓共同抵制宜家,結果促進宜家在瑞典之外找到新的供應商,並從此開始全球採購的步伐。

1965年,宜家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外的昆根斯庫瓦商店開業,這標誌著反映宜家理念的一系列重要基石的確立:大型商場、遠離城市中心、免費停車場……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山人海的顧客在門口排起長龍,場面壯觀並為眾多媒體所報導。

也是在這一年,坎普拉德創辦了第一家宜家商場。然而,五年後的一場大風擊碎了商場的霓虹燈,由此引發的火災燒毀了整家商場。就在人們為坎普拉德感到惋惜時,一座新的宜家商場又在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來。經過瑞典傢俱商的聯合打壓後,早有準備的坎普拉德便開始在每年的營業利潤中撥出14%,以備不時之需。

隨後,坎普拉德本人開始接受節約簡樸的管理哲學,在生活中也遵行低調、簡單的行事原則。在眾多的媒體報導中,坎普拉德被描述為一個過著極為簡樸生活的老人。作為一個全球超級大富豪,坎普拉德卻在一些自助餐廳將自己的口袋塞滿鹽袋、胡椒袋。另外,他對宜家的錢也是錙銖必較,禁止一切浪費,哪怕是一小筆費用也不含糊。如果宜家的員工走出房間沒有關燈,他會很生氣。據坎普拉德的一位助理回憶,員工每天清晨六點在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如果還開著燈,會引來坎普拉德的責備,甚至引發他對員工智商和情商的懷疑。

坎普拉德推崇簡約哲學的理念深刻影響了之後宜家的整個企業文化。“簡單是一種美德”,坎普拉德說,“沒有規矩的企業不可能生存下去,但這一切都必須簡單。規矩越複雜,就越難遵守。”

這樣的理念在其1976年所發表的《一個傢俱商的誓約》中有所提及和體現——“在所有的國家和社會體系中,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部分的資源都被用於滿足一小部分人的生活,這種不均衡的情況普遍存在。以我們的行業為例,時髦和美麗的產品都被一小群生活條件優越的人壟斷著,宜家的目標就是改變這種現狀”。

此後,在抽絲剝繭中形成了宜家後來的企業願景和文化——“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這不僅是過去幾十年宜家的經驗積累,也是坎普拉德個人價值觀的體現。隨後,這種“節約成本、帶來美好”的價值觀折射到公司的經營乃至整個供應鏈每個環節的成本控制上。2000年,宜家提出要在接下來的10年,要對供應鏈進行更優化的配置,繼續將銷售價降低20%。

在《宜家創業史》一書中,德國知名媒體人呂迪格·容布盧特總結出宜家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不遺餘力地維持低價。坎普拉德曾說:“與我們的對手保持明顯的價格差異是絕對有必要的,在所有領域,我們要一直成為價格最公道的。”

宜家與中國

宜家跟中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998年,中國大陸第一個宜家家居商場在上海徐匯區開業。某種程度上,宜家也是中國市場設計與家居美學的教育者。

不過最近幾年,有個“世界百大未解之謎”最受媒體關注,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在宜家睡覺?

一到夏天,國外媒體就會出現一波關於中國人在宜家商場裡睡覺的報導,而每年報導的主角幾乎都是北京北四環的宜家店。中國人覺得很正常的事情,卻年復一年地讓友邦驚詫,體現了非常有趣的文化差異。

外媒配了大量的圖片,全是中國人在宜家裡的各種睡姿。

宜家總部發言人 Josefin Torell 說,“宜家中國既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阻止中國顧客睡覺,也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吸引他們在店裡睡覺。我們根本就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大家在我們的商場裡有家的感覺。確實,這額外增加了一點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如果顧客試過我們的傢俱,並且喜歡,我們可以賣出更多的床墊。”

也許這就是宜家受歡迎的原因:

在中國,店家很少會像宜家這樣允許顧客坐在沙發或者床上休息逗留。宜家不僅僅是一個買了就走的傢俱商場,更像是一個傢俱主題的主題樂園;所以在北京宜家,甚至有很多顧客從河北開五六個小時的車過來,再在這裡呆上八個小時。

綜合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作者:張弘一、金融蠻族(ID:Shoushouyin007)、獵雲網(ID:ilieyun)、愛范兒、虎嗅網

大眾證券報董秘第一圈微信直播群開始招募!特邀與資本市場相關的上市公司、銀行、基金、券商、會所、律所、資管等專業人員零距離互動交流,看24小時財經直播,找志同道合朋友,尋找合作機會。微信編輯單位-地區添加:dzzqdxm 為好友,通過驗證後發送拍照後的紙質名片給董小秘,邀請入群。快來和董小秘成為朋友吧!

攢著頭髮等到去發展中國家時再剃……

同樣也不怎麼講究飲食。

再看看他的穿著打扮,你是很難把他與“富豪”、“時尚”、“風尚”這些字眼聯繫在一起的,也很難與宜家裡那些明亮和自然的色彩產生聯想。

但據《紐約時報》報導,有媒體指出,坎普拉德不僅住在一棟俯瞰日內瓦湖的別墅裡,並在瑞典和普羅旺斯分別擁有莊園和葡萄園。而且,他除了開富豪,還開保時捷。他個人節制的一面,更多為公司管理層作出的榜樣。

傳奇一生!

5歲賣火柴、17歲創立宜家

英瓦爾5歲時便向鄰居售賣火柴,11歲時就從給一家種子商店供貨的交易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錢。上中學後,他就能順利地與接觸到的任何人進行交易。

1943年,17歲的英瓦爾中學畢業,他以書面形式向管理部門申請了一家店鋪,因其未成年,於是拜託舅舅給他簽字,他給這家公司取名為“IKEA”,這個名字是由他自己的姓名(Ingvar·Kamprad)、他生長的農莊艾爾姆塔里德(Elmtaryd)和牧區阿根納瑞(Agunnaryd)的首字母組合而成。這就是後來的宜家集團。

宜家創立初期,凡是坎普拉德認為可以低價吸引顧客的商品,包括鉛筆、錢包、鐘錶和低廉的化妝品、尼龍襪等,這些都會用來出售。而這些業務是家族性質的,坎普拉德的父母參與其間,幫助坎普拉德做客服接電話、處理訂單等。

1947年,需要服兵役的坎普拉德並不想放棄他的生意,於是征得上級同意,他租了一個獨戶人家的地下室來工作。最初幾年,宜家的總部就設在這裡。“我的第一個郵購室,總面積不過一平米,但卻是全行業最經濟的。”坎普拉德後來回憶說。

1948年,基礎兵役服完後的坎普拉德被調到了一所軍官學校。在那裡,他成為一家文具公司駐瑞典的總代理人。通過軍官考試後,坎普拉德回到父母身邊,從那時起,他想以艾爾姆塔里德農莊為出發點經營自己的生意。

坎普拉德繼續從國外進口商品,再將它們賣給零售商,他用心地印刷了大量名為“宜家新商品”的廣告單:“對生活在鄉間的人們來說,你也許已經注意到,維持收支平衡並不容易。為什麼呢?你們自己生產了各種糧食作物,可是似乎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所有的東西都貴得離譜,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於那些中間商的緣故……我們向您提供的商品價格跟您的中間商的進貨價格一樣,有些甚至更便宜些。”

這種深入顧客的行銷策略在當時可謂開創之舉,廣告小冊子裡宣傳的商品因此受到了顧客極大的歡迎,有效的宣傳自然帶來了飛漲的訂單數量。

有一天,坎普拉德看到了做傢俱大買賣的人發的廣告,他怦然心動:“我住的莫科恩附近有許多小傢俱商,為什麼不試試搞傢俱經營呢?”於是,在做進口商品的同時,坎普拉德也開始賣傢俱。同所有的零售商一樣,他也非常注意對成本的控制。為了降低成本,坎普拉德不惜在設計上花功夫。據說,宜家的邦格咖啡杯從誕生至今已重新設計了三次,只是為了能在一個貨盤上多裝一些。

1953年,坎普拉德在瑞典阿爾姆胡特開設了一間傢俱展廳,一年後,郵購目錄冊發行量就達到60萬份。同年,一名設計師發現把桌腿卸下來可以塞進汽車後備箱,宜家由此開啟了其“平板包裝”之路。

1961年,宜家以其低價策略在瑞典的傢俱商中構成了不容忽視的巨大威脅,他們聯手向生產商施壓共同抵制宜家,結果促進宜家在瑞典之外找到新的供應商,並從此開始全球採購的步伐。

1965年,宜家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外的昆根斯庫瓦商店開業,這標誌著反映宜家理念的一系列重要基石的確立:大型商場、遠離城市中心、免費停車場……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山人海的顧客在門口排起長龍,場面壯觀並為眾多媒體所報導。

也是在這一年,坎普拉德創辦了第一家宜家商場。然而,五年後的一場大風擊碎了商場的霓虹燈,由此引發的火災燒毀了整家商場。就在人們為坎普拉德感到惋惜時,一座新的宜家商場又在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來。經過瑞典傢俱商的聯合打壓後,早有準備的坎普拉德便開始在每年的營業利潤中撥出14%,以備不時之需。

隨後,坎普拉德本人開始接受節約簡樸的管理哲學,在生活中也遵行低調、簡單的行事原則。在眾多的媒體報導中,坎普拉德被描述為一個過著極為簡樸生活的老人。作為一個全球超級大富豪,坎普拉德卻在一些自助餐廳將自己的口袋塞滿鹽袋、胡椒袋。另外,他對宜家的錢也是錙銖必較,禁止一切浪費,哪怕是一小筆費用也不含糊。如果宜家的員工走出房間沒有關燈,他會很生氣。據坎普拉德的一位助理回憶,員工每天清晨六點在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如果還開著燈,會引來坎普拉德的責備,甚至引發他對員工智商和情商的懷疑。

坎普拉德推崇簡約哲學的理念深刻影響了之後宜家的整個企業文化。“簡單是一種美德”,坎普拉德說,“沒有規矩的企業不可能生存下去,但這一切都必須簡單。規矩越複雜,就越難遵守。”

這樣的理念在其1976年所發表的《一個傢俱商的誓約》中有所提及和體現——“在所有的國家和社會體系中,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部分的資源都被用於滿足一小部分人的生活,這種不均衡的情況普遍存在。以我們的行業為例,時髦和美麗的產品都被一小群生活條件優越的人壟斷著,宜家的目標就是改變這種現狀”。

此後,在抽絲剝繭中形成了宜家後來的企業願景和文化——“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這不僅是過去幾十年宜家的經驗積累,也是坎普拉德個人價值觀的體現。隨後,這種“節約成本、帶來美好”的價值觀折射到公司的經營乃至整個供應鏈每個環節的成本控制上。2000年,宜家提出要在接下來的10年,要對供應鏈進行更優化的配置,繼續將銷售價降低20%。

在《宜家創業史》一書中,德國知名媒體人呂迪格·容布盧特總結出宜家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不遺餘力地維持低價。坎普拉德曾說:“與我們的對手保持明顯的價格差異是絕對有必要的,在所有領域,我們要一直成為價格最公道的。”

宜家與中國

宜家跟中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998年,中國大陸第一個宜家家居商場在上海徐匯區開業。某種程度上,宜家也是中國市場設計與家居美學的教育者。

不過最近幾年,有個“世界百大未解之謎”最受媒體關注,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在宜家睡覺?

一到夏天,國外媒體就會出現一波關於中國人在宜家商場裡睡覺的報導,而每年報導的主角幾乎都是北京北四環的宜家店。中國人覺得很正常的事情,卻年復一年地讓友邦驚詫,體現了非常有趣的文化差異。

外媒配了大量的圖片,全是中國人在宜家裡的各種睡姿。

宜家總部發言人 Josefin Torell 說,“宜家中國既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阻止中國顧客睡覺,也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吸引他們在店裡睡覺。我們根本就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大家在我們的商場裡有家的感覺。確實,這額外增加了一點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如果顧客試過我們的傢俱,並且喜歡,我們可以賣出更多的床墊。”

也許這就是宜家受歡迎的原因:

在中國,店家很少會像宜家這樣允許顧客坐在沙發或者床上休息逗留。宜家不僅僅是一個買了就走的傢俱商場,更像是一個傢俱主題的主題樂園;所以在北京宜家,甚至有很多顧客從河北開五六個小時的車過來,再在這裡呆上八個小時。

綜合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作者:張弘一、金融蠻族(ID:Shoushouyin007)、獵雲網(ID:ilieyun)、愛范兒、虎嗅網

大眾證券報董秘第一圈微信直播群開始招募!特邀與資本市場相關的上市公司、銀行、基金、券商、會所、律所、資管等專業人員零距離互動交流,看24小時財經直播,找志同道合朋友,尋找合作機會。微信編輯單位-地區添加:dzzqdxm 為好友,通過驗證後發送拍照後的紙質名片給董小秘,邀請入群。快來和董小秘成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