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而工作?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人為什麼要工作?”

“勞動究竟為了什麼?”

現在多數人已經喪失了對工作目標和意義的正確認識。

《蝸居》裡海清曾說為了供房子可以激發更大的鬥志所以必須要好好工作,而在現實中,

很多人的目標也是這樣,為了還房貸、還信用卡,所以好好工作。如果不是有那麼多生存壓力,我們是不是還能夠像現在這麼敬業,還真有些難說。試想,如果只是在這個解決生存壓力的層次上,可能村夫漁婦也知道。

所以還要追問下去——工作的根本意義究竟在哪裡?

本章思維導圖(點擊圖片查看原圖,橫屏預覽效果更佳):

有聽讀書的各位聽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一起共讀的是《幹法》第1頁-第10頁。請大家帶著以下問題完成今日的共讀: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工作呢?

01

我們為什麼而工作?

美國幽默大師羅伯特·奧本曾經這樣回答一個問題:

每天早晨打開報紙,如果百萬富翁排行榜上還沒有自己的名字,就去工作。

工作這個話題,

沒有人能夠繞得開,我們從小就聽到父母和老師這樣教育:“好好念書,以後長大了找份好工作”,走出學校以後,我們都首先想到要找一份工作,因為那樣才能夠吃飽飯,在這種情況下,工作其實就是為了生活。

工作才會有工資,有了工資才可以保證基本的、必須的生存需要。現實社會,芸芸眾生,工資就是其工作的唯一目的和唯一動力,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手段。

而在今天的年輕人中,

有一種明顯的傾向在滋長,那就是不喜歡工作,厭惡勞動,並且還會盡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責任。心裡不願工作,但為了要吃飯又不得不幹,抱著這種心態,很多人都希望工作輕鬆而又能多賺錢。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得毫無意義,他們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幹的“必要之惡”,這種觀念在私下裡似乎已經成了人們的常識。

與此同時,社會上恐懼勞動的現象也慢慢出現。

剛踏進社會的年輕人,把工作視為洪水猛獸,看作剝奪人性自由的利劍。甚至很多人乾脆不求職、不工作,而選擇在父母的庇護之下混日子。

而在上世紀美國社會學家懷茲等人對很多民眾做過這樣的一個問卷調查:

當你發現自己擁有一筆不必工作也能維持生計的財產時,你會不會脫離職業人的行列?

結果發現,竟然有80%的人回答:“即使生活富裕,

仍然願意繼續工作”。至於理由大多為以下幾種:

工作是一種樂趣;

希望自己的內心經常保持充實感;

只有工作才能證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人們工作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很多人是這麼想的。他們認為,為了吃飯獲取報酬,就是勞動的價值,就是工作的首要意義。難道,我們拼命工作,僅僅為了吃飯這一目的嗎?

稻盛和夫在書中講到,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僧人經歷長期嚴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夠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卻可以隱藏著達到這個目的的巨大力量。因此,日復一日勤奮地工作,可以起到鍛煉我們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只有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工作,磨礪了心志,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

而稻盛和夫提到,對於年輕人賦予了厚重的期望:生活在現代的年輕人,承擔著對未來的責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惡勞,不要逃避困難。希望這些年輕人秉持一顆淳樸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由想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過的一句話:要麼全身心投入,要麼另謀高就,工作需要100%的熱忱和100%的努力。

當你開始疑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的時候,一定記住下面這句話:“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02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幹,這一點很重要。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於磨煉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在華為公司總部,兩個女職員在電梯裡抱怨著公司財務制度上的一點小問題。她們注意到電梯裡還有一個面貌敦厚的長者,但她們當時並沒有當回事,因為這個人太普通了。這兩個女職員第二天被告知,她們所抱怨的那個問題已經解決。她們驚問為什麼,對方告訴她們,任總親自打來電話解決此問題。原來那個普普通通的老者就是他們的老總。

20多年,任正非就這樣一路走來,他的低調造就了華為的傳奇,也造就了他自己的傳奇。儘管華為已經成為中國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片,但任正非仍舊低調行事,從未張揚。任正非多年來專注於一件事,埋頭於自己的事業,專心磨練技能,功成名就之時,也造就了他的人格。

眾所周知的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他們因為偷食禁果,被趕出伊甸樂園,因此為了填飽肚子獲取食物,不得不懷著痛苦的心情開始勞作。因此,勞動在人們的意識中就變成了一種負面的、否定的形象,勞動本身在他們眼中就是讓人厭惡的行為。也就是說,對於歐美人來說,產生了近代的勞動觀:工作時間應該儘量縮短,工作報酬應該儘量增加。

在書中作者又提到,日本原本是不存在這樣的勞動觀的。原本他們認為勞動雖然艱辛,但卻能帶來喜悅感、自豪感,並能讓人明白生活的意義,勞動是高貴的行為。那時的人們會認為,勞動是既能磨煉技能,又能磨煉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逐步西化,人們的勞動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勞動僅僅成為獲得生活食糧的管道,使得勞動成為“必要之惡”,人們把勞動看作一項單純的苦差事,甚至厭惡勞動,厭惡工作。同樣,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看作是“痛苦之事”,僅僅為了滿足溫飽和獲取想要的東西才強迫自己不得不工作,這樣的想法其實鑄就了人們對工作的誤區。

領讀君說:工作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滿足溫飽問題,才強迫自己不得不“販賣”勞動力麼?並不是。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要知道,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渾渾噩噩、稀裡糊塗地生活的。為的是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出自己的本色,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改掉自己對於工作負面的看法,工作不僅能幫你實現人生價值,同時還能幫助你塑造人格。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僧人經歷長期嚴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夠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卻可以隱藏著達到這個目的的巨大力量。因此,日復一日勤奮地工作,可以起到鍛煉我們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只有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工作,磨礪了心志,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

而稻盛和夫提到,對於年輕人賦予了厚重的期望:生活在現代的年輕人,承擔著對未來的責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惡勞,不要逃避困難。希望這些年輕人秉持一顆淳樸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由想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過的一句話:要麼全身心投入,要麼另謀高就,工作需要100%的熱忱和100%的努力。

當你開始疑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的時候,一定記住下面這句話:“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02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幹,這一點很重要。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於磨煉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在華為公司總部,兩個女職員在電梯裡抱怨著公司財務制度上的一點小問題。她們注意到電梯裡還有一個面貌敦厚的長者,但她們當時並沒有當回事,因為這個人太普通了。這兩個女職員第二天被告知,她們所抱怨的那個問題已經解決。她們驚問為什麼,對方告訴她們,任總親自打來電話解決此問題。原來那個普普通通的老者就是他們的老總。

20多年,任正非就這樣一路走來,他的低調造就了華為的傳奇,也造就了他自己的傳奇。儘管華為已經成為中國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片,但任正非仍舊低調行事,從未張揚。任正非多年來專注於一件事,埋頭於自己的事業,專心磨練技能,功成名就之時,也造就了他的人格。

眾所周知的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他們因為偷食禁果,被趕出伊甸樂園,因此為了填飽肚子獲取食物,不得不懷著痛苦的心情開始勞作。因此,勞動在人們的意識中就變成了一種負面的、否定的形象,勞動本身在他們眼中就是讓人厭惡的行為。也就是說,對於歐美人來說,產生了近代的勞動觀:工作時間應該儘量縮短,工作報酬應該儘量增加。

在書中作者又提到,日本原本是不存在這樣的勞動觀的。原本他們認為勞動雖然艱辛,但卻能帶來喜悅感、自豪感,並能讓人明白生活的意義,勞動是高貴的行為。那時的人們會認為,勞動是既能磨煉技能,又能磨煉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逐步西化,人們的勞動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勞動僅僅成為獲得生活食糧的管道,使得勞動成為“必要之惡”,人們把勞動看作一項單純的苦差事,甚至厭惡勞動,厭惡工作。同樣,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看作是“痛苦之事”,僅僅為了滿足溫飽和獲取想要的東西才強迫自己不得不工作,這樣的想法其實鑄就了人們對工作的誤區。

領讀君說:工作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滿足溫飽問題,才強迫自己不得不“販賣”勞動力麼?並不是。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要知道,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渾渾噩噩、稀裡糊塗地生活的。為的是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出自己的本色,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改掉自己對於工作負面的看法,工作不僅能幫你實現人生價值,同時還能幫助你塑造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