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京科舉博物館開館迎客20萬 依託科舉文化講好秦淮故事

農曆丁酉雞年正月初一,位於南京夫子廟景區核心區的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這裡有700多件文物展品,展現了1300年中國科舉的興盛衰敗。” 說起科舉文化的變遷,長期致力於研究科舉文化的周道祥如數家珍。

2017年1月28日,農曆丁酉雞年正月初一,位於南京夫子廟景區核心區的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這也是國內第一座系統講述科舉文化的博物館。原江南貢院館長,已退休的周道祥又有了“新工作”,成為博物館裡最年長的志願講解員。

從籌備階段奔波各地收集藏品,再到如今每天為遊客講故事,他帶著對科舉文化的癡迷,樂此不疲。

周道祥介紹說,中國科舉制度實施的1300年間,共誕生800多名狀元、10萬余名進士、百萬余名舉人,其規定公平公正、平等競爭、擇優入仕的原則,公開招考、自主應試,給下層的優秀人才提供了一個步入上層、進入仕途的均等機會。先進的制度設計,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孫中山先生曾指出:西方各國的考試和文官制度,都是學的英國,而英國,是學自中國的科舉。雖然形式內容不盡相同,英法美等西方主要國家,先後建立了通過考試選拔文官的文官制度;學士、碩士、博士等學位制,也是以中國科舉制度的秀才、舉人、進士品位制為樣板。

美國著名哲學史家、歷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評價中國的科舉制是“人類所發展出的選擇公僕的方法中最奇特、令人讚賞的方法(科舉)。

……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可與‘四大發明’相媲美。”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考試制度和人才選拔、官吏任用制度,從隋唐宋到元明清,科舉在中國歷史上曾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過巨大影響。由科舉制度形成的科舉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南京是中國科舉制度和科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它見證了中國科舉制度從產生、發展、成熟到終止的全過程,特別是科舉制度鼎盛的明清兩代,江南貢院更是在全國科舉考試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產生歷史最久、貢院規模最大,而且走出人才最多、遺址保存最好。

2012年10月,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項目啟動建設,以江南貢院歷史遺跡為基礎,在修繕保護部分號舍和明遠樓等遺存的前提下,建設科舉博物館和必要的配套設施。

從江南貢院陳列館到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如今博物館的功能也從單純的陳列到集文化展示、文物保護、歷史研究為一體,場館面積從原來的3000平方米擴建至22000平方米。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陳列內容設計首席專家、展陳文本大綱的執筆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李兵評價,“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是全國同類博物館中首屈一指。”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是新建的專門用於陳列科舉文物的單體建築,建築面積和陳列面積在科舉專題類博物館中最大,陳列文物數量最多。“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全國最大的科舉博物館。”

李兵說,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從立項開始,就確定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作為學術指導單位,並且由他們指派專家來撰寫內容大綱和確定陳列內容。因此,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是目前學術性最強、內容最準確的科舉博物館。

建築面積和陳列面積在科舉專題類博物館中最大,陳列文物數量最多。“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全國最大的科舉博物館。”

李兵說,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從立項開始,就確定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作為學術指導單位,並且由他們指派專家來撰寫內容大綱和確定陳列內容。因此,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是目前學術性最強、內容最準確的科舉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