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省地質博物館位列全國前五

山西地質博物館是綜合類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省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我省文化強省的重點工程之一。

山西地質博物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汾河西畔,漪汾橋西南,北臨太原市圖書館,南臨山西博物院,東臨濱河西路和汾河公園,西臨望景路,總建築面積31000㎡。

山西地質博物館主入口在建築物東側,主要參觀流線:從濱河西路進入建築東側的入口門廳,經豎向交通系統到達4層的展覽空間,進行旋轉式參觀,螺旋臺地展陳空間形成的環狀形體扁長舒展,為展示巨集大自然地質內容留下了充分創作空間,也給觀眾遊覽博物館營造了全新別樣的參觀環境。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建築理念是“天圓地方”。下部方形建築如自然巨石砌成的“百寶盒”,外披網格狀“珠簾”,上部扁圓形展廳外形似“玉璧”橫空,建築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與地質元素有關的“珠聯璧合”。更奇妙的建築設計是大廳中央巨大的球形“穹幕影院”,內部可以容納百人同時觀看高科技全景科幻電影。這是目前國內首個混凝土結構的球形影院。

(二)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陳列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館建定位是陳列展示。這是博物館的中心工作,是博物館形象的重要載體,是博物館與觀眾溝通的橋樑,是博物館進行宣傳、教育、傳播科學知識的平臺。

1.陳列主題——表裡山河

山西自古就有“表裡山河”的稱謂,這個稱謂最早見著《史記》,典出《左傳》:“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意思是說外有山,內有河,攻守相宜。它的東部邊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脈,成為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西邊是自北而南劈開黃土高原的晉陝大峽谷,

引導黃河從內蒙古高原奔流而下,一瀉千里。“表裡山河”形象概括了山西山川的自然特徵,而這些山川正是地質科學的基礎與研究物件。

2.陳列體系——一線二點

一線,即主題展線的基本陳列由《穿越時空》、《遠古物種》、《大地寶藏》、《物華天寶》四個部分構成。

《穿越時空》——山西地質歷史陳列

《遠古物種》——山西生物演化陳列

《大地寶藏》——山西礦產資源陳列

《物華天寶》——礦物及其應用陳列

二點,即輔助展線的專題陳列由《測天繪地》和《衣被天下》兩部分構成。

《測天繪地》——山西測繪科技陳列

《衣被天下》——山西土地資源陳列

(三)山西地質博物館的機構設置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機構設置是:辦公室、人事部、黨群部、財務部、規劃室、展覽教育部、公眾服務部、運行協調部(標本管理部)、地學研究室(科普基地辦公室)、評審室、監理室、資料室、實物地質資料室、資料儲備室、古生物研究室(院士工作站)、後勤設備室、安保部等部門。另外還擁有先進的樓宇自控系統、安全技防系統、消防監控系統、電子票務系統等安全運作設施。作為三晉科技文化的傳承者、墾拓者、引導者,山西地質博物館本著“安全服務”的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和群眾需求放在首位,著力打造成真正的“地質展示的殿堂,學生學習的課堂,觀眾遊覽的天堂”

《穿越時空》——山西地質歷史陳列

《遠古物種》——山西生物演化陳列

《大地寶藏》——山西礦產資源陳列

《物華天寶》——礦物及其應用陳列

二點,即輔助展線的專題陳列由《測天繪地》和《衣被天下》兩部分構成。

《測天繪地》——山西測繪科技陳列

《衣被天下》——山西土地資源陳列

(三)山西地質博物館的機構設置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機構設置是:辦公室、人事部、黨群部、財務部、規劃室、展覽教育部、公眾服務部、運行協調部(標本管理部)、地學研究室(科普基地辦公室)、評審室、監理室、資料室、實物地質資料室、資料儲備室、古生物研究室(院士工作站)、後勤設備室、安保部等部門。另外還擁有先進的樓宇自控系統、安全技防系統、消防監控系統、電子票務系統等安全運作設施。作為三晉科技文化的傳承者、墾拓者、引導者,山西地質博物館本著“安全服務”的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和群眾需求放在首位,著力打造成真正的“地質展示的殿堂,學生學習的課堂,觀眾遊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