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把重慶建成“創新之城”“創業之都”

渝中半島上的一棟棟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江面上,

千廝門大橋氣勢宏偉。記者 蘇思 攝

主持記者:羅靜雯 李 幸

訪談嘉賓:

市人大代表、永川區委書記 滕宏偉

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常委、九三學社北碚區委主委 李 航

市政協委員、致公黨重慶市委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市人力社保局政策研究處副處長 劉 虎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党管人才原則,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圍繞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畫,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教育與產業對接、人才與發展匹配,把重慶建成“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參會的代表委員就此展開熱議,認為這一行動計畫思路清晰、舉措得力,必將推動重慶儘快駛入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的“快車道”。

著眼創新

形成全鏈條創新創業孵化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全鏈條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可以說抓住了‘創新’與‘人才’的有效契合點,為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畫奠定了平臺和基礎。”滕宏偉表示,無論是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還是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和產業化基地,核心都在於以此引才聚才用才,

最終顯著增強城市創新能力。

滕宏偉說,永川正在這方面展開積極探索。作為全市機床產業大區,永川於近期出臺了《關於加快以高端數控機床為主導的智慧製造裝備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計畫用3年時間建成集高端數控機床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製造示範基地,年產值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

“數控機床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

是新技術革命和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是重慶實施傳統製造業智慧改造提升工程的主攻方向,也是永川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抓手。”滕宏偉表示,永川已組建了3支專業團隊,正面向德國、瑞士等國家引進行業內領軍企業。同時永川將大力支持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增強企業新動能。入駐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在200萬元以上的,將按研發投入經費的5%給予補貼。
企業引進的核心技術人才,兩年內提供住房補貼或免費公寓。企業工人新考取高級工人、技師或高級技師,也將獲得不同層級的獎勵。

在劉虎看來,永川這一系列舉措,正是我市各地各部門競相啟動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畫的一個縮影。他表示,目前不少區縣都在抓緊制定相關辦法,通過創新驅動和人才強市雙輪驅動,努力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產教融合

提升教育服務創新發展的能力

幾位代表委員表示,報告提出要以產教融合為主攻方向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爭取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來渝合作發展,為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注入了更豐富的內涵。

滕宏偉說:“永川目前有15所職業院校、在校生12萬人,每年向社會輸送3萬‘永川技工’,但也面臨著職教如何提檔升級的問題,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滕宏偉表示,永川區委去年底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高地的意見》,配套出臺了24條激勵性政策措施,力爭3年內轄區職業院校達到18所以上,在校學生規模達到16萬人以上;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學校,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本科院校轉型應用型大學;力爭3年內建成一所市內一流應用型大學、兩所國內一流應用本科院校、3所市級優質高職院校。

圍繞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的提升,永川職教也將抓緊補短板、補弱項,支持各院校重點打造2個以上與永川主導產業緊密結合的特色專業,同時促進高校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滕宏偉說,目前永川正和德國知名職教院校展開交流,爭取引入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認證體系,未來共同打造“中德產業園”。

在劉虎看來,在人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各地不僅要著眼於引進外來人才,還要充分認識到培養本地人才的重要意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產教融合為主攻方向,顯然為本地留才提供了一條好路子。

他建議,下一步在學校專業設定上,要更貼近重慶經濟建設需求,符合企業用工需求;在方式方法上,要主動創新,要把學生意願和企業需求相結合,把企業進校園招聘和學生到企業參觀相結合;在資源配置上,要充分發揮各方所長,協同配合,盡可能培養更多基礎扎實、能力過硬的本地人才。

築巢引鳳

既要重引進也要重開發

李航表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加強引進培養、優化人才服務,不斷加強高端人才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在調研中發現,我市高端人才服務工作還存在人才服務統籌不易、政策創新力度不大、人才發展重“引進”輕“開發”等問題。

九三學社重慶市委為此向兩會提交集體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市高端人才服務體系,並通過互聯網、大資料手段建立內容充實、動態管理的市級高端人才庫,對庫內人才實行駐點引智、上門招才和一事一議等服務機制;同時應加大對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支持力度,協助高端人才組建專家團隊和提高團隊科研水準。

此外,九三學社重慶市委還建議,應儘快整合我市現有的高端人才優惠政策,鼓勵在崗在職人才衝擊院士、國家“百千萬”“傑青”“優青”等榮譽,對衝擊成功的參照引進同層次人才標準進行獎勵;完善人才發展配套政策,強化對高端人才的持續性政策扶持,確保已有人才不流失。對部分持有可轉化專利、技術的高端人才,允許其在企業及體制內雙向流動。

短評>>

讓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讓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羅靜雯/文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

步入新時代,重慶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點”“兩地”定位要求,努力推動新時代高品質發展,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為實現宏偉藍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畫,強調要把重慶建成“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其方向和路徑既聚焦服務重大發展戰略,又實現了科技與經濟、教育與產業的深度契合;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又考慮到了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可謂找准了改革的方位和重點著力點,必將有力推進全市科教人才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我市人才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全市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相對缺乏、人才資源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仍然存在。

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圍繞人才這個核心優化配置,進一步科學統籌人才計畫,激發人才幹事創業積極性創造性,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真正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強大引擎。

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出品

提升教育服務創新發展的能力

幾位代表委員表示,報告提出要以產教融合為主攻方向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爭取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來渝合作發展,為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注入了更豐富的內涵。

滕宏偉說:“永川目前有15所職業院校、在校生12萬人,每年向社會輸送3萬‘永川技工’,但也面臨著職教如何提檔升級的問題,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滕宏偉表示,永川區委去年底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高地的意見》,配套出臺了24條激勵性政策措施,力爭3年內轄區職業院校達到18所以上,在校學生規模達到16萬人以上;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學校,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本科院校轉型應用型大學;力爭3年內建成一所市內一流應用型大學、兩所國內一流應用本科院校、3所市級優質高職院校。

圍繞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的提升,永川職教也將抓緊補短板、補弱項,支持各院校重點打造2個以上與永川主導產業緊密結合的特色專業,同時促進高校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滕宏偉說,目前永川正和德國知名職教院校展開交流,爭取引入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認證體系,未來共同打造“中德產業園”。

在劉虎看來,在人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各地不僅要著眼於引進外來人才,還要充分認識到培養本地人才的重要意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產教融合為主攻方向,顯然為本地留才提供了一條好路子。

他建議,下一步在學校專業設定上,要更貼近重慶經濟建設需求,符合企業用工需求;在方式方法上,要主動創新,要把學生意願和企業需求相結合,把企業進校園招聘和學生到企業參觀相結合;在資源配置上,要充分發揮各方所長,協同配合,盡可能培養更多基礎扎實、能力過硬的本地人才。

築巢引鳳

既要重引進也要重開發

李航表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加強引進培養、優化人才服務,不斷加強高端人才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在調研中發現,我市高端人才服務工作還存在人才服務統籌不易、政策創新力度不大、人才發展重“引進”輕“開發”等問題。

九三學社重慶市委為此向兩會提交集體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市高端人才服務體系,並通過互聯網、大資料手段建立內容充實、動態管理的市級高端人才庫,對庫內人才實行駐點引智、上門招才和一事一議等服務機制;同時應加大對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支持力度,協助高端人才組建專家團隊和提高團隊科研水準。

此外,九三學社重慶市委還建議,應儘快整合我市現有的高端人才優惠政策,鼓勵在崗在職人才衝擊院士、國家“百千萬”“傑青”“優青”等榮譽,對衝擊成功的參照引進同層次人才標準進行獎勵;完善人才發展配套政策,強化對高端人才的持續性政策扶持,確保已有人才不流失。對部分持有可轉化專利、技術的高端人才,允許其在企業及體制內雙向流動。

短評>>

讓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讓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羅靜雯/文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

步入新時代,重慶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點”“兩地”定位要求,努力推動新時代高品質發展,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為實現宏偉藍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畫,強調要把重慶建成“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其方向和路徑既聚焦服務重大發展戰略,又實現了科技與經濟、教育與產業的深度契合;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又考慮到了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可謂找准了改革的方位和重點著力點,必將有力推進全市科教人才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我市人才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全市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相對缺乏、人才資源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仍然存在。

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圍繞人才這個核心優化配置,進一步科學統籌人才計畫,激發人才幹事創業積極性創造性,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真正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強大引擎。

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