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年經受戰亂之苦的宋朝,又割地又賠款,為何就是滅不了國呢?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在中國歷史上都算是一個軟弱無能朝代。面對著遼國契丹族、金國女真族以及蒙古西夏等等少數民族部落,每次都是敗退,然後逃跑轉移,最後求和割地賠款。

周圍如狼似虎的少數民族國家,為何就是拿不下這個屢戰屢敗的大宋王朝呢,其中原因有三:

第一、雖然打不過,但是對方也滅不掉

遼、金等國的崛起,給宋朝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金國殺入京師,擄走了大宋皇室幾百人,眼看就要滅掉宋朝了,誰知宋朝皇室人口眾多四散,偏偏又冒出來個趙構建立了南宋。金國小小的失誤又讓宋朝死灰復燃。

再說戰爭方面,雖然說宋軍大多數戰役都不堪一擊,完全只有人數優勢,因此後期戰爭是輸的多。但是宋朝相對于遼國、金國或者西夏國都是一個龐然大物,人力物力資源是這些國家的好幾倍,雖然打不過對方,但是大多數兵士還是能死戰到底的,就算遼國、金國取勝了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更何況南宋有著強大的縱深防禦,“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鎮守著各個重要據點。

第二、龐大的人口使宋朝“輸得起”

宋朝當時的人口數量非常龐大(接近一億人口),就算是周邊民族所有人口加起來也不及宋朝的十分之一。就算戰爭再打不贏,兵士互換達到20:1的程度,周邊國家都吃不消。所以說周邊國家只能“教訓教訓”它,沒有辦法來滅亡它。


第三、強大的經濟後盾使宋朝“賠得起”

宋朝每年的財政收入平均1.6億貫,而大唐王朝,號稱中國封建時代的輝煌時期,年財政收入也只有3000萬貫。由此比較可見,宋朝是非常的有錢!所以每當周邊小國來犯,宋軍如果敗了的話,沒關係!我陪你錢!無論是遼國金國還是西夏國都有自知之明,

我滅不掉你,那我就拿錢走人。

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繁榮景象

就從花錢數量上來說也不過是寥寥的,最多一次才賠了100萬貫。這對於人多錢多的宋朝來說不過是小意思。戰爭結束後,這些錢通過貿易手段輕輕鬆松的就又賺了回來。

所以說,宋朝雖然看起來文弱,但是在當時保個平安是沒有問題的。就算周邊小國都對宋朝虎視眈眈,大宋國內也是歌舞昇平,日子過的有聲有色。